作者:胡慎之
2020年的開始,是沉重的。
今天早上,在確診案例新增的肺炎疫情微博熱搜中,又出現了一條讓人難過悲痛的消息:籃球巨星科比和其二女兒不幸墜機遇難身亡.......
肺炎疫情蔓延,醫生和病人感染病毒去世,科比墜機身亡......各種負面的信息讓很多朋友都覺得難以接受。
於是,有人問:「這個2020,可以重啟嗎?」
但是生命和死亡,又是我們人生中必然要面對的課題。正如科比生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接受死亡,如果與之對抗,內心會一直掙扎,我接受生命的有限。」
生前.......這個詞確實非常沉重,悲痛。
無論是對於科比,還是我們在「肺炎」這場戰爭中失去的醫生和同胞們。
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我們不知道......
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好當下,珍惜身邊人。
說出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特別是對於一些心情比較敏感的朋友來說,他們會因為外在的一些影響,使自己不自主地過度陷入負面的情緒中,想要逃離卻又無能為力。
也因如此,微博上出現了「替代性創傷」的熱搜詞。
「替代性創傷」,簡稱VT,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提出的,最初是指專業心理治療者,因長期接觸患者,受到了咨訪關係的互動影響,而出現了類似病症的現象,即治療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創傷。
在後期,也可以延伸至普通人出於體驗到大量負面情境導致的心理創傷。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都是出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精神崩潰。(解釋來源百度)
主要症狀表現有:
- 看到關於「肺炎疫情」的信息,就會感到緊張,壓抑,頭暈;
- 一旦自我感覺不舒服,就會想到各種嚴重的後果,恨不得馬上衝去醫院檢查;
- 情不自禁地點開疫情新聞,看完後又會非常的焦慮,恐慌,睡不好覺;
- 脾氣易怒、容易受驚嚇,有人際衝突;
- 甚至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恐懼、絕望;
- .......
這些其實是我們的一種「創傷後應激反應」。
創傷後應激反應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詞,意思是因為一些創傷性的事件,引起的身心反應。
之前有部電影,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面就提到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簡稱「PTSD」。
一個煙花的響聲,直接讓上過戰場的士兵馬上臥倒,因為那種感覺就是炸彈爆炸。所以,他做出了條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井繩,這就是受到創傷後,身心做出後來的生存策略。
我們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創傷性的事件。
有的創傷事件是天災,有的是人禍。
天災是意外的,是威脅生命的,是無法掌控的。
人禍,是人為造成的。
性格上特別敏感,總是關注著周圍環境,無法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這些都是創傷後應激反應的症狀。
其實,剛開始替代性創傷高發的群體為災後救援人員,心理治療師、社工等。
但由於媒體的發達,普通大眾如果過多接觸有關災難的新聞報道,也可能引發替代性創傷。
現代媒體帶給人信息的便捷,人們關注新聞的同時,往往會對負面的信息有更多的注意,這也可能會給人們帶來潛移默化的替代性創傷。
因此,如果你覺得有些信息讓你感到非常難受,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可以有意識地減少接觸或獲取有關疫情的信息,也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別人。
自愈方法
- 最重要的是,針對類似的危機情況,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學會自我覺察。
第一,要進行良好的自我理解,包括如何去解讀這件事。
比如問問自己:
- 為什麼我會這樣?
- 是什麼引起我這種情況的發生?
- 如果發生了,我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當你知道了這件事會有哪些結果時,你或許不會對它有特別的恐懼感。
因為我們自身的情緒是一種繼發性情緒,它會掩蓋掉原發的情緒反應。
例如當我們因肺炎疫情感到緊張和焦慮的時候,我們只是感知了緊張和焦慮,但察覺不了這背後的悲傷和無力的感覺。
只有當我們感知到了原發性的情緒,知道了這件事情所帶給我們的影響,我們才能正面去對抗問題。
第二、我們需要把內心想法說出來。我們需要找到一個人將內心的感受全部說出來,而且這個人必須是以包容的態度去接納我們所有的問題。
不管是一些不好的念頭,還是一些讓自己覺得特別壓抑的事,全部都要表達出來,只有當我們表達了自己感受和想法,而且被接納了,我們內心的衝突才會得以緩解。
我們內心會有衝突就是因為現有問題的兩端都被封住了,而且這兩端的感覺都是很糟糕的,所以我們沒辦法表達出來。
但只有當我們願意說出來,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被接納了,我們才會覺得被釋放了,才能真正地放鬆和學會改變。
但如果沒有這樣一段關係可以去處理的話,樹洞、日記或者找專業人士都是可以獲得支持的方法。
第三、需要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問題,包括跟朋友或者親人之間的邊界。
有些朋友會因為自己不在生病親人的身邊,覺得很難過,甚至責怪自己,覺得自己非常不孝。
其實我們需要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造成的,不需要對上述客體產生深深的愧疚,甚至於覺得自己很羞恥。
我們是可以承認悲傷,接納悲傷,但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所發生的事並不全是跟自己有關係,自己不需要去為過多的事情負責。
在這種特殊的時候,請先照顧好自己。
第四、當我們學會解讀這件事後,我們就能從中實施危機干預,從這件糟糕的事中尋找積極的意義。
在危機干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幾個系統的相互協調和運作。分別是覓食系統、娛樂系統、社交系統和遊戲系統。
比如因疫情而被迫待在家裡的朋友,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看看自己想看的電視,打打遊戲,或者給自己或家人做一頓好吃的飯菜,如果實在感到無聊,也可以聯繫幾個好友在線聊聊天,補償因為工作比較忙而沒時間維繫友誼的遺憾。
通過這幾個系統的相互作用,作為身邊人帶領抑鬱的人或者遭遇到重大危機的人從自身的鐵桶中走出來,重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讓他們在緊張的生活中發現一些樂趣。
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致敬所有醫護人員,
祝平安歸來!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難關過後,
是春暖花開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