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不好,父母為何總是一味指責抱怨,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

2019-09-17     陳青青說育兒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時候也會害了他們,年紀輕輕的他們,很容易被周圍發生的事情所影響。有時候在上學路上看見一隻小貓,都要想一整天。這樣的心態要是碰到了考試,可就行不通了,心態一旦受到影響,以前學過的東西就全忘記了。

小張的孩子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目前在上四年級,平時聽課很認真,成績也一直是班裡前幾名。但是這孩子就有一點不好,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平時心情正常的時候,孩子考試的發揮就很不錯,一旦哪一天心情太激動或者太低沉,考試的時候就說不定怎麼樣了。

小張這幾天工作上有了些變動,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和孩子說話時可能有某句話說錯了,導致孩子也悶悶不樂的。這一天正好趕上學校月考,孩子在進考場前看著就不太高興,考試的時候也不知怎麼的就沒答好,成績一下子下滑了十幾名。孩子回家一說,小張頓時來了火氣,她指著孩子的鼻子說:「你是怎麼回事,心情好了成績就高,心情不好就考成這樣?我平時說了多少遍要學會調整心態,你怎麼就是不聽?」

按理說小張這番話也不算重,可沒想到孩子竟然哭了出來,一頭扎進自己房間不肯出來了。

小孩的心理大人總是抓不住,狠多孩子平時看上去穩穩噹噹的,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不管家長再怎麼給孩子找輔導班,孩子的這個壞毛病還是會時不時地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一、孩子表現不好,有哪些原因?

1. 注意力不集中

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粗心的,尤其是上學沒多久的孩子,他們在家裡都被慣壞了,做事從來不多想。雖然孩子懂得一件事情大致的流程,但是在細節方面卻一無所知,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看似能力很強,實則是外強中乾,一來真章就露餡。

其實這和我們的教育也有關係,我們總是強調做事要有大局觀,卻忽略了更為關鍵的細節。我們都想讓孩子成為領導型的人才,卻忽略了對孩子細節的培養。

2. 遇到了小意外

如果孩子在考試之前遇到一點小意外,也會影響他的心態。比方說在馬路上摔了一跤,摔跤看似是小事,但如果發生在車流量很多的大馬路上就不一樣了。孩子摔倒之後會非常緊張,即便身體沒有受傷,也會影響他一整天的發揮。而這種心態的變化孩子自己是察覺不到的,就算孩子能感覺到自己狀態不好,也不知道具體的原因。

3. 家長的影響

家長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家長的性格、言行、習慣都會受到孩子的模仿。同時,家長如果產生了什麼情緒,第一個受到影響的也是孩子。只不過家長身為成年人,會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它表露出來。但是在某些時候,家長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仍然會被孩子察覺到,並影響到孩子。

按理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孩子出了什麼問題,那父母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責任。但是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在孩子發揮失常時,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父母為什麼總是一味地指責孩子,卻很少想過自己的原因?

1. 父母好面子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同時也是孩子的長輩,父母肯定要在孩子面前保有一定的威嚴的。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不及時批評孩子,反倒首先和孩子認錯,那父母以後還怎麼管教孩子?但是好面子太嚴重了,也會讓人難以發現自己的問題。父母在指責孩子之後,是否能及時審視自身,決定了孩子能否認識到問題。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不懂得反思。

2. 父母無法接受現實

有些父母好勝心比較強,不允許自己失敗,也要求孩子每次都贏。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起起伏伏,永久的勝利是不存在的,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個事實,在孩子發揮失常的時候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這時父母的心態往往比孩子還糟糕,於是父母就會想把責任都推給孩子,說白了就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3.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太少

現在許多家長的通病就是:忙於工作,忽略孩子。父母平時是要多忙就有多忙,公司一個電話就能讓正在休息日的父母加班,但是一提到陪孩子,父母總是推脫說沒有時間。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長期缺乏交流,就會導致親子之間互相不了解,等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不知道,還以為是孩子學壞了。

人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成年人尚且會發揮失常,更何況是孩子了。當孩子表現得不好時,父母不應該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找到原因。

三、在孩子發揮不好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 予以安慰

孩子表現不好,最難受的並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孩子這時既會為自己的失誤感到惋惜,又會為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內疚。那麼這時父母就不要再批評孩子了,而是應該給孩子一點安慰,告訴孩子失敗只是一時的,父母會陪著他一起努力。

2. 共同進步

要說讓父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顯得有些太生硬了,也不能把孩子的失誤完全歸結於父母,只能說父母有一部分責任。那這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學習,互相監督,一同進步。

3. 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許多時候孩子的心態會失常,都是因為父母首先把自己的情緒傳染給了孩子。其實我們許多家長都應該加強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工作上的事情就留在工作中解決,回到生活我們就要拿出新的態度,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

每個孩子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又或許是心情不太好。總之,不佳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一天的學習和工作。這時,父母就要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孩子疏導情緒。

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有發揮失常的時候嗎?你們又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青青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關注【陳青青說育兒】,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幫您解決在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讓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期待您收藏、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b3pPm0BJleJMoPMlD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