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引子
上周末,做了7月底到8月,未來30天的影院復工觀影指南。
其實整理的過程,心裡就很多感慨。
畢竟,半年 (整整半年啊)沒有跟大家聊院線新片了,我們的【新片點評團】欄目,也跟著長草了180天。
所以到復工這第二周,我已經沒有其他想法了。腦子裡想的就是:
聊新片。
先聊本周,我最想看的那部新片。
本周五到周末,有六部新片、一部老片進入院線,我個人最期待的新片,是這部:
《刺蝟索尼克》
我不知道關注我的人裡面,有多少在小時候沉迷過 世嘉遊戲。
幽游白書-魔強統一戰、戰斧系列、16人街霸、大航海時代2、恐龍快打、雷電…
以及,當時還被翻譯為《音速小子》的《Sonic the Hedgehog》。
也就是索尼克。
91年第一代《音速小子》問世,在世嘉歷史上是一個絕對的大事件——它使得世嘉在從街機轉向家庭主機的過程中,第一次在與任天堂和它的馬里奧的銷量大戰中勝出。
對我個人來說,音速小子的速度感帶來的震撼,在童年回憶中,是前所未有的。
而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索尼克的遊戲始終沒有退出歷史舞台。
大家有多愛這個藍色的小刺蝟?
看看17年發售的《索尼克狂熱》有多火爆,以及今年這部《刺蝟索尼克》在北美和全球票房有多炸,你就知道了。
北美近1.5億美元,全球破3億美元。
遊戲改編電影中,妥妥的頭牌。
尤其在北美,在超越了去年的《大偵探皮卡丘》後,領跑整個遊戲改編電影票房榜。
但對我個人,這部新片真正打動我想看的理由,其實是海報上那三個字。
不是索尼克。
而是金·凱瑞。
回歸
《刺蝟索尼克》中,金·凱瑞飾演經典大反派蛋頭博士。
遊戲原型很多人應該都記得,長下面這樣子。
覺得金·凱瑞的版本和原型有出入?
看下面這個造型。
簡直是 完美復刻了。至於具體怎麼變的,我就不劇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還可以多說一句是:
電影的續集也已經安排上了,2022年,蛋頭博士還會回來的。
應該這麼說,《刺蝟索尼克》打動我的,除了同樣完美復刻的索尼克回來了。
那個曾經熟悉的金·凱瑞,也回來了。
在電影中,金·凱瑞完全回歸了自己過去最經典的表演模式:
那種癲狂的、忘我的、神經質的、思維完全跳躍的角色狀態。
而這種狀態,放在這部本就卡通化處理的娛樂大片中,幾乎是無縫對接。
類似「哦這我可沒預料到,但我早料到了會有料不到的事,所以這不算」的傲嬌范兒台詞,不管是金·凱瑞表演出來,還是和電影的卡通語境,都非常貼切。
這樣看起來很即興、很「金·凱瑞」的小細節,電影中還有很多。
這感覺,實在讓人驚喜!
更多的,其實是親切和懷念。
比如電影中有一段,蛋頭博士在自己的實驗室中,戴著耳機聽著音樂,試驗自己的研究成果。
這是一段完完全全的金·凱瑞個人秀。
他隨著音樂在燈光閃爍中跳舞,在虛擬的雪山滑雪,被霸王龍吃掉腦袋,徹底沉浸在自己統治全世界的狂熱當中。
這種帶點病態的自戀,被金·凱瑞詮釋得,每一幀都浸透出十足的魅力。
真的,這部電影,只要他出場,我的眼睛幾乎就沒離開過他。
太親切了,也,太懷念了。
經典
說一個不一定準確、但足夠直觀的定義:
金·凱瑞是那種,可以因為他的出演,生生讓一個作品的豆瓣評分提高1分的演員。
想一下就知道,能做到這點的演員,真沒幾位。
事實上,如果你現在回看他過去那些經典的喜劇角色,會發現:
清一色的 「角色大過天」。
回望巔峰的1994年:
《變相怪傑》《神探飛機頭》《阿呆與阿瓜》。
這三部喜劇,如果不是金·凱瑞出演,是否還會成為經典,我想是要畫個問號的。
他的橡皮臉和橡皮身體的表演特質太過鮮明,放在好萊塢和世界影史,也是絕對少有的。
有人說他是渾然天成,老天爺賞飯吃;
也有人說,他是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給角色,徹底放開的表演,甚至帶著點 自虐。
記得之前讀到過,1997年經典喜劇《大話王》中的一段花絮:
電影中,男主角弗萊徹在廁所自己毆打自己那段,所有「自殘」的誇張生效,都不是後期配的,而是來自金·凱瑞表演的現場原聲。
這意味著,那些用自己的頭撞擊地板、牆壁和小便池的聲音,都是金·凱瑞實打實演出來的。
這大概能夠更準確地形容金·凱瑞的喜劇表演:
橡皮臉、癲狂范兒,其實都是表面。 骨子裡,他對表演就是有著極致的追求。
這追求,甚至帶著點偏執。
如果是其他演員,或許會帶來各種爭議。
但金·凱瑞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實在,太特別了。
他的喜劇表演,會讓你第一眼就認出他,然後記住他。
很多人應該都用過金·凱瑞早年的這個動圖做表情包,但它的出處你不一定熟悉。
這來自他80年代在經典綜藝《周六夜現場》的表演,下面這個視頻是完整版,不算長,一定要點開看完:
從這裡,我們就能很清晰地看到:
三個演員中,當時還未大紅的金·凱瑞,在其中的表現力,完全是碾壓級別的。
對當時的觀眾,他們可能並不認識金·凱瑞,但只要看過他的表演,就再也不會忘記他的形象。
但這遠不是金·凱瑞的全部。
演員
曾幾何時,在國內的影迷圈,有多少將金·凱瑞與周星馳綁定的討論。
誰,才是那個更偉大的喜劇天王?
其實這是個非常主觀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給出自己的答案。
但我想強調的是,周星馳對金·凱瑞的評價:
「我並不喜歡錶情誇張的表演,金·凱瑞只有在一臉嚴肅時,我才喜歡他。比如,《楚門的世界》。」
而對比來看,我們也得承認: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反覆說著,我是一位演員。
星爺的偉大無可爭辯,但單以作品論,金·凱瑞的非喜劇作品,顯然要 厚重得多。
我們去翻金·凱瑞的生涯履歷,就會看到:
在每個時代,90年代、00年代、10年代,金·凱瑞都始終在堅持非喜劇的演出,並且從未停止過與大導演的合作。
90年代,他在《大話王》之後,與彼得·威爾拍出了不朽的《楚門的世界》;
而後兩年,他又和米洛斯·福爾曼拍出了致敬喜劇大師安迪·考夫曼的《月亮上的男人》,與弗蘭克·達拉邦特拍出了現在看遠被低估的《電影人生》。
00年代,前腳剛推出了超級喜劇《冒牌天神》,第二年,就拍出了足以排進影史一百部愛情佳片的 《暖暖內含光》。
而後來,他還是有《好好先生》這樣的優質喜劇,但也有《我愛你莫里斯》這樣的同性傳記佳作。
甚至,他也嘗試過恐怖片和犯罪片。
這麼多年,最讓人耿耿於懷的,是奧斯卡始終未改變對金·凱瑞的偏見。
事實上,這種偏見,也正延續了大眾對他橡皮臉誇張范兒的偏見。
金·凱瑞不僅僅是所謂喜劇天王,他,是一名演員。
金·凱瑞,是個遠被低估的好演員。
普通人
但更重要的是:
金·凱瑞也是個普通人。
1962年金·凱瑞出生於加拿大,是四個孩子中的老么。中學時,因為父親失業、母親重病,金·凱瑞高中輟學,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打工貼補家用。
到17歲,他決定前往紐約實現自己的喜劇演員夢。
他曾經說:
「我的喜劇天賦,來自我的絕望。」
這大概從15歲,為逗笑重病中的母親而做出的各種搞怪動作的男孩開始,就埋下了這個種子。
也讓金·凱瑞這個喜劇天王,從一開始就塗上了悲涼的底色。
後來的人生,這份悲涼似乎從未消逝。
94年,是他一炮而紅成為巨星的一年,也是全力支持他追夢的父親,去世的一年。
21世紀初,他承認自己患上了抑鬱症,需要靠大量藥物來維持日常狀態。
下一個10年,他又經歷了愛人自殺等重大變故,也直接導致他淡出大銀幕多年。
現在回看《暖暖內含光》中金·凱瑞的表演,比當時初看,多了幾分心酸。
甚至,有幾年,看著年近60歲的金·凱瑞日漸消瘦,那些曾經的所謂橡皮臉和誇張范兒,仿佛一夜之間,消失殆盡了。
「喜劇是我在好萊塢衣櫃里的一張面具,但在面具里的那張臉,卻依然是來自加拿大的絕望小孩。」
這也是為何我尤其鍾愛《楚門的世界》的原因。
因為楚門人生的底色,亦是悲涼。
尤其是,結合當下這個人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楚門的世界」的現實生活。
偉大電影與偉大演員的前瞻性,恰恰體現於此。
初見
從這個角度,再回想我前面提到的,在《刺蝟索尼克》中再見到金·凱瑞的驚喜、親切和懷念之餘,又多了幾分 欣慰。
因為這意味著,他又重新找回了過去的那個自己,找回了繼續向前的動力。
尤其是,一個忽然發現的事實是:
這部《刺蝟索尼克》,是我們第一次在國內的大銀幕上,和金·凱瑞見面。
這份初見的儀式感,甚至重要到,已成為我要去大銀幕看這部新片的第一理由。
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演員最豐沛的多面人生:
他極致地誇張搞笑,揮灑著自己的天賦與汗水;
他也從來不忘嚴肅正劇的演出,試圖讓觀眾在娛樂之外,更認清生活的真相。
他會陷入低谷,一蹶不振,但他會通過畫畫,找回那個丟失的自我。
「我不相信有所謂的名流,我不相信什麼風雲人物。我相信和平超越一個人的名氣,超越天際線,超越你的超人外衣。 人生遠比派對來的深奧,每個人都是在宇宙中舞動的能量。」
這是金·凱瑞數十年人生經歷的總結,每想到這,再回想他那些經典的喜劇角色,又總能品出些許新的意味。
這或許也是《刺蝟索尼克》大銀幕必看的原因。
結語
寫到最後,我腦袋還停留著剛才的感慨:
這居然會是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金·凱瑞。
這感覺似乎有些奇怪,畢竟,我們如此熟悉他的作品。
但終究,儘管中間有疫情阻攔,但我們總算要和金·凱瑞,在大銀幕見面了。
58歲的他,依舊在逗我們發笑,也依舊在逗笑之餘,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相。
這是金·凱瑞。
我想,這一次,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欠他的電影票,該還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K9brnMBURTf-Dn5yi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