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培養孩子的敬老和愛好意識,你做好準備了嗎?

2023-10-22     老張育兒

原標題:重陽節,培養孩子的敬老和愛好意識,你做好準備了嗎?

又是一年九月九,又是一年重陽節。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傳統的節日,是他們了解文化最好的方式。

可能到現在,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不知道:重陽節,到底是什麼樣的節日,更不知道重陽節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都說文化需要傳承,若是孩子們不了解文化傳承,那再過幾十年,這些文化就會被淹沒在時間長河中。

所以說,趁著重陽節來臨,希望父母認真的跟孩子普及,把關於重陽節的文化發揚光大。

重陽節,是個怎樣的節日呢?

重陽節,最早起源於先秦,是當時的人們為了紀念豐收,開設的祭祀活動。

到了漢代,人們越來越重視重陽節。傳統習俗,也從最初的祭祖,增加了登高、插茱萸和賞菊、喝菊花茶等多種方式。

到了唐朝,重陽節愈發成為重大的節日。除了之前保留下來的習俗之外,又圍繞著「愛老」和「敬老」的思想展開。

古人比較迷信,「九」是他們覺得比較吉利的數字,而重陽節又是雙「九」,更是加倍吉利的意思,代表著健康和長壽。

抓住機會,向孩子輸出傳統文化

若是平時,父母向孩子講述傳統節日或文化,孩子們的理解可能不夠深入。甚至,還可能聽不進去。

可是到了節日前後,再向孩子們講述傳統文化,效果完全不一樣。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的學習興趣特別濃烈,而且能牢牢記住。

在網上搜集一些重陽節的相關視頻,先陪著孩子一起觀看,讓他在視頻中感受濃烈的重陽節氛圍。

接下來,趁著周末的時間,帶著孩子去附近登高,真正感受「站得高,看得遠」;帶著孩子賞菊,讓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順便,泡一些菊花茶,感受菊花的清新淡雅的味道。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趁著這個節日,讓孩子養成愛好敬老的習慣。不管怎樣,尊敬老人和愛護老人,都是中國流傳千年的習俗,不能丟。

如何培養孩子的愛老敬老習慣呢?

對於父母來說,最難的應該就是培養孩子愛老、敬老的習慣了。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被老人帶大,可能被老人寵壞了,他們非但不感謝老人,還會在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對著老人發脾氣、謾罵。

若是再不加以制止的話,這些孩子肯定會被養「廢」了。與其將來變成自私自利的人,不如趁機培養他們的感恩心理,讓他們學會如何尊重老人,如何愛護老人。

1、尊重老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是父母在教育路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尊重別人,才能換來別人同等的尊重,才能在往後的人際往來中不被排擠。

當今社會,孩子們最缺乏的就是禮貌和尊重。尤其是對自己家裡對長輩,很多孩子連「叫人」都不願意,更何況是其他呢?

所以說,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尊重。老人給他們做飯、接送他們上下學,一定要學會說感謝。

2、陪伴老人

以前,總是聽別人說「留守兒童」,如今又變成了「留守老人」。為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很多父母舉家搬遷到城市,把老人留在家裡。

這樣的話,就導致爺爺奶奶和孫子之間的感情寡淡。太長時間不見,親情變淡也在情理之中。

趁著重陽節帶著孩子回趟老家,讓他多陪伴陪伴家裡的老人。相信,兩三天的陪伴,都能讓祖孫之間建立深厚的感情。

3、照顧老人

誰說,只能老人照顧孩子呢?在很多父母心中:孩子還小,就應該被老人或長輩照顧。

很想說一句: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當然。老人可以照顧孩子,那孩子同樣可以照顧老人,因為照顧本來就是相互的。

就算是幫助老人端茶倒水,或者整理房間、捶背洗腳,都是照顧。這樣簡單的事情,相信孩子都可以完成吧?

4、幫助老人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是如此。他們腿腳不太方便,困難的事情應該會更多。

平時要告訴小朋友: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可以幫助老人做一些事情,像公交車讓座,或者攙扶老人過馬路等等。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小細節,讓孩子明白幫助老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能夠幫助別人,他們也會很有成就感。

總而言之,重陽節是一個培養孩子敬老愛老意識的好時機。通過藉助各種活動和機會,可以讓孩子了解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學習尊老敬老的行為準則,培養他們的敬老愛老意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5de869420b2d3569518ef2f6aa74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