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的風險評估|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進程中的關鍵點

2024-05-08   中國綠髮會

原標題:合成生物學的風險評估|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進程中的關鍵點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技術領域,它通過工程設計的方式改造生物體,使其具有新的功能。

誠然,合成生物學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開發新的抗病蟲害和抗逆轉基因作物、改造微生物以分解污染物、合成新的生物材料等等),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意外釋放轉基因生物可能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合成生物技術被用於製造生物武器或其他惡意目的;合成生物產品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風險評估,就可以幫助識別和評估合成生物學的潛在風險,並推動國際社會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來確保合成生物學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談判中、以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的細節落實上,「合成生物學和風險評估這個議題」占據重要地位。這一議題牽涉到多方面的考量,對於保護和管理生物多樣性具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知道,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使得人類可以修改生物體的基因組成,創造出新的生物體或者改變現有生物體的性狀。這種技術的應用可能對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引發生物入侵、基因污染等問題,從而威脅著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多樣性(生物多樣性)。那麼,如何避免潛在問題、開展科技創新中倫理問題前瞻研究和政策制定、以防範於未然呢?

要制定政策,首先要做風險的評估。在這種背景下,對合成生物學產物進行生態風險評估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評估需要全面考慮轉基因生物體可能對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包括其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能力、競爭力,以及對非靶標物種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等諸多方面。通過科學的評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合成生物學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並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如今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村」,在這個「村子」里,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超越了國界,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來共同管理相關風險。作為一個國際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以制定相關政策、規範和行動計劃,促進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在新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下,對合成生物學和相關技術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成為了全球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的重要議題。

由於涉及到科技創新中倫理問題,公眾對合成生物學和相關技術的安全性、長遠影響,也常常是擔憂的。因此,在這個進程中,公眾參與和決策的透明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CBD的談判中,為了確保公眾的參與和決策的透明度,對合成生物學和相關技術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合成生物學和風險評估在CBD的談判中被視為重要議題,因為它們涉及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風險評估、國際合作和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對於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在內羅畢將召開一個涉合成生物學和風險評估的會議(此次會議的成果將成為CBD COP16相關議程的基礎之一),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綠會BASE)將持續關注,敬請期待。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

整理 | Linda

審核 | 綠茵 LYJ

排版 | Candy

本文參考資料

[1]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通知文件

https://www.cbd.int/doc/c/2157/f0d5/7433b09d4eeff78d7793a8c9/sbstta-om-2024-01-01-en.pdf

[2]《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

https://www.cbd.int/doc/decisions/cop-13/cop-13-dec-27-zh.doc

[3] 海洋與濕地:《涉合成生物學和風險評估 | 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關於2024年5月11日內羅畢信息研討會後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