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
#現在已經沒有人因為出軌離婚了#
第一反應,感覺有些意外。
但再仔細想想,突然又覺得情有可原。
記得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五線小城的快遞員和妻子結婚22年了,生活始終平順寧靜。
他的妻子是公立學校的管理層,賺的比老公多,一直以來都承擔著更多養家的責任。
兩人的兒子也21歲了,成績很好,從不讓父母操心。
任誰看,這都是「完美」的一家人。
但只有快遞員自己知道,妻子在家中很強勢,總讓自己抬不起頭,沒什麼「男人的自尊」。
後來他在送快遞時,認識了情人。
情人的物質條件遠不如妻子好,但勝在溫柔體貼,很尊重自己。
一來二去,兩人就看對了眼。
在出軌的日子裡,快遞員感受到生活有種幸福的平衡:
既有穩定的物質條件和家庭能給他安全感;
又有體貼的情人能給他新鮮和刺激感。
只可惜,好景不長,他的婚外情被妻子抓了現行。
隨即召集所有親戚來開家庭會議,打算離婚。
誰知親戚們一邊指責丈夫,一邊勸妻子:
「為這件事離婚不至於的,傳出去別人不知道說的多難聽呢。
再說,離婚對孩子也不好。
一起打拚多年的小家,現在放棄不可惜嗎?」
最終,妻子放棄離婚。
丈夫則寫下保證書,發誓和情人斷絕往來,否則凈身出戶。
不曾想沒過多久後,丈夫再次出軌被抓到了。
這次,妻子下定了決心要離婚,甚至還通知了兩人的兒子。
丈夫見妻子動了真格,趕忙跪在地上,邊扇自己巴掌邊祈求妻子的原諒。
讓人意外的是,儘管兒子支持母親的一切決定,但在一段時間的猶豫後,妻子再次放棄了離婚:
為了兒子,為了不被別人議論,也為了打拚多年的小家不被拆散。
學者潘綏銘曾做過調查,中國夫妻中只有30%是真心相愛的,剩下70%根本不相愛。
但他們堅持不離婚,是因為覺得「穩定性壓倒一切」。
婚姻,不只是兩人感情的結合。
更是包含金錢、人際關係、生活習慣、精神依賴等一系列「生活慣性」的總和。
一旦離婚,放棄的不只是一個丈夫。
更要放棄自己已經習慣多年的舒適區,是對生活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絕非易事。
就像在前文故事中的妻子,其實是婚姻中的強者。
就算離婚,她同樣有經濟和精神實力照顧好自己和兒子的生活。
但她依然放棄了。
如果當女性是強者時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在精神和物質上更依賴丈夫的妻子們了。
博主@杜杜曾聊過「離婚對於女性的代價」。
從精神上,必然經歷抽筋剝皮般的內耗:
「孩子和父母怎麼辦;
為什麼我的付出,對方從來都看不到,好不甘心;
一旦離婚,之後要怎麼生活」等等。
從物質上,一個人給孩子既當爹又當媽,還能多賺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因此單親媽媽的生活水平大機率直線下滑。
你們看,想像中的出軌,會讓感情和信任崩塌,必然通向婚姻的崩盤。
但真實人生是:
感情和信任可以崩塌,但婚姻咬個牙,該過還得過。
因為婚姻早已不只是情情愛愛,換個人也未必會變得更好。
相信很多婚姻不幸福的人,都曾反覆想過一個問題:
「這段婚姻,我是不是一開始就選錯了?」
問題的答案晚點再聊,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王姐在24歲時嫁給了大自己5歲的老公。
老公事業有成,思想成熟,在兩人戀愛期間教了王姐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帶王姐去各地旅行,見了很多世面。
王姐原生家庭不好,老公的出現像是「救贖」,照亮了她原本晦暗的生活。
也因此後來王姐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工作與社交圈,來到了老公的城市,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她以為自己是奔赴愛情,事實上卻是走進「地獄」。
婚後,家裡的大事小情全落在了王姐一人身上,壓得她喘不過氣。
王姐一開始覺得,夫妻間別太計較,自己多做點也沒關係。
但她的忍讓,反而讓老公變本加厲,最終變成「喪偶式婚姻」。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心的。
在王姐結婚前,並沒考察過老公的原生家庭。
嫁過來後才發現,婆家人各個自私入骨。
逢年過節的聚餐,備菜、做飯、收拾全由王姐一人承包;
婆婆捨不得花錢請人來家裡大掃除,就總使喚兒媳婦動手;
公公患癌住院,也是王姐沒日沒夜地近身伺候。
可就算再任勞任怨,王姐也沒落得一點兒好。
婆婆不僅對她處處刁難,還在親戚面前顛倒是非,說王姐對自己如何不好。
弄得親戚總以為王姐是個刁蠻媳婦,也有意無意地為難她。
對於這些委屈,王姐也曾想過不忍了,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很多事一旦挑破,婚姻就維繫不下去了。
可一旦離婚,該怎麼養孩子?今後的日子又得怎麼過?
我沒有勇氣,只得忍耐。」
如今20多年過去了,很多事王姐早已看透:
「不論是老公還是婆婆,他們全家都是自私的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要是現在的我,絕對不會嫁進這樣的家庭。
但20年前的我太年輕,對人性的認知有限,身邊也沒人幫我參謀。
別人對我一點點好,我就以為對方是『好人』,然而就『以身相許』了。
可等到真正明白時,一切又太遲了。」
你們發現了嗎?
很多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幸的婚姻,背後往往有個「單純無知」的妻子,自私自利的丈夫以及他身後破敗的原生家庭。
這樣的婚姻,無法靠妻子一人的努力付出去挽救。
畢竟,漫長的婚姻生活,拼的從不是感情,而是一份責任與良知。
感情可能變淡,但責任和良知會讓男人對家庭不離不棄。
回頭看,每個走的長久的婚姻,最初都源自「一個好人選擇了另一個好人」。
那麼,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好人,婚姻就必然會幸福嗎?
也未必。
生活中,沒有原則性問題,但天天雞飛狗跳的夫妻也比比皆是。
其中很常見的一個衝突是:
總想改變對方,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的全部期待。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對結婚10年的「模範夫妻」,曾在剛結婚不久後差點離婚。
原因是:妻子對老公不滿意,總希望他改變。
「婚前他有多貼心,婚後我就有多寒心。」
結婚前,老公會記得兩人的紀念日,提前準備小禮物;
會大包小包地扛妻子逛街時的戰利品;
會為「不喝涼水」的妻子準備保溫杯;
會準備麥片和雜糧麵包,生怕妻子不吃早餐。
但這一切在結婚後全都沒了!
取而代之的,是老公的邋遢與懶惰。
還理直氣壯地說:「這就是我本來的樣子。」
更不能忍的是,老公毫無事業心。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打遊戲睡覺,連家門都不出。
妻子曾費盡心思地想改造老公:
「如果他愛我,一定會為我改變。」
但她失算了。
「我越想改變他,他越牴觸,我越覺得力不從心。」
兩人的關係一度降到冰點,甚至開始分房睡。
直到一次,妻子生了場大病,半夜想吃西紅柿炒蛋。
從沒下過廚的老公,在廚房裡鼓搗了很久,終於把一盤西紅柿炒蛋端到妻子面前。
還加了糖,是妻子最喜歡的味道。
那一刻,妻子突然發現:
沒有事業心好像也不是大事,至少他知我冷暖,懂我悲歡;
雖然邋遢,但讓他收拾家的時候,不敢怠慢;
雖然愛打遊戲,但知道我不喜歡,打遊戲時也會開始靜音……
「以前那些被我忽略的小事,原來也是他對我的愛。」
後來,這位妻子不再費力改變丈夫,而是學習去理解丈夫的「缺點」,並嘗試尋找兩人都舒服的相處模式。
沒想到,丈夫竟然也漸漸改變了。
就這樣,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
當兩個生長在不同家庭的人重新結合後,必然會出現方方面面的摩擦: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愛乾淨和邋遢的;有條有理和隨心所欲的;對未來有規劃和隨遇而安的......
這些事,其實可大可小。
而那些走的長久又幸福的夫妻,往往都有「一體化」的觀念:
不是我和你,而是我們。
你習慣邋遢,但我愛乾淨,那我想收拾時就多承擔點,不愛做時就不做。
你做事更有規劃,但我更擅長隨機應變,那麼你負責規劃,我則在意外打亂原計劃時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你喜歡待在舒適區,但我更愛嘗試新事物,那我就勇敢嘗試,而你做我身後的底氣。
你們看,幸福的夫妻往往懂得約束自己,接納對方,在相處中發揮彼此的長處,補足對方的不足,漸漸為「我們」找個新平衡。
畢竟,幸福的婚姻從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需要雙方的學習和經營的。
儘管已經和大家聊了這麼多,但依然難以說盡婚姻中的「疑難雜症」。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離婚或不離」,都不是一勞永逸,適合所有人的標準解答。
常看到網上有人討論「離婚後,後不後悔」的話題。
答案總是五花八門,但歸根結底一句話:
「過得不如離婚前的往往後悔,越過越好的總是慶幸。」
可我們誰又能在做決定時,就預判未來的好壞呢?
所以,希望大家當下認真地為自己做選擇,然後努力把自己的選擇變成「對的選擇」。
別羨慕那條自己沒走的路。
如果目前的你依然想堅持婚姻,那麼十點君有2個小建議可以幫助大家提升婚姻幸福度。
當你已經確定自己嫁錯人時,可以嘗試「婚內單身」,和老公精神離婚。
利用對方能提供的價值,其他時間各過各的,互不干涉。
如果老公沒有原則性問題,則可以學著「抓大放小」。
重點和老公溝通自己最無法忍受的問題。
其他小事,睜一隻閉一隻眼就算了。
正如《傅雷家書》中所說: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刻。
只有長處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
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
你的婚姻幸福嗎?又有什麼經營的秘訣呢?歡迎來評論區和大家分享經驗。
作者 | 肖肖,心裡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