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得快樂,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2024-01-16   十點讀書

原標題:讓自己活得快樂,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有人說:「人生最怕的,是在某個瞬間忽然讀懂一句話,忽然聽懂一首歌。」

但真正讓我們成長的,從來不是別人口中的一個道理。

而是自己走過的一段段路,受過的一次次傷,經歷的一次次成長。

人生,就是一場逐漸醒悟的過程。

走得越遠,看得越透徹;

經歷得越多,活得越清醒。

你有沒有發現,經歷得越多,我們的心境也慢慢變了。

變得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關注自己內心的聲音。

少了些年輕氣盛,多了份沉穩從容。

少了些傾訴抱怨,多了些沉默淡然。

你不再喜歡湊熱鬧,而是更喜歡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因為你開始明白,人生最要緊的,不是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而是做好自己。

演員李雪健,曾斬獲33次影帝,被稱為「中國最貴演員」。

從藝的43年里,他始終低調謙遜,不愛張揚。

他不喜歡上綜藝節目,也不熱衷拍廣告。

比起聚光燈和外界給與的關注、名氣,他更在意自己內心真正熱愛的事——那就是演戲,做好「人民的演員」。

他經常為了貼近人物角色,花很長時間去當地:

熟悉主人公生活的環境,學習方言,經歷主人公經歷的風吹日曬。

他熱衷於把自己練成真正的實力派,而非陶醉在外界的誇讚和評價里。

拍攝《流浪地球2》時,為了畫面美觀,聽力受損的李雪健摘下了自己的助聽器。

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他就背下對手戲演員的台詞,學會看唇語。

對方說話時,他也在心裡重複一遍對方的台詞,避免表演出現遲疑。

在嘈雜喧囂的世界裡,他只信奉自己的真理:「認認真真演戲,踏踏實實做人。」

榮格說過:

人有兩次生命。

一次是活在別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在自己心裡的人生。

人有兩次生命。

一次是活在別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在自己心裡的人生。

人生到了一定階段,我們也應該學著向內生長,而不是向外訴求。

比起別人的評價和認可,我們更應該傾聽自己的內心,做好自己的事。

讓自己活得快樂,有意義,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好像都變得容易心急。

學習一項技能,短時間內沒看到進步就想放棄;

去鍛鍊健身,沒有換來理想的效果就半途而廢;

談一場戀愛,遇到一點考驗和困難就準備逃避。

付出了3分,想得到7分回報;

剛開始一件事情就盼望著一個好的結果。

可是人生里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們都需要付出長久的努力,才能看見回報。

在《2023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50歲的農民工朱彥軍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亞軍。

他在舞台上妙語連珠地運用古詩詞,驚艷了不少人。

有人稱他是「煙火里謀生,詩詞中謀愛的農民工」。

但朱彥軍背後的故事,更讓人動容:

朱彥軍是甘肅平涼的一位農民,他從小就喜愛詩詞。

但因為家裡貧困,他不得不在初中畢業時就放棄學業,出去打工掙錢謀生。

在漂泊的三十多年裡,他干過鍋爐管道、漏水維修,也從事各種水暖相關的工作。

可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熱愛。

他走到哪,讀到哪。

當別人都已經睡下的時候,他還在燈下讀詩。

一有空閒,他就在工地上看詩詞讀物,或者在當地的圖書館翻閱書籍。

他一邊用詞典查生字生詞,一邊自學。

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標註。

2022年,朱彥軍奔向北京,報名參加並通過了詩詞大會的海選,在高手如雲的現場脫穎而出。

他深厚的學識和一鳴驚人的背後,是30年持之以恆的積累與付出。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總希望會有突如其來的好運,幻想著一夜功成名就。

走過漫長的歲月之後,漸漸懂得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只有能沉下心堅持、努力的人,才能跑到自己渴望的終點。

比起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得更踏實。

網上看到一段話: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

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

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在人生這趟不斷變幻的旅程里,我們一路前行,也在一路經歷著分離。

許多曾經並肩的夥伴,知心的朋友,都走散在前行的路口。

縱使難過、無奈,但最後終會明白,要學會珍惜所有的相遇,也要看淡所有的別離。

在電視劇《人世間》里,周秉昆和他的幾個兄弟感情很好,結成了六小君子。

他們最初的友情很動人,六個人相互扶持,把別人家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共同進退。

可後來隨著時代和生活的變化,他們也漸漸從最初的無話不談到走向疏遠。

呂川和向陽喜歡學習,政策轉變後,他們倆都考上了大學。

一個離開了原來的城市,走上了仕途,另一個成為了年薪幾十萬的工程師。

後來,他們倆的生活環境、格局跟其他的四兄弟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有了各自的新的圈子。

曾經兄弟六人約好每年要見一次,可只有第一年聚齊了,後來再沒有聚齊過。

有人因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有人擔心自己的好生活刺痛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朋友,不敢相聚。

呂川說:「既已離去,後會無期。」

聽起來很傷感,但這正是人生的常態。

那些曾經說過要一輩子的人,卻只在你生命中出現了一陣子。

那些曾經朝夕相伴過的人,最後也會漸漸天各一方。

成年人的感情不就是這樣嗎?

有時候你再不忍分離,卻又不得不接受。

我們能做的,唯有一路前行,不抱怨,不強求,去遇見新的風景和新的自己。

就像《奇葩說》辯手肖驍說的:

「你要學會接受別人的離開,他們也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生命是一場修行,而我們是其中的修行者。

我們在歲月更迭中積攢閱歷,打磨心境,也慢慢頓悟生活的真相。

就如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中寫道:

「每個人在本質上過的是一樣的日子,不一樣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麼。」

願你在一路經歷和成長中,慢慢找到生活的重心,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作者 | 鯨落,來源:夜聽(ID: yetingfm)

主播 | 楚翹,治癒系主播。喜馬FM:楚翹_詩歌之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