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里的50塊,又不翼而飛。佳佳已經記不清楚,這是家裡第幾次丟錢了……
她清楚的是,這些錢都是被兒子叮噹拿走的!之前,數額都比較小,佳佳即便知道了,也只是隨口問問兒子,並沒有其他舉動。
可是這一次,卻是整整50塊,佳佳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詢問了很多遍,兒子都說他沒有拿。
氣急敗壞的佳佳,最後帶著兒子叮噹去了派出所。在佳佳看來,既然兒子不說實話,又喜歡在家裡拿錢,那就讓警察教育,讓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到了派出所之後,叮噹被嚇到了,還沒等到警察開口說話,他就大聲說道:家裡的錢是我拿的,你們不要抓我好不好?並且一再保證,以後再也不從家裡拿錢。
送娃去派出所,真的好嗎?
這件事,很快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父母們對這件事的看法,也是不盡相同。
贊成派:既然孩子不願承認錯誤,又屢教不改,那就應該給他一次教訓。趁著孩子小,送他去派出所「自首」,總比長大後偷東西,被「抓」的好吧?
反對派:雖說孩子拿錢的行為不對,但是父母直接將其扭送到派出所,真的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甚至從心底,就給自己貼上了「小偷」的標籤。
其實想想,父母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都是有道理的!只不過,父母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已。
必須要承認的是:孩子偷拿錢財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俗話說「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若是不加以制止的話,孩子難免會養成偷盜的習慣,後果很嚴重。
可問題是:反對派的父母,他們說得也很有道理。送娃去派出所,並非他們意識到了錯誤,很大程度是被「嚇」到了,心靈上的傷害,又該怎麼辦呢?
孩子偷錢,到底該怎麼教育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動機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偷錢的行為,卻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
不管孩子犯了怎樣的錯,父母都應該給他們辯解的機會。先理解孩子的行為,然後再認真詢問,會得到很多不一樣的答案。
有可能是孩子對金錢缺乏真正的理解;有可能是孩子跟同學攀比;有可能是平時的零花錢、玩具或者零食太少……
當父母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和感受之後,會發現:這個難題會迎刃而解。因為,父母只需要解決孩子目前的問題,就能讓他們慢慢改變拿錢的行為。
其次:設定明確的規則和限制
無論孩子拿了兩塊,還是五十塊,這個行為都是不對的。所以,不要用金錢的數額,去定性孩子的行為,這一點父母要清楚。
只要發現孩子有拿錢的行為,都要明確地告訴他:沒有經過別人允許的事情,都是「偷」,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未來,還可能為這種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接下來,就和孩子一起,探討偷拿錢的事情,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於偷拿行為,父母應該明確禁止,零容忍。
並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勞動、誠實換取。趁熱打鐵,為孩子設定合理使用零花錢的標準,並教會他們如何管理財務。
最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成長路上,孩子會犯很多錯誤,偷拿錢財只是其中一個錯誤而已。父母要做的,是防患於未然,教會孩子更多正確的價值觀。
拿錢固然不對,但這個世界中,還有更多不對的事情。趁此機會,教會孩子何為對錯,何為是非,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原則和底線。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那接下來,他若是再做錯事的話,就需要好好想想。
送給父母的溫馨建議:
教育,是一項需要耐心、理解和技巧的事情!
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就算是送到派出所,也是典型地「治標不治本」,孩子可能是出於害怕才認識錯誤。
所以說,父母要先試著理解孩子,哪怕他們的行為是錯誤的。等到慢慢理解之後,就會知道如何跟孩子正確溝通,以及處理問題。
若是一開始就打罵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孩童時代,他們的是非觀還沒有形成,不會理解父母的好心,只會記得自己被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