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2022-03-24     球球房產

原標題:「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黃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萬年曆,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製,故稱為黃曆;在民間又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記載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運程、吉神凶煞(黃道、黑道)等。「黃道」本是天文學上的專門術語,天文學上還有白道、赤道,但並無「黑道」;「黑道凶日」這概念是古代黃曆編制者相對「黃道吉日」而創的術語。

「黃道吉日」就是「黃曆」中的特有詞彙,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是古人依據天體星象運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出來的。黃道,是天文學上的一個名詞(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黃道天空中共分布著十二神煞,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匱、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陳。

黃曆里將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稱為六黑道,認為犯之不吉,將有大禍;將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稱為六黃道,所謂「黃道吉日」就是這六神所在的日子。這一天,百事吉利,不避凶忌,萬事如意。

如元無名氏《連環計》第4折:「今日是黃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台門,敦請太師入朝授禪。」此說雖有迷信之嫌,但它寄託了中國古人趨吉避凶的良好願望。黃道,有時還專指天子所經行的道路。如宋陸遊《老學庵筆記》第7卷:「高廟駐蹕臨安,艱難中,每出猶輔沙藉路,謂之黃道。以三衛兵為之。」

古人依據天體星象運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的「黃黑道日」,對國人的用事擇日趨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這種擇吉文化自古以來已深入中國人的思想,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擇吉習俗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它具有相當廣泛的文化蘊含,擇選吉日其根本就是尋找、確定用事活動的適宜時空點,能充分地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間的和諧關係所造成的適宜機遇,從而達到趨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結果。

《漢書天文志》記載:「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就是說,太陽在中道運行,月亮的運行有九條軌道。中道就是黃道,又叫作光道。宋朝沉括的《夢溪筆談象數二》中說:「日之所由,謂之黃道。」意思是,太陽運行的途徑,稱為黃道。

黃道吉日分為大黃道吉日和小黃道吉日。小黃道日是以月建為首順排的十二建星,因為沒有大黃道日通用,所以就稱為小黃道日。有六個黃道日和六個黑道日: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相當。

小黃道日,沒有明顯的黃黑道的區別,吉凶也不是固定的。如「建」日,「疊吉星則大吉,疊凶星則大凶」,意思就是建日這天如果和大黃道日、天德、月德等吉星在同一天並臨,這天就是吉利的;建日如果和黑道日、離絕日、紅砂日等凶星在同一天出現,這天就不吉利。

古有「太歲當頭坐,無災必有禍」。所以,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如馬年生人不可選擇子鼠日,虎年生人不可選擇申猴日,兔年生人不可選擇酉雞日,蛇年生人不可選擇亥豬日,反之也不利;至於龍狗牛羊則不忌,但命局中不要遇見刑傷或鬼殺,碰巧遇見者也不可以。

「吉日」一詞,也並非帶有迷信的含義,它是代表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種願景,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至於《老皇曆》上所指導的看病、做衣服,甚至連洗澡、理髮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為那已是過去式,在傳統民俗文化中也確實有一些糟粕,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中國古代的人們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方能成其大事,用現代科學的觀點解釋,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時」一說,很大程度上包括氣象條件在內。

來源:《閱讀時代》2022年第03期

作者:孟先生

編輯:鄧汝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fc37e104b77afe74bee3a366a92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