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拖家帶口回了一趟老家,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結果卻因為周圍鄰居的各種「數落」,變得特別不開心,回來兩天都是悶悶不樂。
老家在比較偏遠的農村,年輕人基本都出去工作,家裡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照顧孩子的責任,自然也就落到了老人身上,而事情的起因,也要從帶娃開始說起。
回家時,特意給一歲半的兒子穿了尿不濕,因為平時在家也是這樣,孩子和大人都很聲音。結果周圍幾個大娘的話,真的讓人無力吐槽,只覺得煩躁:
「孩子都這麼大了,還給他穿尿不濕,會影響他自己上廁所」
「天氣這麼熱,尿不濕又不透氣,別給孩子穿了」
「你看村裡的孩子,他們都沒有穿尿不濕,不是一樣健康的長大了,還省錢呢」
「你們小的時候,都沒有穿過尿不濕,不是照樣長大了嗎」
……………………
說真的,我知道這些大娘都是好心,她們在分享自己的育兒方式。但是作為年輕的媽媽,對於他們的方式多少有些不理解,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心得,為何要去給別人指導,或者評價對錯呢?
就拿是否穿尿不濕這件事來說,誰能說出對錯呢?為人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是以孩子的健康為前提。只要對孩子健康有利的事情,相信父母都願意去做,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別人。
到底給孩子穿尿不濕,還是開襠褲呢?看媽媽怎麼說
沐辰媽媽:外出時、睡覺時,當然要給孩子穿尿不濕。要是在家裡玩耍的話,等到他一歲半之後,可以考慮穿開襠褲,但也僅限於家庭生活。
貝貝媽媽:我們家是姑娘,從來沒有考慮過穿開襠褲,不管是從隱私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小姑娘就應該穿著透氣性好的尿不濕。
安安媽媽:大多時候都給孩子穿紙尿褲,只有奶奶或姥姥帶的時候,總是習慣給孩子穿開襠褲,為此還跟老人吵了幾次。
其實年輕的媽媽,更願意給孩子穿尿不濕,因為她們的育兒思想更科學,考慮的問題更長久。當然,還是有很多老年人,他們總覺得尿不濕不透氣,容易捂出痱子;或者覺得尿不濕太浪費。
三個區別,媽媽們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1、衛生方面
戴尿不濕的孩子,通常都不超過三歲,正是喜歡摸爬滾打的年紀,也是好奇心最重的時候。他們會不分場合的趴在地下,衛生方面真的沒有保障。
試想一下,若是孩子穿開襠褲,那他上完廁所,或者玩完之後,都會習慣性摸摸屁股,想想都覺得不健康。
但要是穿著尿不濕,自然就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就算是孩子想要去摸,也沒有這樣的條件,自然也不會有潛在的危險,減少了生病的可能性。
2、隱私方面
不管是小男孩,還是小女孩,他們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若是都穿著開襠褲的話,難免會鬧出笑話。這種事情,很容易在農村地區出現,就是因為孩子們都穿開襠褲一起玩耍。
說真的,孩子的隱私性要從小培養,讓他懂得保護自己。要讓孩子知道,被尿不濕遮擋的地方,輕易不要給別人看。
慢慢的,他們就會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就算是日後到了學校,父母也不用擔心。尤其是小女生,更要讓她們知道隱私的重要性。
3、健康方面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那就是健康和安全,相信這也是父母最大的訴求。哪怕是夏天,也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不要被外界傷害。
可要是他們穿開襠褲的話,就難免會被石子、砂礫,或者其他尖銳的東西劃傷。要知道,孩子的皮膚特別嬌嫩,很容易就會受傷。
有了紙尿褲的保護,就算孩子在沙堆里玩耍,也不用怕細菌、砂子進入身體,從源頭隔絕了傷害。
夏天,如何選擇尿不濕
既然穿尿不濕更好一些,那接下來的難題就放在選擇上,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如何給孩子挑選合適的尿不濕呢?
1、材質
尿不濕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所以它的材質特別關鍵,千萬不要圖便宜選擇劣質尿不濕。通常,質地柔軟、親膚的純棉,或綿柔材質,更適合孩子。
2、吸水性好
尿不濕的主要工作,就是為了吸收尿液,減少皮膚和尿液長時間接觸。所以挑選時,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提前了解尿不濕的吸水性如何。
寫在最後:與其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穿尿不濕,不如直接在選擇方面多花功夫。只要尿不濕足夠好,就不用擔心紅屁屁、悶熱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