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域 | 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

2023-10-12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視域 | 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

視域 | 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

科學報關注我們

▋社科成果

「中國文論三大體系」建構需要文學闡釋學「中國範式」的資源準備,需要文學闡釋學為其提供方法津途。

原文 :《構建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

圖片 |網絡

中外文學理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經驗也表明,一種文學理論的知識範式與話語邏輯常會受到文學闡釋學方法的影響。選擇「文學闡釋學」為題域,可以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提供方法支持。近日,西北大學谷鵬飛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1942—2022)」(項目號:22AZW001)結項,其成果被評定為優秀等級。

成果聚焦於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中國文學闡釋學因面臨新的「中國語境」、使用新的「中國方法」、追求新的「中國價值」而催生出新的闡釋學範式。這些範式既不同於西方文學闡釋學的一般範式,又不同於馬克思主義文學闡釋學的核心範式,還區別於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的主導範式,且發展持續至今,因而可統稱為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

成果提出以下觀點。首先,當代文學闡釋學所面臨的「中國範式」,並不是中西方經典文學闡釋學的「原理」問題,而是「應用」問題。研究者以中國當代文學闡釋學「應用」的三大類型——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的現代化闡釋、西方文學闡釋學的本土化闡釋、馬克思主義文學闡釋學的中國化闡釋——為具體對象,分別揭示出它們在當代文學闡釋學「中國語境」「中國方法」「中國價值」中所表現出的「中國範式」。

其次,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構成了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演遞的深層邏輯。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不同流派與觀念,在表面上是文藝觀念與價值立場的不同,實質上是闡釋觀念與闡釋方法「中」「西」「馬」的不同。當下文學理論「失語症」等諸多話語困境,其癥結並不全在於漢話洋說,也不全在於它是「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而在於其未能發現一套與當代文學闡釋學「中國範式」相適應的闡釋學原則,憑此原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三大形態才能真正走向融合,一種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的「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才能真正建立。

最後,當代文學闡釋學的「中國範式」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表里關係啟示出一個基本識見:中國當代文學闡釋學只有超越文學理論的「流派」屬性而將自身提升為「原理」與「方法」,才能對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起到根本作用。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1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社科成果 | 人工智慧有助於刑事證據推理

社科成果 | 道經材料對語言學界的意義不應忽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b924d4319b9cc94461a5c2e5d9e06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