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到已開發國家站穩腳跟,需要幾步?

2023-10-11     BusinessCars

原標題:中國品牌到已開發國家站穩腳跟,需要幾步?

時代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但上汽集團始終是時代的弄潮兒。

「上汽MG在澳新市場能夠做到這個成績,是必然的。」

10月10日,上汽集團在上海舉行主題為「進化之旅,塑造未來」的上汽MG智電升級產品研討會,來自澳新市場的經銷商在分享市場成績時,總難掩一些激動。

當然,的確值得激動。「中國汽車進入澳洲銷量TOP10」,已經不再是一個翹首以待的事情,而是由上汽MG開創了這一紀錄,並持續保持。今年1-9月,MG品牌在澳新市場實現了47000輛的銷量,創出新高。

從上汽集團的海外市場布局來看,主要市場都處於盈利的階段。歐洲是賺錢的,墨西哥是賺錢的,南美是賺錢的,中東是賺錢的,澳洲是賺錢的,基本上主要市場都是賺錢的,為什麼澳新市場還需要拿出來單獨說?

因為,澳新市場和其他市場不同的是,整體年銷量大約為100萬輛,是一個十分成熟且穩定的市場,甚至沒一些政策去催促市場的改變,在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面的進度,與亞洲和歐洲國家相比也是相對滯後。

總而言之一句話,想要在這個並無起伏的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十分艱難。而且,區別於歐盟標準,澳大利亞市場獨有一套法律法規體系,要求十分嚴苛。如何在這個市場站穩,甚至連一些歐美車企都有些頭痛。

但是,上汽集團做到了。7年的時間,每年保持差不多50%的增長幅度。

「我們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出色的銷量增長。」澳新市場經銷商把上汽集團銷量表現優異的原因,歸結為三點,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先進的技術水平,以及入鄉隨俗的服務。

2023年是中國汽車出海銷量快速增長的一年,無數品牌紛紛走出國內市場,向全球各地進軍,近處有向東南亞市場穩步擴張的,遠有直接深入汽車發源地的歐洲市場的,更有被中東土豪們追捧的各種新能源品牌。

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考,為什麼上汽集團能夠在眾多出海的車企中脫穎而出,為什麼上汽MG能夠成為多個海外市場所追捧的熱銷品牌?

我們試著從幾個真實的案例中分析其中的原因。

產品和服務,軟硬結合的出海模式

「脫穎而出」,是意外嗎?

對於上汽集團來說,一點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說在意料之中。

在籌建「走出去」之初,上汽集團就為自己定下了一些目標。「打造出全球車型」「讓中國製造真正紮根海外」,這些目標都很難,能不能成功都需要接受很長時間的考驗。

上汽集團希望自己能夠回答好這些問題。回答的過程,有過步履維艱,也有過艱難探索。不過,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上汽集團經受住了考驗,也在中國汽車從世界舞台的跟隨者到領跑者的崛起之路,蹚出來一些名堂。

「產品和服務,軟硬結合的出海模式」,讓上汽集團成為中國車企布局海外市場的TOP力量。MG4 EV就是這條崛起之路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從一開始,上汽就想著把MG4 EV,打造成為一款全球車,所以在產品定義之初,就把眼光放到了全球消費者的身上,英國汽車雜誌Car-Magazine在測試了MG 4後,給出的評價不錯,「MG製造了一款令人嚮往的汽車,絕對是2022年最大的驚喜之一」。

正是因為不錯的口碑,包括MG4 EV在內,上汽集團出海車型已經在100餘個國家進行銷售,去年銷量突破100萬輛,今年衝刺120萬輛,MG4 EV今年會突破達到 15 萬輛的全球銷售規模。「上汽MG在紐西蘭銷量逐年增加,目前最火的是MG4 EV。」經銷商表示,MG4 EV外觀非常具有科技感、未來感,這是其他品牌所沒有的,而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這一點令我們非常激動,可以說是領先澳大利亞其他汽車品牌或者車型3-4年的經驗。

上汽集團將高標準產品帶到了澳新市場,「如果沒有五星認證,你賣給他們,他們也不會買」。除了多款車型擁有出色的動力性能和舒適性,並配備多項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之外,這個過程里,上汽集團請來澳新經銷商,當地合作夥伴不停討論,推翻,再討論……

除了MG4 EV,上汽集團還在不斷投放新車型。在剛閉幕不久的德國慕尼黑車展上,MG Cyberster成為了展會的亮點之一,在英國古德伍德速度節完成動態首秀的這款量產跑車成為了中國品牌的代表之一。

有著剪刀門和軟頂敞篷設計的MG Cyberster是一款純電跑車,並且與之前各種新勢力所造的產品不同,這是一款量產型產品。這款產品讓到場的歐洲汽車媒體感到驚訝。澳新市場經銷商也表示,「看到MG Cyberster,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也相信可以在澳大利亞售出更多車型」。

MG Cyberster並不是個例,而是在上汽出海大戰略下的具體措施之一,全球化車型的設計生產。

上汽集團擁有矽谷、倫敦、特拉維夫3個海外研發中心,與國內團隊通力合作,力爭每一款新車的設計都符合多個主流市場的審美,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產品追求。從熱銷海外的MG4 EV開始,上汽MG 全面推動全球化車型的設計,2022年9月MG4 EV就實現了在中國和歐洲近30個國家的同步上市,這樣的速度,許多跨國車企都不一定能達成,但上汽MG確實做到了。

不同地區市場都有自己關於產品准入的標準,中國有中國的標準,歐洲有歐洲的標準,各地標準差別不同,僅完成一個地區的認證對車企的新車研發來說都是一項重任。像國內許多出海歐洲的產品往往要耗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認證,但對上汽MG來說,有了集團體系力的支撐,節奏上從容了很多。

得益於上汽MG的高標準研發,既然全球標準不一,那就全部按照最高標準來設計,這樣就不會存在問題,MG4 EV就是這樣標準下的第一款車型,一款擁有純電專屬系統化平台、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一系列全球高標準的智能電動車。

並且銷量也證明了這款產品的實力,來自英國的Andrew分享了MG4 EV在英國的銷量表現,作為上汽MG的英國營銷負責人他講到「今年最暢銷的產品是 MG4 EV,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我們將售出近 30,000 輛,將成為英國市場銷量第二大的電動汽車」。

除了英國市場外,在歐洲多國市場MG4 EV都是最熱銷的電動車,MG4 EV成為第一個攬獲「英法德年度車型大滿貫」的中國品牌電動車,全球銷量今年將突破15萬輛,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熱銷車型。

在產品銷量增長的背後,更有上汽集團出海的軟實力支持,21世紀汽車不再是單純的銷售產品,更多的是在銷售一種出行服務,產品是實物化的體現,配套的服務更像是產品的靈魂一般。

「對於經銷商的管理,卻是以精細化管理公司的理念管理當地經銷商的運營效率。從收到訂單到製造產品,再到產品發運,環環相扣,形成閉環。在這個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就需要將運營工作做得細緻、再細緻。」上汽集團表示,保證在每一個市場,不說高歌猛進,起碼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把這個市場做好,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 這是非常關鍵的。

就像澳新市場的開拓一樣,任何市場的開拓都是從無到有的,關鍵的一步就是獲得當地經銷商的信賴,沒有誰能比當地經銷商更懂得當地市場,但信任的建立往往是最複雜的。

來自墨西哥的經銷商就分享了他和MG奇妙的緣分,開始合作時他並不是很了解上汽MG這個品牌,按照他所講,在墨西哥代理MG在當時是一個冒險的行為,但三年後的今天他為這個行為感到慶幸。正因為代理了MG他的生意在三年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他的經銷商店每月總共能賣出2000多輛新車,而且多款車型都是當地的暢銷產品。

他談起未來的規劃,計劃明年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引進六到七款新車來豐富市場的選擇,對於之後的銷量也充滿信心,僅僅是三年的時間他就已經成為了上汽集團在墨西哥最重要的經銷商,這種信任的建立往往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但又在情理之中。

在澳新地區,上汽集團的經銷商在澳洲是90家,紐西蘭是15家。經銷商的發展是一個平衡的話題,「不是越多的經銷商就越多的銷量,經銷商是我們的投資夥伴。」上汽集團承諾,澳洲發展到100家左右經銷商就不會再往上發展,後面就追求單店銷量。

目前,上汽集團在海外建設了2800多個營銷網點和100多個零件生產基地,相信很多人在國內都聽說過進口車維修難,往往修車的時間中一大半都是在等待配件從海外進口,誇張的甚至因為一個零件需要等待數月,背後的原因是該零件只有海外某個或某幾個工廠生產,上汽集團的海外零件生產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上汽集團正在用一種產品和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引領著出海,讓汽車出海不再只停留在汽車上,更多的是出口一種服務和汽車銷售體系,一種中國汽車銷售體系。

不過,上汽集團出海成功的因素遠不止這些,還有上汽從整個產業鏈和內部結構體系的布局。

海外工廠和海外團隊

數據顯示,1-9 月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累計銷售83.8 萬輛,同比增長21.8%,包括75萬輛左右的出口量。相信不少人會有疑惑,為什麼海外銷量會大於出口數量,中間近十萬輛汽車差在那裡了?

這個答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上汽集團的海外工廠生產了這近十萬輛汽車,這也是上汽集團能在海外暢銷的另一個因素。

目前上汽集團就擁有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車製造海外基地,未來還將建設更多的海外生產基地來直接面向海外市場。

「不能做單邊的貿易,肯定是要對當地有一些貢獻。」上汽集團認為,在汽車領域,本土化、屬地化十分重要,就如大眾汽車、特斯拉等車企,進入中國市場、做好本土化,才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有更穩定的經營環境,企業需要借力本土化來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像在泰國,上汽MG在乘用車市場排名第三,市占率達到7.5%,這背後就是因為上汽集團不只在泰國建設了整車工廠更配套建設了零部件工廠,在泰國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40-50%,上汽集團不僅為泰國帶去了產品,更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當地民眾能夠從上汽產品熱銷中獲得真實的收益,熱情自然高漲,銷量自然也就有了。

而且針對泰國市場的新能源轉型,上汽集團的投資也在不斷加大,今年4月上汽集團的泰國新能源產業園開始建設,今年底明年初就將完工,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必然能帶動銷量的增長。

像上汽集團目前在海外員工就有超過25000名,但其中援外專家僅有幾百名,更多的是在當地招聘的員工,這樣開放式的經營必然受到當地消費者的信任。

關於上汽集團在歐洲建廠的消息其實一直在網上流傳,但在上汽集團內部這個計劃一直在推動中,關於建廠上汽集團一直有自己的價值體系,一方面是衡量當地的銷量規模,另一方面更要考察當地的產業實力。

畢竟上汽集團出海建廠是實在的經營,並不是表演賽,工廠建設了但投產不起來就更像是作秀而已,今年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的規模應該是20萬輛級,足夠建設一條產線,但更多的因素還是在產業鏈上。

目前在歐洲主要增量是新能源車型,但新能源上游供應商在歐洲的建設還在進行中,幾大動力電池企業的產線還沒有投產,現在建廠更像組裝廠,部件依然進口,這就和建廠的初衷背離了,上汽MG在歐洲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宣傳語很簡單的,就是普通老百姓能夠使用得起的一輛新能源車子。

歐洲非常著名的雜誌《Auto Motor and Sport》,曾在報道中講到MG,報道中稱MG是真正的老百姓的車子。上汽到澳新、歐洲這樣的已開發國家能夠立足,它的優勢在於首先是品質值得信賴,其次是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為用戶提供一款車既是品質可靠,又是價格合理的,就創造消費可能。

上汽MG選擇出海,一方面是市場有需求,上汽集團剛好有能力來填補市場的空缺,另一方面是上汽集團製造產品就是滿足消費者,海外用戶也同樣是消費者,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當然有享受智能、好用產品的權利。

能夠做到如此準確的地診斷各地區市場,其背後是上汽集團內部高效的團隊管理,受地理因素影響,海外市場和上汽集團總部必然會存在著時間差,時間差就會導致信息差,從而影響整體的決策。

為了克服時間差,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有一個24小時的響應團隊,無論是德國還是義大利市場的問題都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反饋,而且這個團隊的管理十分扁平化,區域銷售幹部可以直接與集團領導溝通,像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的總經理余德和副總經理施傑都是24小時響應團隊的,這樣的溝通體系下,各海外市場的問題自然能快速的被發現和解決。

「在全球化的開發資源和體系支撐下,從產品定義開始就得是秉持著全球市場需求去研發,實現產品在重要市場的投放和售後服務。」這是上汽集團的原則。

相比其它正在構建出海體系的中國車企,上汽集團已完成了「有系統、有規劃、成建制」的國際經營體系,完成這些「管道」建設後,上汽集團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海外產品導入的高峰期,銷量上升也就是必然的。

上汽集團的出海戰略從產品到工廠,從服務到管理,實現了自主的體系建設,實現了不只是產品領先更是體系領先的優勢,即善於用好MG品牌的海外影響力,同時又結合中國市場獨特的經驗,以組合拳的方式贏得了海外市場,成為了中國車企出海的排頭兵。

作為上汽出海的核心品牌,MG品牌在未來還將推出10餘款全球車,形成純電、插電混動、燃油全覆蓋的海外產品矩陣,滿足不同地區市場的發展和需求。

「在全球化的開發資源和體系支撐下,從產品定義開始就得是秉持著全球市場需求去研發,實現產品在重要市場的投放和售後服務。」無論推出多少款車型,這都是上汽集團不變的原則。

正是這種根植於當地的產品與服務,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步伐全面開花。除了澳新市場的持續增長外,歐洲市場超20萬輛的市場份額,其他地區多個市場的再創新高。「可以說,MG是第一個中國汽車品牌到已開發國家成功站穩腳跟的」。

未來,上汽集團還有更加長遠的海外布局,勵志將中國製造推向更大的海外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c4cd237bb44fe8a7a3e3d103a98f0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