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市場乏力之後,這圈子被誰趁機迎頭趕上了?

2024-01-15     BusinessCars

電動車逐漸取代燃油車會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發展趨勢,不過對於龐大的市場來說,也不可能僅有一種技術路線。

「我認為純電的增長會大幅放緩,甚至不增長,因為去年1~6月份純電沒有增長,只是6月份以後慢慢拉動起來了。而混動市場已經連續三年超過100%增長,今年市場滲透率將會突破20%。」

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表示,純電汽車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會非常慘烈,更大程度的增長需要建立在技術革命性的提升上。

此言不假,近兩年,插電混合動力汽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PHEV)發展勢頭正盛,其增速遠超純電動汽車且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自主品牌甩開國外一眾老牌車企占據了國內市場的統治地位。

隨著入局者的增加、眾多新車型的密集上市,該市場中各品牌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以比亞迪為例,自2021年起至今比亞迪就一直占據著PHEV市場的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比亞迪PHEV銷售占比達63%,大幅領先於排名其後的理想、AITO、大眾等中外品牌。去年前4個月,比亞迪共售出38.8萬輛PHEV,市占率已達66.2%。

得一提的是,自去年2月起,PHEV新上市車型開始明顯增多。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僅2023年2-5月共有包括比亞迪、長城、長安、吉利、本田等品牌的28款新PHEV車車型上市,而此前4個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僅有3款新車型上市,一眾15萬元以內的插電混動轎車井噴式上市,甚至起售價降到了8萬元多。

「油電同價」戰打得是熱火朝天,競爭之大就連比亞迪也受到了不小的威脅。

特斯拉也步步「驚」心

1月2日晚間,特斯拉交出了一份「勉強不錯」的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交付成績單。

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48.45萬輛,高於市場預估的48.31萬輛,同比增長約20%;生產約49.5萬輛,同比增長12.58%。至此,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成績出爐,全年交付181萬輛,同比增長38%,微超此前180萬輛的全年交付目標。

但就在一夜之間,截至當地時間1月3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報收238.45美元,跌超4%。總市值7580億美元,一夜蒸發了3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17億元)。

消息面上,在外媒看來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季度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並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商是特斯拉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的數據上,特斯拉被比亞迪「踹下王座」。

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其銷售了超過52.6萬輛純電動汽車,而特斯拉同期的銷量接近48.5萬輛。從全年來看,比亞迪共計銷售了近160萬輛純電動汽車,比2022年增長了70%以上。

但相比之下,比亞迪生產汽車的類型更廣,就包括了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等(特斯拉目前只有純電動汽車),因此在全年累計總銷量方面,比亞迪以302.44萬輛穩居中國新能源汽車交付榜單首位,並且超越特斯拉,鎖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位置。

新加坡《聯合早報》同樣認為,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之所以能夠超越特斯拉,主要得益於比亞迪在中國的產品線更廣,且價格更加低廉。2023年初,比亞迪秦DM-i冠軍版率先以「油電同價」策略將起售價下探至10萬元以內。

Wind資訊稱,2024年,特斯拉則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原因是美國、德國等地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減少,以及各國對自動駕駛功能更嚴格的調查可能會對其全年的銷售狀況產生影響。

特斯拉的挑戰甚至還會出現在中國。因為曾被視為「過渡產品」的PHEV,正在中國市場顯示出強勢的市場競爭力。

實際上,2022年以來插電混動車型增速就高於純電動車型。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為151.8萬輛,同比增長151.6%。

而在2023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繼續成為增速黑馬,成為新能源車市的一大催化劑。

根據中汽協披露的數據,2023年11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32.3萬輛,同比增長89.5%;純電動汽車銷量則為70.2萬輛,同比僅增長13.5%。2023年1-11月,二者累計銷量分別為243.9萬輛、586.0萬輛,分別同比增長83.5%、23.6%。插電市場增速遠高於純電市場。

這一賽道直接成為車企必爭之地。

惠譽評級中國企業研究董事楊菁向表示,2024年中國車市電動化穩步持續,包含增程式的插電混動將為電動化主要推動力,但該市場競爭將加劇。東吳證券此前研報表示,2021-2025年混動的滲透率將從7%提升至50%,而且有望複製自主SUV演繹過的2011-2016年成長之路。

混亂又收緊的新戰場

雖然內外皆對插電混動市場充滿了信心,但還是出現了一些插曲。

作為國內新能源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上海市已在2023年1月1號正式取消了插混車和增程的新能源牌照,這就意味著在上海市買插混車和增程車就相當於是燃油車,插混車與增程車也並不參與上海汽車置換補貼政策。

隨後在去年第一季度,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超過50%,僅為6.2萬輛。

顯然易見,政策調整對市場的衝擊之大,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插電混動車型。然而,還有不容忽視的事實,即插電混動車型在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

的確,政策紅利正逐步收緊,所以插混市場的爆發與其自身優勢密不可分。

「從使用場景來說,北方的冬天對於純電車型不太適合,從使用需求來說,經常跑長途的消費者未必對純電車感冒,對於更為廣泛的四五六線城市來說,充電設施如果不能普及,使用純電車也非常不便。」

業內人士認為,電動車逐漸取代燃油車會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所以對於龐大的市場來說,也不可能僅有一種技術路線。

安信國際在研報中指出,插電混動就有效解決了家庭首購和換購需求,插電混車型短途用電、長途用油,讓家庭第一部車可油可電,對龐大存量燃油車市場將形成明顯替代效應。主流家用市場的插電混動化,既是汽車技術革命的必然趨勢,也是主流家用消費者的真實訴求。

在政策端,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2023年發布了《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文件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混動技術的支持,鼓勵企業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積極探索混合動力等技術路線,促進燃油汽車市場平穩發展。

儘管目前插混市場體量較純電仍有差距,但各大自主品牌紛紛加碼混動技術研發,相應車型相繼落地,插混賽道也愈發熱鬧。

理想汽車近幾年表現眾所周知,2019年占全球插混份額近0.2%,2020年3.8%,2021年5.1%,2022年5.0%,2023年Q4直接來到了9.9%。也就是說,全球每賣出10輛插混汽車,就有一輛是理想。

奇瑞也在去年正式發布了火星架構-超級混動平台,並明確了奇瑞未來5年混動、燃油的造車方向。在混動市場,奇瑞品牌、捷途品牌還於2023年11月份分別發布了各自的全新新能源序列——奇瑞風雲序列和捷途山海序列,兩大序列兩年內共計劃推出19款全新混動產品。

緊接著吉利推出新品牌銀河,根據產銷快報,截至2023年11月,銀河銷量已突破7萬輛,吉利在2023年1-11月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達到12.7萬輛,同比增長112%。

長安汽車方面數據顯示,自2022年一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其所售新能源汽車中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連續5個季度一直處在增長態勢,2023年4月超過40%。長城汽車所售新能源汽車中混動車型銷量占比,也連續4個季度處在增勢。

「2023年新能源車市場最大的增量來自於插混車,比亞迪依然將占據5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他傳統車企將加快混動車品牌轉型以及混動獨立渠道的建設。對於傳統車企的插混戰略而言,2021年是技術亮劍,2022年是產品試水,2023年是渠道獨立。」 平安證券此前在研報中指出。

惠譽預計,智能電動汽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將支撐今年的需求。但內卷加劇,巨頭「混戰」,車企如何在插混市場繼續開疆擴土?

作為過渡時期的特殊產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插電混動車型是還有5-10年的生命周期。汽車行業權威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就曾表示,到2025年插混汽車或將達到發展峰值;到2030年,其銷量和市場占比將開始下降,2035年以後或將式微。

但大多數業內人士均認可「插電混動和純電在一個時期里的共存共榮也許是不可或缺的,插電混動汽車仍會被市場青睞」的觀點。畢竟插電混動汽車在里程焦慮、使用場景和電池價格之間可以有效平衡。

所以就算插電混動車型曾經被叫做「過渡產品」,但是現在已經變成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有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混合動力對傳統燃油車的加速替代,混動車型銷量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未來年銷量有望達到千萬量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bc5ccd9fb6857a8a34eb3d230f1cf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