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與刺 |10年後,4個安徽人占領汽車圈

2024-01-12     BusinessCars

「沒有等出來的未來,只有闖出來的明天。」

電視劇《繁花》里,有這樣一句台詞,「關山難越,闖過去是揚眉吐氣,又一程山高水遠,闖不過去變成了教訓,警示後來人。」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中國汽車的40年,「闖」字頗為合適。燃油車時代,想從合資車企的防線里闖過去,損兵折將者眾,但也是跌倒再爬起來。電動車時代,想要憑藉電動車優勢闖到巨頭們把控的國際市場,一茬一茬往外沖。

一番折騰之下,倒也闖出了一番名堂。

不可一世的馬斯克也不得不承認,比亞迪已然成為特斯拉的勁敵。不僅以302萬輛的成績穩占全球新能源銷量第一的位置,甚至在去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第一次超過了特斯拉。來自矽谷的馬斯克,需要在2024年重新審視這個老對手,安徽人王傳福。

前幾天,還有一個安徽人在比亞迪的大本營放了一句狠話,「在深圳這個遙遙領先的城市,我們談超級混動,本身就是顛覆者,顛覆了現有的混合動力的市場格局,顛覆了現有的插電混動的功能表現」。

在一片掌聲中,尹同躍站上了舞台。背後的PPT上寫著奇瑞188萬輛的銷量成績,這是尹同躍談「顛覆」的底氣。

顛覆誰?混動市場的現有格局的發球權掌握在比亞迪手裡,顛覆的自然有比亞迪。拿什麼顛覆?除了奇瑞「四高」的混動硬實力之外,自然還有另一個安徽人的加持,余承東掌舵之下的華為BU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尹同躍放狠話的同一天,余承東寫了一封內部信,他說,「沒有等出來的未來,只有闖出來的明天。」2024年他的目的,是要集中打贏技術底座和三方生態兩大最艱巨的戰鬥。

汽車圈內也有一位愛寫內部信的安徽老鄉,蔚來的李斌,前不久也發了一封內部信,表示2024年要以「堅決省下不給用戶和公司創造價值的每一分錢,省下每一度不需要用的電,省下每一張不需要的文件列印,不浪費每一次點擊與詢問」的降本精神,闖出虧損的泥潭,重新拿回「蔚小理」時代的氣勢。

之所以用這4位安徽人做2023年的車市總結,也是因為一句老話,「海內十分寶,徽商藏三分」,而這4個安徽人,也的確有能力撐起中國汽車的半壁江山。

但是,故事我想從10年前說起。

2014年,「等待戈多」

那一年,汽車江湖冒出了一些不同的變化。第一屆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風起雲湧,穿著POLO衫的網際網路人圖謀闖入汽車圈,被稱之為造車圈「門外漢」。

同一年,一位來自矽谷的新貴,以門外漢的身份攪動了底特律的一池春水,馬斯克憑一己之力讓新能源汽車成為2014年的話題之王。特斯拉高舉著「改變」的口號,橫衝直撞地闖進被耕耘了130年的老江湖。

門口的野蠻人變成「門內的野蠻人」。

那時候,傳統汽車大佬從未停止過對特斯拉的圍攻和謾罵,就連比亞迪都說,「分分鐘」可以造出特斯拉。同一年,第一批中國特斯拉車主從馬斯克手裡拿到車鑰匙,李斌試圖做自己的汽車品牌。

40歲的李斌在上海嘉定區的一間小辦公室里創立了蔚來汽車,縮寫為NIO,解釋為A New Day,也就是新的一天,打響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一炮。只不過,彼時市場的目光,並不聚焦在這位放牛娃的身上,而是集中在誰能闖進合資品牌的防線里,那是自主品牌正在轎車市場十幾連降的日子。

回憶起2014年比亞迪和奇瑞的境遇,像極了一本小說,《等待戈多》,象徵著等待與希望,主人公戈戈和狄狄一直焦灼地等待著一個救世主的出現。

比亞迪和奇瑞也在一輪接一輪的自我變革中等待著「救贖」,救世主或是時勢,或是自己。等待的過程,是非常難熬的日子。

為什麼要把這兩家放在一起說?一是因為,掌舵者都是安徽人,二是因為,都伴隨著中國車市黃金十年一路狂奔,站上過頂峰,能夠體會從頂峰跌落的痛苦,與再往上爬的煎熬。

「當我發現汽車業這塊中國市場潛力最大的蛋糕之時,我衝上去都嫌慢,我要撲過去,」王傳福曾經這樣說。生於1966年的王傳福,有著謹慎的性格,但是那時候他也並未意識到速度是一把雙刃劍,甚至還立下一個宏大的FLAG,「 2015年產銷量中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 」 。

就像《繁花》里所說,「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只有自己。沖得太快,逃得太慢,肯定是要吃癟。頭頂在肩膀上,腳長在自己身上,只要保護好自己,機會永遠比風險大。」

隨後的市場,給了王傳福當頭一棒。

因為快速擴張帶來的諸多問題,導致問題頻發,比亞迪被迫轉型,一路折騰好幾年。2014年是比亞迪的一個分水嶺,特斯拉的風吹過了大洋彼岸,比亞迪決定全面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並推出了雙模混合動力車型——秦。

就像特斯拉經常被傳統車企唱衰一樣,當時電動化的局勢十分不明朗。概括起2014年的比亞迪,用詞也諸如「產品戰略有問題,期盼電動車春天到來的局面」等等。

當時馬斯克接受彭博社電視採訪,談及比亞迪時,他忍不住笑起來,反問主持人,「你見過比亞迪的車嗎」,直言比亞迪的「產品不吸引人」、「技術含量也不高」,否認兩者有競爭關係。

同樣的,一直陷入變革痛苦期的奇瑞,也在等待戈多。暢銷車型逐漸淘汰,推出的新品牌不及預期,丟掉自主品牌銷冠之後的奇瑞,步入了迷失的10年。新能源時代也沒有抓住機會,只能把目光轉到海外。

當時市場對於尹同躍,這位曾說過「奇瑞是我的命」的安徽人,評價多是直白中摻雜著不忍心。說他是工程師出身,是位理想主義者,不夠有魄力,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力不從心,同時對市場變化反應不夠敏銳,等等。

在外界眼裡,在後面長達多年的時間裡都是有兩個迥異的奇瑞汽車,一個是銷量不斷下滑,前景未卜的奇瑞;另外一個是勵精圖治、奮力轉型的奇瑞。

尹同躍也曾沮喪地說,「如果是我實在轉變不過來,就把我換掉……」外界也勸他退休。

但是,王傳福和尹同躍都相信時間。

就像市場給了大眾十年時間一樣。南北大眾在2004年灰頭灰臉地迎來慘澹的一個市場成績,十年之後,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370萬輛,超過2014年全球1013萬輛銷量的1/3。

初出茅廬的李斌也相信時間,他等待著成為「門內的野蠻人」。

彼時,在微博上和雷軍吵架的余承東,還未曾意識到,在十年後的今天他能和造車能夠扯上如此密不可分的關係。

好吧,余承東愛吵架的人設,比這十年比亞迪和奇瑞的變革路徑穩定多了。

2019年,最艱難的一年

將第二個時間點放在2019年,原因也很簡單,有兩個。

一是對於2019年的中國汽車,爭議和分歧瀰漫,悲觀和樂觀同行。二是,這幾個安徽人,都覺得「2019年的自己,最艱難」。

這一年車市的巨變,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執掌日產、雷諾、三菱三家全球車企的汽車教父,卡洛斯戈恩變成了階下囚,並從日本成功逃亡黎巴嫩,2000年以後全球最佳汽車CEO,以如此殘酷的方式,向歲月低了頭。

這一年,世界在割裂,大家都是迷茫的。2019年中國車市的銷量同比下滑8.2%,自主品牌份額跌破紅線,不足四成。

如何阻止2019年大跌11.54%的上汽繼續下行,彼時掌舵七年的陳虹發現,魔法棒並不在他手裡。

智慧如李書福,也無法告知大家方向在哪裡,又該如何告別迷茫。他必須要做的思考,是持續五年的快速增長在2019年驟然放緩,吉利會不會面臨系統性風險?

4年後,站在2023年500萬輛達成的現場,王傳福哽咽地說到,「2019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但是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背後的辛酸和不易,只有我們自己更清楚。」

彼時,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插混份額很小,技術本身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突破,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亞迪DM 技術發展到第三代的時候,真的差點就走不下去了。

那時候很多車企陸續放棄了插電混動的研發,比亞迪內部也有好多人提出來,要不就放棄,但王傳福還是拍板要繼續做插混路線,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即使做錯了,也認。「可以說所有可行的路線都試了一遍。」

內部提議放棄的原因,也很直接。數據顯示到2019年,比亞迪累計推出了 20 個車型,176 款不同型號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卻一直在40-50萬輛之間徘徊,還不如2010年的銷量數據。

而且,在這十年比亞迪一直原地踏步,投入數以幾百億的研發投資,銷量並沒有起色。「許多人在笑,我們這是在燒錢。」

王傳福回憶到,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尤其是2019 年,凈利潤只有 16 億元。但是,比亞迪還是堅持在技術研發上咬牙投了 84 億元,選定磷酸鐵鋰技術路線以及對插電混動技術。

王傳福說,「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今天的太陽,曬不到明天的衣裳,時間決定一切。

不過,他的安徽老鄉尹同躍,那時候的日子過得還不如他。

2019年關於奇瑞的新聞標題,最慘烈的莫過於「144億,奇瑞『賣掉』了自己」。那幾年奇瑞都在干一件事,一直在找錢的路上。關於奇瑞賣身的傳聞,也從未停止過。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奇瑞將旗下變速箱工廠100%的股權以26億元出讓給萬里揚。2017年,將在觀致汽車中的股份,以65億元轉入寶能系旗下。2018年,又將凱翼汽車51%的股權轉讓於五糧液,獲資27億。

變速箱及觀致汽車、凱翼汽車,分別代表奇瑞技術研發、高端汽車的未來,都被奇瑞一股腦都賣了,被視為「斷臂求生」,2019年,奇瑞終於把自己也賣了,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以144億元成為奇瑞的新股東。

不過,那時候尹同躍和王傳福一樣,很「固執」。同樣是工程師氛圍濃厚的兩家企業,都在死磕技術,「要有很強的技術,才能看得遠、看得深」。他們都相信,未來會好的。

已經半躺在ICU的蔚來,也希望未來能變好。但很多人說李斌「異想天開」。

2019年,ES8「越賣越虧」,蔚來虧了100多個億,兜里的錢幾乎撐不過一個月。為了活下去,蔚來裁掉了約3000名員工,李斌四處奔走,尋找新的融資。

但是,沒有人敢伸出半根稻草。

最慘的時候,蔚來股價最低跌到1.19美元/股,創上市以來新低。2019年,對蔚來可以說「處處危機」。交付難題、股價下跌「1美元退市紅線」,找錢、找人、找資源,被質疑、被輕視……

李斌也曾頻頻被問,如何總結2019年。他也不加絲毫掩飾,一個字,「難」,甚至被媒體稱之為「2019年最慘的人」。

此時,加入華為27年的余承東,也遇到了一個大坎。2019年8月9日,是余承東50歲的生日,恰與華為開發者大會/鴻蒙 OS 發布同一天。他發了一條微博,「回首一路走來,記憶最深的,還是從無線至今各個階段的艱難困苦,成功的喜悅都是很短暫的,而各種挑戰總是一個接一個。」

這一年,華為遭到美國不斷加碼的制裁,手機業務頻頻下跌,那幾乎是余承東與整個華為的至暗時刻。後來,提及「美國制裁下的華為手機」時,余承東悄悄地擦了擦眼淚。

2023年,摸著石頭過完了河

低谷時,萬科創始人王石曾引用巴頓將軍的話勸導自己,「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要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要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李斌也說,他最大的特長是能從懸崖邊上,把自己撈回來。在努力將手機撈出泥潭的同時,華為也在尋找其他賽道,比如進軍造車圈。王傳福也不斷強調,比亞迪想做一道證明題,證明什麼呢?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這道證明題,轉折發生在2020年。新能源車市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狂奔起來。

李斌從「最慘的人」到「最飄的人」,不過一年的時間。2020年,合肥政府用一筆73億元的巨款,把蔚來「從ICU里救了出來」。

這一年,特斯拉、蔚來、理想三個品牌銷量超過22.5萬輛,增速達到233%,在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型總銷量28.5萬輛中,對BBA形成碾壓式優勢。

一邊在上海臨港工廠跳舞,一邊賣出更多的 Model 3,馬斯克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在BBA熟悉的市場,開始發生不曾熟悉的故事。一直到現在,BBA還沒有找到阻止市場份額被吞食的辦法。

資深媒體人把這個現象形容為「一開始,是特斯拉摸著石頭過河,然後,我們摸著特斯拉過河」。對於比亞迪來說,摸著石頭過完河,轉機也是出現在2020年。

這一年,比亞迪在插混專用發動機、EHS電混系統、刀片電池三大核心技術領域迎來突破,研發出了DM-i超級混動技術。在迅速蒸騰的新市場,王傳福等待著厚積薄發。2022年宣布全面停售燃油車,「All in」新能源之後,比亞迪迎來質變,全年銷售186萬輛。

於是,馬斯克看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稱「他們的車現在非常有競爭力。」

作為第500萬輛新能源車車主的羅振宇說,「做時間的朋友,就是要做底層邏輯對的事」。對於比亞迪來說,堅持技術研發,就是那個對的「底層邏輯」。

從1到100萬輛,比亞迪花了13年,從100萬輛到300萬輛,花了1年,從300萬輛到500萬輛,用了不到一年。

2023年是比亞迪造車的第20個年頭,拿到了中國汽車有史以來最高的銷量成績,302萬輛。這個數字是南北大眾巔峰期單一車企也未能達成的數字。意味著中國汽車終於在自己的主場說了算。

同樣擁有厚積薄發力量的奇瑞,也一改往日的低調。和比亞迪以新能源立足不同的是,奇瑞能夠拿到188萬輛的成績,主要依賴於燃油車和海外市場。新能源板塊,是奇瑞的短板。

「2025年、2026年後,我們不再是追趕者,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顛覆者」,1月3日,在奇瑞風雲A8發布會現場,長尹同躍一改過去低調謙虛的風格,發言肆意了起來。

尹同躍說,老風雲在當年顛覆了合資品牌完全壟斷的格局,風雲A8的出現就是為了顛覆這個時代的混動標準而來。雖然奇瑞給自己定了一個「要打到奇瑞,奇瑞要消滅奇瑞」的大目標,但是在「遙遙領先」的深圳,奇瑞想要打破的還有比亞迪在插混市場設下的防線。

尹同躍能夠寫下「顛覆」的野心,離不開另一個安徽人余承東。

雖說華為沒有直接下場造車,但在余承東帶領下,智選車業務搞的有聲有色。問界新款M7上市後連續兩月銷量破萬,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也掀起熱潮。對於華為參與打造的新能源汽車,余承東信心滿滿,「和新勢力、特斯拉相比,我們遙遙領先。」

2021年,華為找到新賽道,余承東領了任正非的將令,帶領團隊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地,他說自己的夢想是,「不論品牌,所有的智能汽車裡,都能有華為的技術。」

從被嫌棄的「靈魂論」,到2年後的2023年華為將造車業務獨立,與長安成立合資公司,呼籲更多頭部車企加入,華為的智能版圖徐徐拉開。

唯一稍顯落後的就是李斌這個小老弟了,走了兩年順風順水的路,蔚來沒有一飛沖天,尤其是近兩年,陷入了連年的巨額虧損。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一直走在戰略重新調整的路上。

前不久,李斌在自我評價時說:「我個人有理想主義色彩,但做企業不能理想主義,要務實……要有長期主義。」

過去,李斌一直在為理想主義奮鬥,但經歷銷量下滑、財報虧損加後,他意識到,理想主義用在一個企業身上行不通,並開始重新調整蔚來關鍵目標、優先事項及行動計劃。他的目標,是以包括ET9在內的在售8款車型,挺過2024年。

說到這,我覺得李斌很有《繁花》里汪小姐不服輸的精氣神,離開虹口碼頭前,汪小姐站在風雨中大聲對自己說:「我是我自己的碼頭!」

正在風雨中掙扎的李斌,也是自己的碼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a1f1dee5881ce43cf73c8b5638d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