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規矩的孩子,未來才有更多可能性,父母知道嗎?

2023-09-18     老張育兒

原標題:講規矩的孩子,未來才有更多可能性,父母知道嗎?

「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別對他要求太高。」

「娃才幾歲啊,他犯錯不是正常的嗎?」

每次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都恨不得上前問問他們:

「誰不是從小孩長大的?」

「有誰天生就知道怎麼做事呢?」

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熊家長

每次看到犯錯的熊孩子,都恨不得想上前去教育他們。

可是大家忘了,沒有生來就調皮搗蛋的熊孩子。

他們之所以無休止的犯錯,就是因為父母的縱容和寵溺。

說白了,不是孩子太「熊」,而是父母太「熊」。總覺得孩子太小,以此為藉口,縱容孩子做很多事情…

在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特權。父母無底線縱容孩子做的事情,在外人看來都是嬌縱…

還是那句話:若是自己不會管教孩子,總會有別人替你管教。

懂規矩,未來才有更多可能

對於「規矩」這個詞,相信父母都不陌生。

只不過,很多父母對於「規矩」這個詞,理解的不夠深刻。

在他們看來,「規矩」就是限制孩子,不允許他們做很多事情。

可是父母忘了,「規矩」的背後,也是保護。正因為有了規矩的束縛,才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減少外在的傷害。

很簡單的道理:

走路,一定要走人行道,這樣才更安全;

過馬路,一定要等紅綠燈,等到綠燈時再同行,才能避免交通傷害;

別人的東西,一定不能隨便亂碰,不然會被認為「偷」;

公眾場合,一定不要大聲喧譁,不然會影響別人,難免會被他人「教育」;

………………

這些簡單的事情,其實就是「規矩」。只有認真堅守這些規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免受傷害。

有了規矩的保護,孩子會養成很多好習慣。而且,守規矩是責任心的表現,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家人,對社會,都是一股正能量。

把規矩刻在心裡的孩子,未來才會「坐得端,行得正」。他的品性,自然不會差,就算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是太好,也會遇到貴人相助。

規矩,會讓孩子在為人處世中,更有原則和底線。生活中,他們不會闖紅燈,也不會在公眾場合吵鬧,更不會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父母不要總是用「年齡小」去衡量孩子。

關於立規矩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因為孩子生來「無知」,他的認知,都是源於父母的教育,所以早早明白是非、學會規矩,還是很有必要的。

若是不早早立規矩的話,反而對接下來的教育不利。一旦孩子在此期間養成壞習慣,將來是很難改掉,更別提規矩了。

什麼時候立規矩最好呢?一歲半左右,這個時間段最好。孩子知道說「不」,說明他們有了想法,自我意識也在慢慢覺醒中。

趁著孩子的思想開始萌芽,給他們灌輸規矩的重要性,並且監督他們守規矩。等到年齡再大一些,這些事情已經成了習慣,一舉兩得。

需要注意的是:一歲半的孩子,他們帶著一些些叛逆心理,父母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

關於立規矩,這三個知識點很重要

1、符合孩子的認知

不同年齡段,要結合孩子的認知,制定不同的規矩。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父母的「無知」,沒有結合孩子的認知,才導致立好的規矩,最終沒有遵守下來。

孩子不是超人,他們的學習能力有限,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才更容易實現。

2、父母要做好榜樣

雖然說是給孩子立規矩,但父母作為孩子身邊最親的人,也要守規矩。

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榜樣,真正明白規矩的意義是什麼。

若是不讓孩子玩手機,那父母也請放下手機;

若是想讓孩子閱讀,那父母也精心看會書。

3、規矩在精不在多

很多父母給孩子制定很多規矩,到頭來卻「逼」出了孩子的叛逆。

問題的根本,就出在規矩制定的太多,對孩子而言束縛性太大。

關於規矩,父母可以逐漸增加,先從基本的規矩開始,等孩子完全遵守之後,再制定新的規矩,便於他們接受。

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立規矩這件事上,父母的責任重大,除了「立」規矩之外,還要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5bcf737c0529f360f21757877478a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