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硬漢服軟

2023-11-08     汽車公社

如果在過去幾年,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選出一家以執拗、執著著稱的外資品牌車企。毫無疑問,投票第一的肯定是馬自達。也正是因為馬自達的執拗,讓眾多消費者對其既愛又恨。愛的是其絕對的自我堅持,恨的是一點都不接地氣。

和很多追求機械素質和駕控感受的車企一樣,馬自達對於自己的產品也有著獨特的理解和堅持。而且即便在全球範圍內,馬自達在汽車設計和工程理念上都基本採用同一種策略。只不過當一些車企開始考慮向家用妥協時,只有馬自達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中。

馬自達曾提出過「2%消費者認可」的品牌理念,這個理念是指馬自達希望在全球消費者中獲得2%的認可度,即希望能夠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當然,對於一個車企來說,銷量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

雖然馬自達一直以獨特的設計、優秀的操控性能和卓越的燃油經濟性為賣點,吸引著部分消費者。但是隨著汽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且各家車企都在不斷推出新的車型和改進技術,以迎合消費者需求。這使得馬自達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壓,銷量下滑。

放低姿態尋求合作

在國外對燃油車相對友好的地區,馬自達尚能獲取一定的存在感。這主要歸功於馬自達在燃油車技術方面的持續投入和研發,使其在燃油經濟性、動力性能和駕駛體驗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因此,馬自達的很多全球車型研發也是以外國市場為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燃油車在市場上的地位逐漸受到挑戰。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推動新能源的普及和發展,這將會對馬自達的燃油車業務產生影響。因此,馬自達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積極應對未來的變化。

在哪裡可以最快速的進入電動化的軌道?答案一定是中國。實際上,與很多外資品牌相似,馬自達目前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都缺乏競爭力。但與其他外資品牌不同的是,馬自達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長安汽車在這兩方面有著比較可觀的優勢。

因此,藉助於長安汽車的力量,馬自達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可能會快速推進。而反觀長安汽車,也願意將這些技術導入到合資品牌中。這也是如今的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反向合資」案例擺在台前,將雙方帶去雙贏的效果。

前不久外媒報道稱,馬自達汽車計劃最早於2025年在中國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旨在提振由於其在中國的電動化產品有限而滯後的銷量。相關信息顯示,該車將與其合作夥伴長安汽車聯合開發。此外,兩者還將合作開發純電動汽車。

2022年,馬自達在全球銷售的110萬輛汽車中,插電式汽車和電動汽車合計約占2%。目前馬自達在中國沒有銷售任何插電式車型,僅提供一款CX-30 EV純電產品。根據官方公布的三階段時間表,馬自達計劃於2025-2027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純電動車型,過渡到電動化時代。

在電動化、智能化主導的中國汽車市場,馬自達品牌將加速轉型,全面擁抱電動化。根據中國市場用戶對電動化產品的需求,長安馬自達將分別於2024年底和2025年底推出兩款本土研發生產的新能源車型,動力系統包括純電動模式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模式。

早在今年7月份,馬自達剛上任的社長毛籠勝弘公開表示,馬自達將於2027年推出電動汽車專用生產平台;在2028年前,馬自達計劃銷售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組合;到2030年,馬自達全球銷量的25%-40%將為電動汽車。

不過在推出插混車型之前,長安馬自達首款混合動力SUV CX-50行也HEV也終於姍姍來遲。目前HEV車型的市場競爭也相當激烈,各大車企都在積極布局這一領域。因此,長安馬自達CX-50 HEV車型能否成功推出並獲得市場的認可,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分析。

對於馬自達和消費者來說,重要的不是馬自達突出了電動化車型,而是馬自達終於不再執拗,而是開始考慮到每個地區市場的不同情況對症下藥。包括前段時間長安馬自達與梧桐車聯、中科創達等智能化公司的合作,足以說明馬自達在不斷進行更新和改進,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降價求量留在桌上

對於馬自達這樣的公司來說,電動化是長期戰略,銷量則是其短期目標。長期戰略和短期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平衡問題,為了實現短期目標,馬自達也需要不斷優化其產品線、加強品牌營銷、提高生產效率等措施,以提升銷量和市場占有率。

今年以來,中國車市進入了嚴重的內卷階段,價格戰此起彼伏,掀桌子式的定價浪潮接二連三。且不說德系美系韓系常年盤踞在降幅榜的前列位置,如今就連此前價格堅挺的日系品牌也不得不降價求生。當神話不再,只有血拚到底。

很多人說,與其被動捲入血流成河的競爭,不如主動出擊更有效果。然而,能夠把握其中戰機的車企並不多,更多的還是猶豫不決而導致貽誤戰機。曾經,馬自達也是一家堅持產品價值而非價格的車企。但是在今年,馬自達反而在價格端「一鼓作氣」。

8.99萬元起步的昂克賽拉、12.58萬元起步的CX-5,沒有人想到馬自達會以如此巨大的魄力和勇氣,將自己的明星產品推向一個全新的價格帶。經歷了浮沉和重組之後,馬自達在國內似乎開竅了,這樣的價格無疑將進一步拉低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入門門檻。

雖然對於馬自達這樣的汽車品牌來說,價格戰存在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可能會導致品牌力下滑、企業利潤下降等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市場競爭的一種必然結果。馬自達應該採取適當的價格策略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高市場份額、促進銷售、增加品牌知名度。

而馬自達的降價策略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數據顯示,2024款CX-5自9月上市以來迅速成為合資緊湊型SUV市場的爆款,銷量較8月實現翻倍。得益於旗下車型用戶口碑的持續深化,長安馬自達9月份銷量突破10000輛,三季度環比復合增長率超過15%。

外資汽車品牌如果想要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留在牌桌上。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高度競爭,不僅有眾多的本土品牌,還有許多外資品牌也在爭奪市場份額。如果外資品牌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存在感,就可能會被本土品牌或其他外資品牌所取代。

一些外國汽車品牌已經退出中國市場,其中一些著名的品牌包括三菱、雷諾、鈴木、歐寶和克萊斯勒等。除了以上這些品牌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外資汽車品牌也曾經或正在考慮退出中國市場。這些品牌的退出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競爭激烈、經營策略調整、文化差異等等。

或許對於這些品牌來說,退出中國市場並不是終點,而是需要重新審視市場策略和品牌定位,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但是在任何一個地區市場,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變化,都有可能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相反,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規模、快速增長速度、多層次的市場結構、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本應該是外國汽車品牌需要不斷加大投入的對象。所以像德國大眾、奔馳、寶馬,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美國通用、福特等,都意識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和潛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557971d7752d2f469b2334ca41cada.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