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夢育兒
面對嚴峻的校園欺凌形勢,學校、社會、家庭等主體在防治校園欺凌事件中的責任。誠然,防治校園欺凌,法律震懾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如何雙管齊下、標本兼治,形成內外合力,是有效遏制我國校園欺凌現象的關鍵和難點。
(一)營造民主家庭氛圍,探尋家庭文化本真
家庭氛圍作為一個人成長的微觀環境,主要通過情感氛圍和道德氛圍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徵。研究顯示,生活在具有良好情感氛圍和道德氛圍的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擁有穩定的性格、堅強的毅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很少涉身於校園欺凌事件。在情感氛圍方面,父母之間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尊重。父母在與子女相處時應當輕鬆愉悅,適當放下身段,與子女進行朋友式的交談,使家庭充滿溫馨、和睦與親切感。針對我國家庭文化失本的現狀,亟須在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中尋找一個具有適切性的契合點,用以還原家庭文化的本真。首先,「和」文化和「忍」文化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被片面地理解了,因此家長必須向孩子澄清這是一種有底線的忍讓和寬容,而對校園欺凌這種突破了底線的行為,則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其次,深入探尋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神,教育每一個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愛己,愛人如己。最後,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主流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納入家庭文化之中,融入家庭氛圍之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友善品質,為抵制校園欺凌行為提供思想源頭上的必要保證。
(二)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所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的質量決定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質量,決定著孩子以後的生活品質。 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首要任務是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首先要摒棄「唯智力」「唯分數」等狹隘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價值觀,開展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心靈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孩子人格、責任心、愛心、同情心的培養,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其次,家長應該改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養觀念,注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懲罰帶來的只是表面的順從,卻讓叛逆的性格、崇尚暴力的傾向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最後,家長應轉變父權至上的等級觀念,勿以家長身份和家長權威來壓制孩子,樹立平等的教育觀念,為孩子的自尊、隱私、興趣等留出必要的空間。
(三)加強家庭教育立法,明確家長教育責任
家庭教育雖然在社會宏觀領域中屬於私人範疇,但其作為國民教育的子系統,當顯現出種種嚴重弊端時,對其進行公共領域的立法具有必要和合理性。以立法的形式規範與引導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學性,不僅僅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與成才的需要。
第一,加強立法,細化家長反欺凌職責。
在反欺凌方面,很多國家已關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並對家長的職責做出了嚴格細緻的劃分。我國相關部門應在借鑑國外防治校園欺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校園欺凌的特徵表現,制定反校園欺凌法律、法規、政策,並在其中細化家長在反欺凌過程中的基本職責及其履行方式等。
第二,強化對失職父母的法律約束,建立明確的責任追究制度。
目前,很多家長還沒有改變「孩子交給學校,就全部由學校來教育」的錯誤觀念,由此導致的家庭教育失職不在少數。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了未成年學生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但校園欺凌行為具有隱蔽性,所造成的損害不僅僅指向人身和財產,更多的是心理的隱性傷害,對失職父母進行追究存在很大難度。
因此,我國有必要針對家長的家庭教育失職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對於未能履行家長教育責任的父母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並輔之以必要的懲罰性措施,例如強制接受家庭教育課程學習等,嚴重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四)推動家校教育互補,凝聚多方預防合力
學校、家庭、社會構成了培養人的整個教育系統,其中學校、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兩個重要場所,是其接受教育的最直接渠道,因此,推動家與學校的教育功能互補,不僅能強化學校的反欺凌教育,而且能夠彌補被失能家庭結構所弱化的家庭教育。完善和改進家校合作制度。首先,提升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意識,改變遇事相互推脫責任的現狀,家校共同致力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培養。
其次,規範合作內容,家庭與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使其形成尊重規則、珍愛生命的良好品質,並學會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再次,均衡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地位,改變現有家校合作中家長處於被動地位的局面,使家長和學校成為平等的合作主體,進行密切溝通,共同應對校園欺凌。最後,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適時強化學校的反欺凌教育成果,當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跡象時,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整合多方力量,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校園欺凌的有效應對,僅僅憑藉一兩個主體是無法完成的,眾多已開發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借鑑參考。
小編有話說:
立足我國國情,結合我國校園欺凌的特徵表現,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預防與治理是必不可少的,要凝聚新聞媒體、社區、政府、專業機構等更多主體的力量,並針對不同主體制定配套的、權責明確的應對措施,共同使校園成為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
(本文由哆啦A夢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