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庭教育的模式,存在哪些不好的行為

2019-10-28     哆啦A夢育兒

文/哆啦A夢育兒

家庭教育模式是指家長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子女進行培養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會深刻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家庭教育失誤,極易導致孩子形成不良品格,使這些有著潛在不安分心理的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儘管現在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科學教育,但還是有一些如低收人家庭、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採取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走人歧途。根據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不當家庭教育模式可以分為重成績輕道德型、偏袒溺愛型、簡單粗暴型以及放任自流型等四種類型。

不當家庭教育模式的類型

1.重成績輕道德型

我國有上千年的科舉考試歷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深入人心。儘管我們已經進人21世紀,但我們仍然是應試教育的體制,在這個體制下,成績似乎成了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惟一標準,這也導致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片面的過分追求,甚至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都無所謂。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於關注,忽視對孩子道德品質的培養,考好了什麼都答應,考不好便全盤否定;對於孩子,則要麼也把成績作為成長過程中的惟一目標,造成「高分低能」,長大後根本無法適應社會,要麼自暴自棄,視學習為畏途,厭學情緒濃厚,甚至會對家長滋生怨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容易走極端,實施一些暴力性犯罪。

2.偏袒溺愛型

教育孩子必須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知曉善惡,如果孩子的行為、思想有不對或不妥的地方,應當及時制止,向孩子講明道理,避免其再犯;對孩子超過合理限度的要求,該拒絕應當拒絕。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懂拒絕,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如果孩子的行為有錯誤,也不知及時制止,只是一味地偏袒、縱容;對於孩子的各種事務一律包辦,造成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上述情形就是偏袒溺愛型家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這種類型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過於任性、自私的性格,沒有是非觀念,分不清善惡美醜,犯了錯誤也不知道悔改,容易一錯再錯,最終進行違法犯罪。

3.簡單粗暴型

教育是一個需要耐心、用心的工作,必須能夠與孩子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並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和指導,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但現實中,一些家長或者由於文化素質不髙,或者受傳統的封建教育理念影響深,信奉「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教育孩子上簡單粗暴,不是講道理、明事理,而是強調孩子對父母的絕對服從,少有不從,則暴力相向。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在家庭中體會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有的只是戰戰兢兢、畏畏縮縮,最終孩子要麼會非常地叛逆、暴戾,喜歡通過捉弄、報復他人來獲得心理補償;或者會形成膽小、自卑、封閉的性格,容易成為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

4.放任自流型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家庭給孩子提供的除了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還有感情上滿足、心靈上的慰藉。然而一些家庭中,有的父母只顧忙於生計,致力於解決生存問題,有的父母則只顧忙於事業,解決發展問題,對孩子的成長信奉「靠天收」、「樹大自然直」,不能有效地陪伴孩子,對孩子放任自流,使得一些孩子因為無法從家庭中獲得感情上的滿足和心靈上的慰藉,轉而向社會上的朋友尋求精神補償,結交社會上的不良朋友,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種教育模式多見於教育缺失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形成放蕩不羈、反覆無常、攻擊性強的品性。

小編有話說:

不良家庭環境與不當家庭教育模式二者並非是截然區分的,實際上二者往往關係密切,為因果、互相影響,共同構成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一是不良家庭環境往往會自然而然採取某種不當家庭教育模式。例如殘缺結構家庭中,特別是單親家庭中,父親或母親一方缺位,由於生活上、感情上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家長對孩子的過分縱容,從而採取偏袓溺愛型教育模式;或者會對孩子過分嚴厲,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模式;還有的可能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低收人家庭由於忙於解決生存問題,限於經濟和精力,很容易對孩子採取簡單粗暴或者放任自流型的教育模式。教育缺失的家庭,由於不能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容易導致孩子放任自流。二是不當的教育模式也會影響家庭環境。例如簡單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模式,由於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溝通,父母只知一味進行強制,不顧及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往往會導致孩子嚴重的逆反心理,孩子長大後往往與父母關係緊張,造成家庭關係的不和睦。同樣的,重成績輕道德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一味強調學習成績,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道德教育,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導致孩子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從而導致與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等。三是有的不良家庭環境與不當教育模式其是是一個問題的兩種表現形式。例如教育缺失家庭,本質上就是不能給孩子提供教育的環境,其實就是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模式。

(本文由哆啦A夢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RawFW4BMH2_cNUg-R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