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姿里,可能藏著他的孤獨,父母知道嗎?

2023-05-19     老張育兒

原標題:孩子的睡姿里,可能藏著他的孤獨,父母知道嗎?

在大人看來,睡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肆意變換睡姿。

若是用在孩子身上,父母又覺得頭疼不已。好不容易將他們哄睡著,結果卻又在半夜,被各種怪異的姿勢「折騰」醒來。

來自父母委屈的吐槽:

豆子媽媽:我家孩子睡覺超級亂,睡前在這一頭,睡醒已經在另一頭。真的不敢想像,他晚上是在睡覺,還是在床上打仗。

貝塔媽媽:原本想著跟孩子分開睡,結果第一天晚上,就聽到她摔到床底下的聲音。意外的是,孩子居然還沒有醒,在床底下呼呼大睡。

悠悠媽媽:要說睡覺姿勢亂,我家孩子絕對是榜上有名。不誇張的說,晚上睡在他身邊,都是提心弔膽,生怕被踹一腳。

父母的吐槽聲中,有太多的委屈和無奈,但也隱藏了對孩子滿滿的愛意。哪怕頂著黑眼圈,也願意半夜起床,無數次給孩子蓋被子。父母一致認為,只要孩子睡得好,什麼姿勢不重要。

單從睡眠質量方面來說,姿勢當然不重要,畢竟每個人都有喜歡的睡覺姿勢。不光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也是這樣,只有喜歡的睡姿,才能讓自己睡得更安穩,要不然就會各種翻騰。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睡姿里,其實藏著他們的性格。而且,有一種睡姿,把孩子內心的孤獨和不安全,表現得淋漓盡致。只不過,父母的注意力都在睡覺時間、睡眠質量方面,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

當然,這一切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國外,有專門機構曾經研究過「兒童睡姿」,1000多名隨訪的孩子中,他們的睡姿各異,性格也各異。因為睡姿,是熟睡後下意識的動作,最能暴露心理特點。

了解不同的睡姿,試著走入孩子的世界

第一種:抱著物品睡覺

很多孩子睡覺前,習慣性抱著自己熟悉的東西,有玩偶、有玩具,還有從小用到大的毯子、枕巾等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抱東西睡覺,是因為他們有「戀物」情節。

殊不知,在「戀物」的背後,還潛藏著孩子的敏感和脆弱。之所以喜歡抱著熟悉的東西,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內心特別脆弱。而熟悉的東西,可以緩解他的情緒,漸漸忘記脆弱。

第二種:蜷縮一團睡覺

在媽媽肚子裡,因為條件有限,大多數孩子都是蜷縮著睡覺。可是出生後,外在條件明顯變好,依舊有很多孩子雙腿蜷縮,保持側臥的睡姿。有人說:孩子習慣了這個睡姿,這樣才更舒服。

但其實,看似可愛的睡姿背後,滿滿的都是孤獨。依舊保持著胎兒睡姿的孩子,他們白天看起來很樂觀,會跟父母互動,但是骨子裡卻很孤獨。尤其是在陌生環境中,他麼會沒來由的害怕。

第三種:爬著睡覺

有一類孩子,他們最喜歡爬著睡,說明他們的自我防備心理特彆強。同樣,也說明孩子喜歡自由,喜歡傾訴,性格中有開朗的一面。人際交往方面,這類型的孩子相對更占優勢,他們的既開朗又成熟。

性格方面,父母還是要以引導為主,畢竟防備心理強,不是一件好事,偶爾喜歡鑽牛角尖兒。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幼齡階段的孩子而言,趴著睡有一定的危險,很容易影響呼吸,要多小心防護。

第四種:「大」字型睡姿

別看孩子個頭小,但他的攻擊力並不小,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把父母「趕到」床邊。這一切,還得要從孩子的睡姿說起,整個人呈「大」字型,隨意的躺在床上。

若家裡孩子是這種睡姿,那父母偷著樂吧,雖說偶爾會影響大人睡覺,但性格方面,卻最討喜。這種睡姿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也大大咧咧,和睡姿一樣的「豪放」,不僅安全感滿滿,而且和父母的感情也很親密。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若孩子是前兩種睡姿,父母一定要在教育和陪伴方面下功夫。此時,孩子的睡姿已經暴露了他沒有安全感、敏感的一面,父母要多陪伴,給足他們想要的安全感。也趁著陪伴的機會,給孩子多一點的教育,讓他養成更多習慣。

若孩子是第三種睡姿,父母也不要掉以輕心。性格開朗的部分值得鼓勵,但隱藏的防備心理,還是要多加註意。生活中,父母多帶他們去陌生的環境,接觸不一樣的人,慢慢和防備的自己和解。

若孩子是第四種睡姿,父母只需要注意保暖,別讓他們著涼感冒就好。若是真的要提意見,那就是注意別讓孩子太驕傲,一旦滋生任性驕縱的心理,再好的性格都會受影響。

你家孩子是怎樣的睡姿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孩子的小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873b886ed924e3e24a52b5a4a467a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