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數據產業走向未來 | 社會科學報

2023-08-18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加快推動數據產業走向未來 | 社會科學報

加快推動數據產業走向未來 | 社會科學報

關注

7月10—16日,全國開展以「節能降碳,你我同行」為主題的2023年節能宣傳周活動。作為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上海於2022年發布了《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以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為引領,積極謀劃未來產業增長點,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作為重要的未來產業,數據產業要努力促使政策、技術和商業模式三力合一,並加強協同創新。

原文 :《加快推動數據產業走向未來》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陳宏民

圖片 |網絡

世界各國、中國各地,都在紛紛布局未來產業,其目的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什麼是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應該是指那些當前初見端倪,而在未來能夠大行其道的產業;應該也包括那些當前已成規模,而在未來經過轉型升級壯大的產業。比如在二十年前,移動網際網路就屬於未來產業,而在今天,Web3.0可能是未來的網絡產業。

識別未來產業,抓住「當前初見端倪」和「未來大行其道」這兩大關鍵詞,則「雖不中,不遠矣」。所以看各國各地對未來產業的布局,一類是重大新型技術,如新一代信息技術、基因技術等,或者被稱為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大致不錯。另一類是重要常青領域,如未來醫療、未來健康等,這些領域一直在不斷轉型升級,釋放新需求。

從這些視角看,數據產業應該也是一個重要的未來產業。數據不是新技術,也不是新領域,但它是新要素。數據作為繼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社會所接受和重視。從兩年前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正式把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寫入中央文件,到今年發布《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數據二十條」),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成立國家數據局,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重視,以及全力推進數據產業發展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當前我國每年創造財富(GDP)大約在120萬億元,數據作為一類重要的生產要素,對經濟的貢獻達到10%或者20%,甚至更多。而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數據必然成為更加重要的生產要素,因此數據產業必然會在未來大行其道。

儘管如此,今天數據的價值似乎還僅是「初見端倪」。據相關部門測算,2021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僅815億元,其中數據交易只有120億元,僅占當年我國GDP的萬分之一,可謂九牛一毛,其呈現價值遠遠低於技術、勞動力等要素貢獻。

如何將數據要素今天的「初見端倪」推向未來的「大行其道」呢?

一是要研究並遵循其自身成長發展的規律。根據對現有四種生產要素成長經歷的研究,筆者認為,一種要素的應用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自用、共享和交易。在初期往往以自用為主,漸漸增加共享模式,最後出現大規模交易,甚至以交易為主要模式。

以勞動力要素為例,早期的主要應用模式是自用。在農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用,即男耕女織。對於游牧民族,則是以部落為單位的自用。技術、土地的早期應用也是如此。隨著勞動力價值逐漸形成共識,共享模式逐漸興起。早期農村秋收時大量僱傭短工,城市和農村都有各種鄰里和親朋互助的習俗,都是勞動力要素共享的傳統模式。而現在勞動力要素的應用已經基本成熟,有各級各類成熟的職業培訓機構(包括高等院校),有成熟的不同層次的勞動力市場,還有政府關於勞動力要素的各種政策法規。所以,絕大部分勞動力需求都可以通過市場交易模式得以實現。事實上,當前社會人際關係的淡漠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勞動力應用的共享模式退出主流形態而造成的。

二是要積極營造數據應用模式提升的生態環境。研究表明,隨著一種要素應用模式的提升,其資源規模會持續擴大,應用價值將不斷提升,該要素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和貢獻必定越來越重要。因此,加快數據要素應用模式的提升非常重要,也就是加快促成其「未來已來」。

數據要素的成長之所以會呈現階段性特徵,是因為在初期促進其有效流通和治理的生態環境還未建立起來。如缺乏值得信賴的價值交易場所和權威有效的交易規則,缺乏對數據要素的價值評估以及公認的評價標準,缺乏具有對數據深度專業化開發能力的企業等,當然也缺乏足夠的數據深度應用場景。當前,我國數據要素的應用在總體上看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所以,加快數據要素主流應用模式的轉型就是要解決好上述諸多問題。前面介紹的近年來政府的一系列舉措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除了政策適時引領,還需要多方協力。一是要大力為數據要素的交易和服務提供先進技術和產品。如數字孿生技術就大大促進了數據的應用場景和應用價值,區塊鏈技術能有效解決數據流通和交易的安全問題等。二是要積極探索新型商業模式的運用。如有效發揮數據交易平台在引領數據服務市場擴容和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等。三是要認真借鑑上一輪「網際網路+」行動的成功經驗。

總之,要努力促使政策、技術和商業模式三力合一,協同創新,才能有效加快數據產業走向未來。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5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促進政府更多參與數據要素市場 | 社會科學報

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實現路徑 | 社會科學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3f2842b26ab3465d5cebecbf67c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