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之道:父母無意識的傷害,才是導致孩子自卑的重要原因

2024-01-12     老張育兒

原標題:育兒之道:父母無意識的傷害,才是導致孩子自卑的重要原因

育兒路上,每個父母都是新手,都需要不斷精進自己的育兒經驗。當然,大家的目標一致:盡最大能力培養孩子,希望他們健康且優秀地長大。

只不過,每個父母對優秀的定義不同。在這種認知下,孩子們也被父母養成了不同的性格,有人自小就聰明自信,有人卻從小自卑內向……

並非孩子生來不夠優秀,而是父母在教育中出了紕漏。很多無意識的行為,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痕,慢慢就抹去了他們的自信。

無意識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才最致命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的評價!只可惜,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時不時就會搞錯方向!

1、過度指責和批評

打著「為孩子好」的初衷,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這應該是大多數父母的現狀。只可惜,父母卻不自知……

為了讓孩子變好,父母在生活中沒少批評和指責。說真的,若是孩子真的做了錯事,適當的批評可以理解,可為何要過度呢?

很想問問父母:難道過度批評,或者指責,就能讓孩子再不犯錯呢?要知道,過度被批評,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2、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我每天辛苦賺錢,不就是為了供你學習,讓你吃飽穿暖嗎?」

「不知道你一天矯情什麼?要是我不上班,你拿什麼吃喝?」

這些話,相信不少父母都對孩子說過吧?好像辛苦努力工作,都是為了養孩子似的。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相較於物質生活,相信大多數孩子,更希望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就希望父母能陪在身邊,讓自己不那麼孤獨,那麼焦慮。

3、過度干涉和保護

「寶寶你還小,這些事情不要做,讓爸媽幫你就行!」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可逞強,要告訴爸爸媽媽!」

不可否認,說出這些話的父母,他們確實很愛孩子。但是,他們卻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獨立性。

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過度保護孩子,都是導致他們自卑的原因之一。在父母的保護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差,什麼事情都比別人差一些。

4、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你看別人家孩子,再看看你,為啥差距這麼大?」

「同樣都是一個老師,為何別人考那麼高分,為何你就這麼點?」

習慣性對比,是中國父母的通病。好像,自己孩子永遠都不如別人一樣。只想說一句:自家的孩子,真的就那麼差勁嗎?

父母不自覺地對比行為,無形中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失去自我價值感。接就只,就會破罐子破摔,反正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5、不健康的家庭氛圍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仔細觀察,會發現自信的孩子,他們都來自健康且溫馨的家庭。

試想一下:若是孩子生活在充滿爭吵、冷漠,或者疏離的環境中,那他會養成怎樣的性格呢?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他如何感受到快樂呢?大多時候,孩子都會特別孤獨和無助,很難養成自信的性格。

生活中,父母如何避免無意識的傷害呢?

1、尊重孩子的個性

想告訴父母的是: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獨特個性。父母應該尊重並且欣賞孩子的獨特之處,而不是去改變他們。

聰明的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讓他們快樂成長。

2、不過度干涉和保護

孩子在成長路上,需要獨自學會很多事情。很多事情,父母不能代勞,要早早學會放手,不要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決定才行。

只有足夠的自由,才能讓孩子嘗試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即便他們的決定不成熟,那又怎樣呢?這些錯誤,終將會成為孩子成功的奠基石。

3、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

想讓孩子變優秀,那就給他們創造相對積極且歡樂的家庭氛圍。在愛的氛圍里,孩子會更加放鬆,也更加容易做自己。

都說愛迎萬難,父母給予的愛,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溫暖和安全感。因此,父母要學會情緒管理,切莫把壞情緒給孩子。

寫在最後:育兒之路,並非都是順風順水。父母要學會反思,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因小事而傷害到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28c17af1b7d7f25b66ee60b3a4eab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