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
尹建莉父母學堂副總裁
兒促會家庭教育委員會特聘專家
球爸
早間直播啦
兒子2歲時我做的這件事,直到現在還在後悔進度條24:0400:00/24:04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月影朗讀音頻
音樂:渡辺俊幸-本當の優しさとは…
歌曲:鶴 The Crane-還不想睡
作者|五月
來源|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
有讀者留言,說自己明明知道不該打罵孩子,可事到臨頭時,還是著急上火、又凶又吼,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到底該怎麼保持情緒穩定?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育兒過程中,很難的一個問題。
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想承認一件事。
我打過大兒子大姜。
在他兩歲的時候。
大姜小時候是個吃飯困難戶,跟小貓似的,一頓只吃一點點,為了保證營養,我一直單獨給他做飯。
有一天,我提前下班,坐了半小時公車,專門跑俄羅斯魚店買了條海鱸魚,到家後連口水都沒喝,廚房裡忙活了好半天……
結果剛端上桌子,他小手一揮,一把給掀到地上了。一下午的功夫全部白費……
我氣得眼冒金星、渾身哆嗦,抓起他的手啪啪打了兩下。
打完後,我也沒管地上凌亂,把他從高椅抱下來後,自個兒跑到衛生間,趴到坐便上哭得稀里嘩啦。
大姜跟我進了衛生間,自己呆呆地站了一會兒,才怯生生地靠我身上,很小聲地跟著哭起來……
可能就是因為這件事,本來就不怎麼喜歡吃魚的大姜,此後幾乎沒再碰過海鮮……
大姜今年11歲,回頭看看,這是我當媽11年來,最後悔的一件事。
把這件很長時間以來讓我痛苦內疚、羞於啟齒的事情全盤托出,只是想告訴螢幕前的你:我也曾處於這個境況,所以我理解你的感受。
從開始的怒不可遏、打他時的難以自控、事後的心疼後悔、晚上的反覆自責……我全部經歷過。
不光是打過他,大姜小時候,我還很挑剔,經常數落他。
一時的嘴上痛快,換來的,都是晚上的輾轉反側。
老二二姜出生後,我耐心溫柔了很多,別說打,連高聲訓都幾乎沒有過。
所以,8歲的二姜雖然長得高壯,性子也很調皮,但內心溫柔,感情充沛,和我的關係很親密。
三姜也是一樣。
因此,我想把對我有幫助的思考、心路歷程,都一點點寫出來,希望能幫到一些媽媽,少走些彎路,多一些自我控制和成熟心態。
「什麼?我什麼時候凶過他?」
自我認知是第一步
大姜小時候,我雖沒帶娃經驗,但已盡了最大努力,所以一直挺自信的,覺得「我對大姜很好」。
後來二姜出生,有一天早上,我催大姜穿衣服,一歲多的二姜在一旁幫腔,對著大姜喊:「現在!立刻!」
我很詫異,問二姜:「為什麼要對哥哥這麼凶?」
二姜說:「媽媽也這樣說呀!」
我大驚失色:「我哪兒這麼凶過?」
大姜小聲地接過話:「媽媽,你經常這麼說……」
那天晚上,我很久都沒睡著。
從那次打過他後,我自覺已經很克制,再沒跟他動過手,但是我沒料到:我一直在不自知地對大姜「語言暴力」。
無論他做什麼,我都能挑出毛病;
他稍微慢一點,我著急上火、不斷催促;
他犯個小錯,我一時火大,口不擇言地批評……
而我自己完全沒意識到。
想到這,我騰地從床上坐起來,打開電腦翻看以前的家庭視頻,然後越看越心驚:我對大姜說話的語氣,真的很不耐煩、很缺乏愛意。
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家庭氛圍:對外人溫和友善,對自家人毫不客氣。
我小時候性格敏感,其實不太喜歡這種氛圍,沒想到長大成人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卻給他們營造出一模一樣的家庭氛圍。
「不行,我得改!」是我第一次下決心,也是我逐漸學會穩定情緒的第一步。
所以,那些留言問「該怎樣控制情緒」的媽媽們,祝賀你們!你們已經邁出很好的第一步!
希望接下來的內容,可以助你順利走出第二步、第三步……
想讓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最重要的是什麼?
大姜出生後,我毫無經驗,雖然看了幾本育兒書,但都理解不深。
本著「反正生了,就盡我所能地養吧」的想法,一直稀里糊塗的,沒有清醒透徹地思考過,不知道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偶爾放鬆的。
比如,我當時覺得對孩子來說,吃好穿好特別重要。
所以,我就下了很大功夫,給大姜單獨做飯,他一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喝水,我就壓力山大、心情煩躁。
再比如,我還覺得糾正孩子「禮貌」很重要。
所以,大姜不愛打招呼,我會強迫他,他被逼著打了招呼,但舉止扭捏,我就會沮喪窩火,挫敗感特彆強。
這種狀態下,我自己精神緊繃、患得患失、一點就著,大姜懵懵懂懂,不自覺地,也學會了小心翼翼。
我一直隱隱覺得這種狀態不對,但既不知道為什麼不對,也不知道怎麼改變。
後來,我觀察了周圍的一些媽媽們,發現她們在小事上很放鬆:孩子一頓不吃,沒關係;孩子不想說話,那就隨著他吧;孩子弄壞東西,只要別傷了自己就好……
無論小孩做什麼、說什麼,她們的情緒、狀態都特別穩定。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態成熟、自理能力強、內心堅定、愛的能力也很強。
慢慢地,我越來越意識到:吃飽穿暖、規矩教養固然重要,但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穩定的成長環境,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父母情緒的穩定。
以前,因為細枝末節的小事,我就會情緒緊張、心情挫敗,對大姜挑剔數落,實在是本末倒置,完全錯過重點。
大姜一天天長大,二姜跟著出生,我慢慢接受現實:一個小孩子犯錯、出各種么蛾子,都是很正常的,每個孩子身上都不可避免。
一頓吃不好、一下午沒喝水、哪天睡晚了、見生人害羞、弄壞東西、日常犟嘴……這些以前讓我覺得「比天還大」的事,其實都無傷大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任何長期影響。
就這樣,逐步地放鬆心情後,我不再為小事喋喋不休地數落孩子,而是學會用輕鬆、寬容的態度對待大姜二姜。
放鬆心態,是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第二步。
精神狀態放鬆後
了解自己體力的極限
所有媽媽都想竭盡所能,為孩子做好全部。
但是我們忘了一點,生孩子不是基因突變,不是說當了媽媽,就一下子變成超人,擁有用不完的超能力。
我們也會累,也會腰酸背痛,也會有情緒和體力的雙重極限。
讓自己覺得人間值得,也非常非常重要。
在大姜小時候,我沒意識到這一點,經常到把自己搞得又累又煩,大姜有一點小錯,我的怒火立刻被點燃,之後就很難管住自己。
比如打大姜那次,我當時在投資公司上班,工作壓力本來就大。
結果下了班,還跑那麼遠去買魚,接了大姜回家後,在廚房又切又炒,把自己折騰到體力極限,大姜又不領情,我的情緒才會一下子失控。
在這件事後,我自省很久,發現我情緒的波動,受體力狀況影響很大:又累又乏的時候,我耐心明顯減少,特別容易發火。
想通這一點後,我開始對我的體力進行規劃:
做很簡單的飯,或不做飯,點外賣。
外包家務,請人打掃。
降低對家整潔度要求。
購物主要靠網購。
把下班後的精力、體力,絕大部分放在陪伴孩子身上。
這樣一來,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才不會又累又乏,而是精力和耐心較足,有個突發事件,也能以輕鬆、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保持情緒穩定就容易多了。
如果一天下來,實在太累,我會跟孩子們說:媽媽現在需要休息10分鐘,你們先自己玩,咱們訂個鬧鐘,響了就可以去叫媽媽。
別看10分鐘很短,放鬆效果特別好。
我一般會回到房間,躺在床上,有時刷下手機、有時拿床頭的書看兩頁,有時閉目養神,徹底放鬆自己,然後感覺就一眨眼,三姜就跑過來了:「媽媽,你休息好了嗎?鬧鐘響了!」
咬咬牙起身後,真的可以感到身體的疲倦感得到了明顯緩解,再和孩子們相處時,就基本上能保持一種「耐心、有愛、積極回應」的狀態。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時間,我也會找個方式,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無論是和朋友聚會、做按摩保養,還是獨處兩天,都可以讓我充充電,讓情緒更平更穩定。
當然,要想這麼做,必須要得到帶娃支持,可以是隊友、父母、保姆,或者信得過的朋友,一個靠不住,可以換另一個選項,總之一定要準備帶娃備用軍。
不苛求自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體力局限,局部降低生活要求,是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第三步。
心裡完全明白
事到臨頭依然管不住嘴
該怎麼辦?
復盤。
和孩子的情緒管理一樣,復盤,重現當時的場景,是父母學會控制情緒的有效方法。
有時候,孩子也沒有犯很大錯,但我們一時火大,行為慣性地批評孩子,事後也可能會後悔,但當時就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
大姜三四歲時,經常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錯,我經常劈頭蓋臉訓他,他每次被訓,都會渾身一震,臉上又委屈又茫然……
晚上睡覺前,我會難受很久:在他眼裡,又出現了那種委屈神情……
該怎麼改掉我的行為慣性?
我開始在睡前,復盤這些經常出現的場景:他趴在桌子上吃東西、他把玩具扔一地、他不跟人打招呼……
我以前都是怎麼做的?哦,好像是直接訓……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一遍遍在腦海里演練這些場景後,下一次再出現,我的情緒就能更穩定一些,如果還是會發火,就再次復盤……
我自己的情緒成熟也較晚,所以只能用一次次復盤的笨辦法,讓自己學會用寬容、有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這個方法雖笨,但效果還不錯:經歷了三個姜的磨練後,我基本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無論他們出什麼么蛾子,我都能遊刃有餘、眉都不皺地見招拆招。
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嘗試彌補,想給大姜一個相對寬鬆、支持的環境。
效果挺顯著的:他自信、堅定很多,自理能力較強,對事情也有自己的見解。
但時不時的,從他的第一反應中,還是能感受到幼兒時期對他的影響。
比如,無論對方的責怪是否有道理,大姜的第一反應都是自省;
外人不經意的大聲抱怨,他就會聯想自身,情緒受到影響。
對別人的態度很敏感,很容易感覺「被人冒犯了」。
一個人小時候的境遇,真的可以從他的細微表情、行為慣性上看出來。
每次看到他這樣,我都感到內疚後悔,也想問自己:是不是我改變得太晚?
然後轉念一想:早一天改變,總比晚一天好,又能振作起來……
養了三個孩子,我越來越覺得,以前我每次有事就訓,是因為我不知道除了訓孩子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但最近幾年,我發現,和「吼」「訓」比起來,遊戲式教育方法更有效。
比如大姜二姜經常打架。大姜毒舌,二姜說不過時,就會一下子跳到哥哥身上打人,大姜被打得哇哇大叫。
這時候,姜爸說:「就這樣打多不過癮!先停下,把你們自由拳擊的裝備穿上再打吧!」
等他倆真把東西穿好,氣也基本消了……
各位媽媽們還有什麼好的心得方法?一起來評論區討論討論吧!
儘管「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已刷新了人們的意識,但如何把這一理念應用於生活中,落實到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中,仍是很多人面臨的難題。
推薦:尹建莉親授教育課大禮包,內含三門好課
家庭教育課《愛與自由:如何從「知道」到「做到」》
每天都做好媽媽 | 尹建莉問答集錦
家庭教育:如何能做得少又做得好?
深度解讀教育與人性及社會的關係,並給出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同時回答部分家長的提問。
不僅學習到育兒的智慧,也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修為之道。
618好課狂歡節
限時 3天
特惠價99元
教育難題
尹老師用智慧
親自為你解答
起做更好的父母
課程已全部更新完畢,可永久回看。
在微信公眾號:好媽媽優課,
即可永久會聽課程。
作者介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定居柏林的經濟學博士媽媽,攜手德國高管隊友姜爸,和三個男娃鬥智斗勇多年,用最輕鬆的例子,講最實用的育兒理念。
主播介紹
月影,自由撰稿人,尹建莉父母學堂主播。原從事影視配音工作,現為全職媽媽。人生是一場修行,學做美麗女人、智慧媽媽。公眾號:蝴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