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2020-02-21     每天好習慣

當你一種行為成為習慣時,不用經過大腦思考,自然會產生一種行為。

俞敏洪曾經說過:一個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有優秀的習慣。你當時看不出習慣的威力有多大,關鍵時刻就明白習慣的力量了。

節選了幾個小故事,希望你能有所啟發。

01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資企業招聘,一些學歷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最後一輪面試。

可是,未曾想到,僅僅10分鐘,沒有提問,沒有出題,他們都被淘汰了,為什麼?

原來總經理藉故離開了5分鐘,這些年輕人就鬆懈下來,圍著總經理的寫字檯,翻翻這個資料,看看這個字,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說他們都被淘汰了。

總經理說「很遺憾,公司從來不會錄取會亂翻別人東西的員工」。

那些年輕人捶足頓胸,心痛地說道「早知道就忍住了」。

感悟:也許有的公司會看重個人學歷,應聘要求沒那麼高,不會故意看個人的習慣;但在生活、職場中,個人習慣不好,即使你在一個很好的平台,也早晚會被淘汰。

一個好習慣,在個人獨處,沒有約束時最能體現出來,誰能自制,誰就勝出。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抱有僥倖,而那些被認為很僥倖的人,很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加持,例如習慣、細節。

02

1978年,75位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獲得者:「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出人意料地,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記者又問:「在幼兒園你學到了什麼呢?」

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感悟:這位學者在幼兒園學到的,都是最稀鬆平常的一些小事,但正因為這些小事平常,所以很多大人忽視了。

殊不知,小事更能鍛鍊孩子的心性。這位學者小時候堅持的習慣,一直支撐到他做學問,一絲不苟的習慣,幫助他學問上的精進。

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說道:

好習慣就像是一種持續增長的資本,而壞習慣卻是一種倒退的,會導致破產的東西。

正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並一直保持,才能成為利器。

03

20世紀90年代,蘇聯在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而正是這個小插曲決定了誰能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時,幾十個太空人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了鞋進去的,他覺得「這麼貴的飛船,怎麼能穿鞋進去呢?」

而正是他這個小細節,讓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十分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太空人。

感悟:加加林是幸運的嗎?看似他很幸運,實際是習慣的問題,在面對貴重的東西時,他能夠自覺地愛惜,這才是決定他成為最終人選的最後一步。

一個人的習慣多在細節處體現,例如當別人說話時,你是眼神左右飄忽,還是看著別人並給以回應;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你是伸出援手還是置之不理。

這些都是細節,也是習慣,一個人的機遇不僅來自實力,還來自細節、習慣。

沒有幸運的人,如果有,要麼是實力強,要麼是習慣好。

04

人是因為習慣才優秀,還是優秀了才有好習慣?這個答案你知道嗎?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里,總想了解富人為什麼富,窮人為什麼窮的原因,於是專門做了一項研究。

他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採訪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翁和128位窮人,對比他們的生活,發現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好習慣,這些習慣窮人不具備。

科里發現:一天24小時,1440分鐘,大部分人會工作,睡覺、飲食、交通等事物中花費1200分鐘。

也就是說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只剩下短短的240分鐘。就這240分鐘包含的習慣,讓這兩種人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他發現,88%的富人每天至少會閱讀30分鐘,而窮人除工作之外的時間,大部分用來娛樂。

而正是這每天小小的習慣,逐漸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不得不感慨,人不是因為優秀了才想著要培養好習慣;而是因為有了好習慣後,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柴契爾有一句經典名言: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也許習慣的力量不容易被感知,卻能在關鍵時刻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就是習慣的巨大能量。

千萬別忘記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XGbnABjYh_GJGV4H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