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1
我的小學老師是一位男老師,他姓呂,性格幽默,文采奕奕。我們喜歡他的語文課,因為他有著女老師缺少的一種創新力。
記得一次習作課,我們要寫小動物。一般的操作就是,回家觀察一種動物,然後寫下來。
可是,呂老師卻在課堂上帶來了一隻小花貓,用一個真正活的物體作為範例,一步一步地教我們如何觀察。
那樣的課堂設計是一種冒險,需要莫大的勇氣。呂老師敢於打破常規,為我們創造一個獨特的創作環境。
我永遠記得那節課,呂老師的音容笑貌里有星辰大海,讓我從此喜歡上了寫作和文學。
我們都喜歡這位老師,即使,他會打人。
我們犯錯後,一般都會被呂老師用戒尺打手板,少則一兩下,多則十幾下。有時候,我們會被呂老師罰站、罰抄課文、罰寫保證書。
對於這些班級懲罰條例,我們從學生到家長都沒有任何異議。犯了錯就該罰,天經地義。
我們班有一個特別調皮的男孩子小偉,不好好聽課,也不寫作業。有一次,呂老師在課堂上罰他站,他直接就用髒話罵老師。
呂老師氣瘋了,從門後抽出了一把尺子。那是一把長約1.2m的尺子,是我們上個星期用來測量跳遠成績的T型長尺。
呂老師用這把尺子不停地抽打著小偉,就在教室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
所有人連呼吸都不敢有。有的同學害怕地把頭埋進臂彎里,有的同學捂著耳朵,不敢聽呂老師的咆哮和男同學的哀嚎。
最終的結果是,那把一米多長的尺子被打斷成四截。小偉被打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2
新聞里常常報道老師體罰學生的事情,評論里除了譴責那位老師之外,也有人會說:「這會給被打學生留下陰影」,還有的說:「會給在場的其他學生留下陰影。」
然而,這件事情過去之後,發生了什麼呢?
小偉的父母親自到學校來感謝呂老師,哭著說感謝老師幫著管孩子,他們在家裡根本就管不了,他已經好幾次離家出走了。
那我們這些見過呂老師可怕面孔的吃瓜群眾呢?事實上,我們依然喜歡呂老師,依然像之前一樣,跟他開玩笑,假裝犯小錯誤,等著他假裝嗔怒的教訓。
那個被打得很慘的小偉呢?偶爾犯錯被抽幾下手板,扮個鬼臉,也笑嘻嘻地跑開。
你可能會奇怪,這難道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嗎?是對虐待過自己的人產生了依賴嗎?
不,因為我們明白,那個失態的呂老師不是他的全部。
每一年元旦,他都會給我們每人寫一張賀卡,上面有幾行娟秀的鋼筆字,書寫一首十分美的詩詞。
放學後,他都會回到教室,幫我們把地板擦得鋥亮,桌椅擺得整整齊齊;
誰不小心落在班裡的東西,他會整理出來放在傳達室,等著我們回來取。
那把被打斷的尺子,我們誰也不會忘記。多年之後,我們一起回學校看望老師時,小偉還笑著說:「那把尺子真是結實,打了那麼久才斷。」
除了學生,誰都不會理解老師的愛,雖然常常是長大成人之後才漸漸明白。
3
當然,如果我沒有當老師,也不會理解什麼是「愛之深,責之切」。
每一個學生都很可愛,我不希望稚嫩的他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任何傷害。
可是,他們在校的時間,幾乎占據了童年時光的三分之二。因此,他們在學校犯錯誤的頻率比在家裡高得多。
我們比家長早一步看見,他們那些暗中生長的惡習是如何發芽的,我深深懂得,我有責任把他們那些蠢蠢欲動的小火苗及時撲滅。
怎麼撲滅呢?每一個都是嬌生慣養,在家裡稱王稱霸的「小皇帝」。老師的苦口婆心,不過是跟媽媽一樣聒噪的嘮叨。
不結結實實地嚇唬一下,哪個熊孩子會乖乖聽話呢?
當我眼見他們嘗試著偷拿別人的鉛筆,或者把自己的垃圾扔在別人的課桌里,幾句嚴厲的訓斥哪夠分量?
非得揪著他們的小手,用戒尺狠狠抽上一板子,才能讓他們明白,貪婪和自私的後果有多疼。
當我目睹他們不認真寫作業,又撒了無數個圓不回來的謊。一句「下次注意」怎麼可能讓他們杜絕再次犯錯?
非得讓他們把該寫的作業罰抄幾遍,才能讓他們明白,倘若做不到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誠實,後果就是這麼難受。
退一萬步講,網上盛傳的那個「師生互扇耳光」的事件,起因原本是學生不尊重老師在先,最後受處分的只有老師。捫心自問,身在那樣的場景里,誰能控制好情緒?難道像沒事兒一樣繼續上課?
我們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都是希望他們能跟著老師,穩步健康地發展。那些在家長看來不算嚴重的小毛病,為什麼在老師那就如臨大敵,像是小題大做一樣呢?
這不是老師心眼小,而是我們見過太多學生,擁有「縱向比較」的條件。沒人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異於其他孩子,甚至落於人後。
老師心急,甚至比家長都急。我們想要趁問題還未發育,以快刀斬亂麻的速度解決。
於是,設立必要的懲治手段作為班規,或者一些警示和提醒,才能讓他們識別出正確的方向,少走彎路。
4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把戒尺還給老師,就是把公平還給了孩子。
這讓我想起了被大眾廣泛羨慕的西方教育,事實上,他們的懲戒方法遠比我們更多。
美國教育中,公認應該懲戒的不端行為包含:不當行為或者猥褻、疏忽行為、對抗、撒謊、冒犯老師、犯罪和校外犯罪、公然挑釁、一再行為不端、校園搶劫、等三十幾種情節。
而對於學生的處罰包含:訓斥、停課、沒收、賠償、罰款、限制坐校車、學生證限制、社會服務、禁閉、寫保證書、上補習學校、留校察看、開除、交由司法機構處理等。
這是美國教師用來打學生手板的「戒尺」。
近年來,有多少因懲罰學生而被舉報的老師,就有多少心灰意冷的勞苦園丁。
哪一棵花草不需要修剪?那一次修剪不伴隨著疼痛?如果花草怕疼,抗議園丁的修剪,那這個花園將會雜草叢生,一片混亂。
為花朵澆水施肥,是園丁的責任。果斷清除野蠻生長的枝枝叉叉,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你能說,那個狠心剪斷旁枝的園丁不愛這座花園嗎?
他的狠心正是因為愛,懷著一份鬱鬱蔥蔥的期待,建設一座蓬勃生長的樂園。
當然,我不排除教師隊伍里有那些心存惡意的人,他們把學生當做發泄自己情緒的犧牲品。他們可能師德丟失,卻把懲戒當做是立威的手段。
對於這一類人,我不做評價。哪一個群體里還沒有幾個拖後腿的呢?但是,老師的手裡若沒有戒尺,那麼受害的首當其衝就是那些亟待成長的孩子。
教育的公平性,不僅體現在教師將愛公平地分給每一個孩子,也應該包括對每一個孩子該有的懲戒和責備。
懲戒權,其核心目的還是為了學生健康成長。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並不是嗜血的怪物,對懲罰學生有癮,懲戒手段只是萬不得已。
同時,我們家長也應當明白家教的重要性。言傳身教,從小給孩子立好基本規矩,而不是讓學校老師用更多懲戒手段去給孩子立規矩。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