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就看上幼兒園時,身上有沒這兩種特徵

2023-08-06   美媽很帥

原標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就看上幼兒園時,身上有沒這兩種特徵

一個努力學習的孩子,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打敗一個因為喜歡而學習的孩子。」

這是我讀三年級時,美術老師對我說的一句話,這個美術老師不是別人,是我的堂叔,當時他在我們的小學當校長。

因喜歡而學習的人,他對知識的渴求是很熱切的,眼神流露出來的熱情和專注,是可以讓整個人發光的。

在堂叔看來,一個人是不是學習那塊料,是有線索可循的,越是學習好的人,越早表現出來,如果孩子上幼兒園時,身上就有這兩個特徵,那麼將來學習一般都不用父母操心。

1.玩什麼都很專注

當大腦集中注意力時,是什麼也進不來的,因為其他刺激都被排除在外了。可見所謂的專注,其實就是「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能力」

在幼兒園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耍

有些孩子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可能上一秒鐘他還在看葉子上的蟲子呢,下一秒就跑去玩沙子了,他們對什麼都很容易感興趣,也很快感到無聊。

因為接受的刺激太多了,他們找不到任何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東西。

有些孩子呢,只要他認定這個東西好玩,就會把精力全部投進去,一玩就玩很久

這種沉浸式的玩耍,往往帶有積極情緒,帶有理解、判斷、思考和記憶的,可以扣動報償性神經系統的按鈕,讓大腦主動分泌多巴胺,孕生滿足感,孩子就有持續的動力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這樣一來,孩子的大腦獎賞系統會越來越發達,長大後主動做事,學習積極,不用父母催促和帶動,就能朝著目標前進。

由此可見,想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在嬰兒到幼兒園這個階段,就要創造一個「專心玩」、「沉浸玩」的環境

孩子在玩的時候,只要沒有危險,就不要老是打擾他,也不要老想控制他,讓他專注於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有助於專注力和腦力的提高

2.擅長解決問題

堂叔說, 一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在他想要完成某項任務時,能夠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說他的元認知能力很高

比如,在搭建積木時,別的孩子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很容易就會放棄,甚至因為難過而哭鬧,但是元認知高的孩子,他會冷靜下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

「元認知」說白了就是,客觀監測和評估自己的能力

元認知高的孩子,他能夠冷靜且準確地感知情況,不會被情緒所淹沒,他們看問題能一眼看到本質,並且很快找到適合的方法去解決難題。

而這一類孩子,對待學習通常都有這3個特點

思考具體目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別的孩子看來,寫作業是必須做的,要麼是迫於壓力(比如被老師罵),要麼單純為了考高分,

而元認知高的孩子會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要做作業,他思考更多的是未來的目標,比如:」為下一單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學習。

思考具體方法——這個方法合適嗎?

元認知強的孩子,會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何時」、「何地」、「學習什麼」和「學習多少」都有清晰的規劃。

他們很擅長利用學習計劃這個工具來進行自我監測:這個方法合適嗎,該如何優化?經過不斷修改和優化,他們慢慢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方法

回顧為什麼會失敗或成功

元認知水平高的孩子,不管做一件事有沒做成,都會回顧反思一下,看看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如果成功了,那深挖一下背後的底層規律,歸納總結一下,邁向下一個成功。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那就不斷試錯優化,直到成功為止

因此元認知高的孩子,孩子學習是不用發愁的,因為他就像白磷一樣,不用藉助太多的外力,就能熊熊燃燒。

這也告訴我們,要想孩子擁有學霸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幫他培養元認知技能,而且越早越好,最晚也得4歲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