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常說,三伏才是「苦夏」的開始,入伏後,我們將要度過一年中最熱的40天,難熬的酷暑開始了,不僅氣溫高,雨水也會增多。濕熱難耐,天熱的時候,胃口不佳,很多人都不喜歡喝肉湯。
下面為大家分享6道清涼解渴又解暑的甜湯,清甜可口,潤燥下火,舒適度過三伏天。今日入伏,「三伏喝六湯,酷暑無煩惱」,是哪6碗湯?不妨看看。
陳皮綠豆海帶湯
廣東人用綠豆煲糖水都喜歡扔一塊陳皮進去,陳皮不僅可以增加香氣,還有理氣消食的好處,用陳皮煲糖水前記得先浸泡一下,泡軟了將白色那層刮一下,這樣才不會有苦味。
綠豆提前浸泡2小時,海帶泡發後切成細絲,陳皮切絲或者切塊。將綠豆和海帶放入砂鍋里,放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半個小時,再放入陳皮煲半個小時。
綠豆開花後放入適量冰糖調味,綿密香甜,可以當飯後糖水,也可以當下午茶吃。
三豆湯
如果你覺得綠豆海帶太寒涼不適合,不妨試試這道經典的消暑三豆湯。黑豆、赤小豆和綠豆三者搭配,綠豆下火,赤小豆祛濕,黑豆補虛,既消暑,又不會寒涼。
將三種豆子提前泡發,這樣能省下不少煮的時間,也不費火。浸泡好的豆子放入湯鍋里,加入適量清水。
大火煲開後改小火,煲一小時。煲好後放入適量冰糖調味,吃豆喝湯,三伏期間喝最好了。
酸梅湯
酸梅湯是三伏天必不可少的傳統的消暑飲料,湯色紅亮、酸甜可口的酸梅湯,用烏梅、山楂、薄荷葉等十多種食材搭配熬煮而成,炎炎夏日喝上一碗冰鎮酸梅湯,沁人心脾,神清氣爽。
酸梅湯所用到的食材比較多,而且每個地方的食材搭配也有出入,最常見的搭配有烏梅、山楂、陳皮、玫瑰茄、薄荷葉、桑葚、甘草、冰糖。
把除干桂花外的所有食材放入玻璃鍋里,簡單沖洗一遍後加入適量清水浸泡15分鐘。開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煲30分鐘。
最後趁熱放入冰糖,酸梅湯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飲用前撒上一把干桂花,清香撲鼻,解暑解渴。
清補涼
清補涼是廣東的經典湯料之一,可以和排骨、雞肉一起煲湯,也能做成糖水,裡面的多種食材搭配,除了能解暑下火又滋養,當屬夏季經典的消暑飲品 。
每個廣東媽媽都會煲清補涼,大家搭配的食材或許有些許出入。主要的食材有沙參、玉竹、薏仁、蓮子、百合、干淮山、芡實。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增加銀耳、紅棗等食材。
把所有乾貨食材清洗一遍,用清水浸泡一會兒再煲,會更容易出味。浸泡好的食材放入湯鍋里,放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45分鐘左右,關火後放入冰糖調味即可。
姜棗湯
三伏天雖然天熱,但也不是一味吃寒涼的食物,適當的吃點生薑,例如用生薑做點薑糖,煲姜棗湯,或者用仔姜燜鴨,做個腌仔姜,以熱制熱,發汗降溫。
姜棗湯的做法很簡單,生薑去皮後切成細絲,紅棗去掉棗核,再準備一塊紅糖或冰糖,不喜甜的也可以不放糖。
把薑絲和紅棗放入養生壺裡,放入適量清水,啟動養生茶功能,做好後放入少許紅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姜棗湯晾到溫熱的時候喝最合適,不要放涼了哦。早晨喝最合適了。
涼粉草紅豆湯
涼粉草是製作涼粉的主要原料,但涼粉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我們可以用涼粉草和紅豆煲成糖水,喝湯吃豆,降暑解渴,天熱時吃上一碗,特別舒適。
把涼粉草仔細的沖洗乾淨,捆成一紮,放入鍋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30分鐘,煮出味後把涼粉草撈出扔掉。
把提前浸泡好的紅豆放入煮好的涼粉水裡,繼續煲至紅豆開花,最後放入適量冰糖調味。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口感更佳。也可以倒入模具里凍成小冰棍,解暑又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