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詭異的道德難題,至今也沒有人給出答案

2020-06-01     第一心理

原標題:四道詭異的道德難題,至今也沒有人給出答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道德綁架是當今社會人們談之色變的問題,因為道德綁架的本質是 利用言語便利使他人服務於自己的思想價值

但是這種形而上的思想又很難達成所有人的一致統一,所以只能通過心理學的研究角度總結現在較為常用的道德難題,並加以闡述,讓人們更快的認清自己或抵抗道德綁架。

下面這四道詭異的道德難題,人們至今也沒有給出答案。

電車難題

倫理學領域經典問題之電車難題。

這個問題屬於人們較為熟悉的領域,其代表性後續總結也難以超越,是廣為人知的思想道德實驗的一環。

常言道,一個人會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對同一句話做出階段性解釋,選擇也是。

如今的你對這個問題還會有相同答案嗎?

一個哲學家提出,有兩組孩子,第一組五個孩子調皮的在軌道上玩耍,另一組一個孩子在旁邊廢棄軌道上,一輛電車正常行駛過來,你要不要選擇讓列車變道行駛?

這道題最初讓無數功利主義者競折腰。

但功利主義者的思維也是無數普通人的思維,就是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成全大部分人的利益, 即使小部分人使我們內心惻隱偏向的,但是我們還是選擇大多數人。

因為大多數人總是被保護的一方,有很多例子也是同樣的含義。

「法不責眾」「槍打出頭鳥」等,都是說少數人的悲慘性和多數人的受益。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以後也會成為多數人。就像許多人一同過馬路,即使闖紅燈,只要身邊的人多自己的內心就會有安全感,有違道德的負罪感也會相應減輕。

最後即使會將小部分群體的利益犧牲掉我們也會視而不見,我們全部要擔心的只是在自己未來會不會成為被犧牲的少數人而已。

空地上的奶牛

認知論領域經典問題之空地上的奶牛。

這個問題需要快速運轉大腦,一位農民飼養了一隻奶牛,農民不想讓奶牛跑丟,但奶牛又不得不放養在一片空地,因此農民終日在擔心奶牛的事情。

有一天農民向送奶工詢問奶牛的事情,送奶工說奶牛還在那片空地,農民自己也遠遠的眺望那片空地,入目是奶牛黑白相間的顏色,便覺得奶牛真的在。

可當送奶工再經過農場返回時,發現奶牛並不在那片空地上,空地上只有一張黑白相間的紙,而真正的奶牛在隔壁的樹林中。

問題也從中產生了,雖然奶牛本質上沒有走失,但農民對於奶牛還在空地上的認知是不是正確的呢?

人們潛意識裡相信的真理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我們對真理的確定往往建立在不斷的實踐從而確定了其正確性後。

通過錯誤的推斷得出了正確的結果,那麼最終的正確的結果必然被沿用

但錯誤的推斷是否可以被運用?

這在法庭上經常會用到,爭議性頗強,但在數學領域便明顯不成立,甚至從過程中就被否決。

炸彈難題

道德良知領域經典問題之炸彈難題。

簡單來說就是你已經確定身邊某處有一顆定時炸彈,但是你抓住了一個知情人士,在時間極其有限的前提下,你是否會運用非人道主義的手段逼問這位知情人士獲取相應情報?

這是考驗回答者人性的一個問題。

在涉及自身的生命時,大多數人都選擇嚴刑逼供這位知情人士從而為自己謀求一線生機,但倘若這位知情人士是自己的親屬要如何做,大多數人無法抉擇。

當群體利益受到威脅時,我們會劃分人群,並對自己熟悉的人有惻隱之心。

特修斯之船難題

特修斯之船難題。這艘船已經航行了數百年,因為它可以無限更換自己的零件,從而實現永遠的航行,但是爭議就在於此,這艘船還是不是原來的船了呢?

如果不是原來的特修斯之船,它又是在更換了什麼地方時不再是特修斯之船了呢?

最初這個難題屬於整體和部分組成的相關領域難題,隨後也被用來研究人身體的新陳代謝。

也就是說,倘若我們的細胞一直在死亡和創生,那麼我們還是不是原來的我們?

這個問題看似用於形容人較為雞肋,但是細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這個問題無疑非常適用於幫人梳理邏輯。

綜上,這些問題從多個角度讓人進行思考。

我們既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從生命科學的角度分析,既可以用統治者、各專家的角度思考,也可以從普通人的思維實施。

正是因為從多學科、多角度的分析,才體現出了命題的價值,不一定非要給出答案,重在自身參與分析,了解的自己的過程。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E-zb3IBd4Bm1__Ynw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