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受到「經驗性迴避」的麻痹

2020-07-15     第一心理

原標題:心理學:你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受到「經驗性迴避」的麻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經驗型迴避是指 個體試圖控制或改變自身的內在經驗。 例如,自身想法、情緒以及個體記憶,即使這樣做會使個人的價值觀或人生目標不一致。

這麼做是試圖消除或抗拒自己不想要的想法、情緒、感受和其他個人經驗,當人們試圖擺脫不想要的個人經驗時,常常會失敗,會增加不愉快的體驗。

經驗性迴避會導致個體的心理受困擾,不利於個體心理健康發展,會使個體降低做事效率從而影響專注度。

經驗性迴避受很多因素影響,情緒多變、個體的敏感多疑都會造成影響。

不僅如此,經驗性迴避還注重調節生命的意義感,尋找生命意義感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

經驗性迴避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壓抑性迴避

壓抑是一種很普遍的不健康社會心理,一般是指人在受挫後發生的思想變化。

有的人會將自己的情感掩藏起來,不釋放出去,將內心的焦慮壓抑在心裡,認為壓抑能夠減輕內心的不愉快,可以讓自己暫時忘記當前的焦慮。

但其實焦慮和煩惱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自己壓抑迴避起來,慢慢變為一種潛意識,這種壓抑迴避會使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變得很消極。

第二種,情境性迴避

情景性迴避是特指在某些情景下迴避的程度越高,表明這種情景所帶來的焦慮感越重,情緒困擾的壓力也就越多。

由於個體在某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情景中遭遇了很大的挫折,在之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景時,就會不自覺地迴避,產生情景性迴避。

經驗性迴避常常是「無效」的

經驗性迴避看似有效,其實常常都是無效的,當焦慮來臨,看似不去想它,可是實際問題沒有解決,這樣做只是延緩了焦慮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經驗性迴避最終對迴避事件起強化作用,經驗性迴避的人可能會變得沉迷於過去的失敗和挫折中。

經驗性迴避可能導致個體造成壓力,倦怠,抑鬱和工作效率不足的結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經驗性迴避導致了狹隘,僵化,無效的行為。證明了經驗性迴避在本質上起不到什麼作用,是無效的。

經驗性迴避是一種自我保護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自我保護方式,經驗性迴避在本質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我們內心感到焦慮、難過或不想要的經驗時,我們的大腦會自然的想要逃避,不想面對那些不想要的經驗。

例如,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對於衝突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迴避。

迴避就是他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方式。這種自我防禦的行為有一定的益處,能夠幫我們緩解一定的焦慮心理,但處理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

為了迴避而犧牲掉更重要的東西,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是得不償失的。

經驗性迴避正在麻痹你的神經

經驗性迴避的人往往感受不到自己在迴避, 當遇到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並產生焦慮感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不去想,或者「欺騙」自己已經解決了的方式來麻痹自己的神經迴避問題。

其實自己並不知道這是在迴避,不知道經驗性迴避正在不知不覺中麻痹自己的神經。

經驗性迴避的高深之處就是讓個體誤以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不存在後續問題。

但事實卻是經驗性迴避已經進入了潛意識裡,是潛意識中存在的,當個體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潛意識中的經驗性迴避就會跑出來行動,麻痹個體神經。

當經驗性迴避出現時,要注意了,它正在麻痹你的神經!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fZ1X3MBfGB4SiUw7O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