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數理統計中,有一條重要的統計規律:假設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實驗(活動)中發生的機率為p(p>0),則在n次實驗(活動)中至少有一次發生的機率為P=1-(1-p)^n。
由此可見,無論機率p多么小(即小機率事件),當n越來越大時,P越來越接近1。這就是墨菲定律的原理, 即一件事情無論發生的機率有多小,只要重複去做這件事,那麼其發生的機率就會無限接近1。
錯誤的歸因
很多人對墨菲定律作了曲解,墨菲定律演變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你越擔心一件事,它就越有可能發生」。
當人們買彩票錯失大獎時,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害怕不中獎,才會導致沒有中獎;當人們考試失利時,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害怕考砸,所以才沒有取得好成績;
當孩子受到家長的批評,或者員工受到上級的批評時,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害怕被批評,才會受到批評。因此可以說,墨菲定律演變到今天,已經讓無數人做了錯誤的歸因。
為什麼說人們的這種解釋是錯誤的? 這是因為人們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心理傾向。
首先,一開始墨菲定律流傳到中國的時候,由於它被曲解,使得很多人對它的理解不正確、不完整。
也就是說,很多人一開始認識的墨菲定律就是被曲解後的歪理,是不正確的,然而人們沒時間去詳細地了解它,所以也就認識不到他們的錯誤。
一旦人們形成了對某個事物的理解或觀念,這種經驗就作為個體認知結構的一部分儲存在大腦中,成為自我價值保護或者態度防衛的對象。
換言之,由於人們相信一種觀念,就會想方設法地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觀念,同時對反駁這種觀念的外部信息視而不見或者直接忽略。
因此,人們只會去關注那些能夠證實「歪曲的墨菲定律」的信息,比如,當人們擔心的事發生之後,人們就會給予其關注,並將其作為一種支持性信息來支持自己的既有觀點。
但是,當人們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就會視而不見,因為對其給予關注就意味著自己對墨菲定律的既有看法是錯誤的, 而這會導致自我的不一致、認知的不協調或者心理的不平衡。
總之,當擔心的事發生時,人們就會認為「墨菲定律說得真對」,而當擔心的事沒有發生時,人們就會視而不見。 所以說,人們的這種解釋是錯誤的,因為是片面的、不客觀的。
墨菲定律為什麼受歡迎?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給予墨菲定律這麼高的認可度呢?要知道,心理學理論成千上萬,為什麼唯獨墨菲定律如此受歡迎?
其實,這是因為人們想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去解釋甚至控制生活。控制環境是人們普遍的心理傾向,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的祖先就通過利用自然規律製造各種工具等方式去改造環境,現代社會的人也不例外。
受到認知啟發的影響,人們認知世界喜歡「走捷徑」,因此比起長篇大論的心理學理論,墨菲定律這一句簡單的話更能受到人們的青睞。
此外,媒體的宣傳也是墨菲定律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購書平台上,墨菲定律是排行榜前幾名的常客,而封面也總是這一句經典卻不嚴謹的話—— 「你越擔心一件事,它就越有可能發生」。
其實,墨菲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正如文章開篇的內容一樣,它告訴我們,當一件事被反覆進行時,就很可能會出現錯誤,後果通常無法完全避免,而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儘量通過仔細、細心、嚴謹的方式去避免不好的後果。
人們應該對事情不好的結果有一個心理準備,並準備一套完備的危機干預機制,這樣就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