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小學生作文《我的火藥桶媽媽》刷屏全網,當你忍不住發火,請看看這篇文章……

2022-05-23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爆笑!小學生作文《我的火藥桶媽媽》刷屏全網,當你忍不住發火,請看看這篇文章……

你有因為發脾氣,而被孩子起獨特的外號嗎?

上周,看到一篇小學生作文《我的「火藥桶」媽媽》,特有意思。

文中這樣描述媽媽:「別看我的老媽長著一張櫻桃似的小嘴,可她要是生起氣來,能吼倒張飛。」

有一次,爸爸在房間裡玩手機,我正聚精會神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忽然,媽媽怒目圓睜,雙手叉腰,嘴巴仿佛能吞下整條藍鯨,先是對我爸一通嘶吼:「你有沒有個正事?在家不陪孩子,眼珠子長手機上了!」

接著回頭,對我大喝一聲:「臭小子,整天就知道看電視、看電視!眼睛還要不要了!」

說著,媽媽不由地加快了腳步,三步並作兩步走了過來,氣急敗壞地關掉了電視。

忽然,瞪起她那一雙銅鈴般大的眼睛,面部的肌肉都在緊繃,好像「弓」隨時要把「箭」射到我身上一樣。

我趕快承認錯誤,安撫媽媽,免得「火藥桶」爆炸,傷及無辜。

小朋友童真童趣的描述,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卻引起了一部分寶媽的強烈共鳴:

「熊孩子與老公,沒有一個讓人省心!有幾個媽媽能忍住怒火?」

媽媽的憤怒,更是對無助的怒吼

曾看過一個動畫片《六臂媽媽》,形象地呈現了一個溫柔媽媽逐漸失控的全過程。

這位媽媽長了六隻手,卻仍然不夠全家使用。

早上六點半,老公和兒子還在酣睡中,媽媽就要起床了。

洗漱完畢就忙忙活活地做早餐,做好再伺候父子倆洗漱、配衣服、喂飯。

好不容易把老公收拾好,自己又得趕緊換衣服,然後送孩子上學。

一路上,她不僅要集中注意力好好開車,還要趁著等紅燈的間隙,給自己化一個簡單的妝容。

掐點趕到單位上班,還沒等坐下喘口氣,就要忙忙碌碌開始做上司分配下來的任務.....鋪天蓋地的工作讓她一整天都停不下來。

下班後,她又火急火燎地衝到超市,搶購一家人需要用的食材、日用品,再氣喘吁吁地提回家。

當她終於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想好好休息一下時,推開門,眼前卻是一片狼藉:玩具、零食、衣服、書本被孩子扔了一地。

嘆一口氣,她又得趕緊擼起袖子,開始收拾滿地的垃圾。

剛收拾完,醉醺醺的爸爸也回來了。他習慣性地將衣服扔在地上,然後悠閒地躺在沙發上。

媽媽強忍著怒氣收拾起丈夫的髒衣服、髒襪子。

這時,她又被兒子丟來的玩具絆倒了。

見此情形,老公卻像沒事人一樣,不聞不問地躺在沙發上。

而兒子呢,只顧撿自己的玩具,對疼得齜牙咧嘴的媽媽視而不見。

失落的媽媽對此一忍再忍,直到看見剛洗凈的馬桶圈上又被父子倆弄上尿漬時,她再也忍不住了!

她像是一隻失去理智的怪物,揮舞著六隻手臂向爸爸和兒子發起攻擊。

父子倆嚇得四處逃竄,最後被怒火衝天的媽媽一掌打飛了出去......

曾經的她有多溫柔,此刻她就有多暴躁。

做飯、工作、洗衣、整理家務、照顧孩子,每天如此,縱使是媽媽長了六隻手,也有難以應付的一天,處於崩潰邊緣也是遲早的事。

幾乎沒有一個媽媽天生愛發脾氣,卻硬生生被生活的瑣碎,折磨成了一隻滿身冒煙的「火藥桶」。

有位媽媽曾在微博留言:

媽媽並不是超人,她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

當用盡全身力氣,最終卻換來全家嫌棄,這無疑是一個媽媽最真實的絕望.

而在這絕望之中,往往還伴隨著自責。

每一次情緒崩潰下,每一次吼完孩子之後的悔不當初,讓媽媽們更加不知所措。

那個最懂事的孩子,其實傷得最深

明明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可卻在無意中傷孩子最深。

因為父母在吼孩子時,孩子接收到的往往只有情緒,由於幼小的他們,無法消化,就只能不斷向內打壓。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來自南方的女孩講述童年時的遭遇。她說:「我永遠忘不了媽媽對我的傷害。」

那天,同學丟了10塊錢,翻遍了書包和抽屜也沒找到,於是懷疑她拿了,爭執之下,兩人便動手打了起來,身上都掛了彩。

為此,老師把家長請到了學校。

被罰站辦公室門口的她,看著媽媽怒氣沖沖地走向她,不問緣由,不問傷勢,不顧走廊人來人往的同學和老師,直接咆哮道:「天天不學好,就知道惹麻煩,就知道丟人現眼,長本事了你……」

她幾次想開口解釋,都被媽媽吼了回去,那一刻,失望變成了絕望,她的心碎落了一地。

放學回家的路上,她望了望天空,一片陰霾,一如她的心情。

她開始想,如果離家出走,媽媽會不會急瘋,如果就此死去,媽媽會不會天天抹眼淚,為此感到後悔?

報復的想法在她心裡越發強烈,她走到水庫,縱身跳了下去,好在,她被路過的大叔及時救起……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

事實上,這樣悲傷的故事不斷在我們生活中上演。

4月25日,武漢的一位14歲的花季少女,和母親發生爭吵後,憤然離家出走。

隨後,母親驚慌失措地報了警,5月1日,噩耗傳來,女孩遺體被找到。

14歲的她以這種方式決絕地離開了人世,再也看不到嶄新的太陽。

去年暑假,哈爾濱一名15歲的男孩,因為與母親拌嘴一氣之下跳樓輕生,要不是卡在陽台上,後果不堪設想。

2021年10月,重慶市武隆區烏江三橋上,兩名六年級女生因抽煙遭父母責罵,便約好一起跳江,至今未被找到。

對父母而言,可能只是一兩分鐘的吼叫,但對孩子而言,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因為大多數時候,孩子不是將矛頭指向父母,而是對準自己,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報復父母。

我很愛孩子,卻不會愛孩子

父母吼孩子時,脫口而出傷人的話,會讓孩子覺得不被信任,不被接納,甚至會在心裡種下仇恨的種子。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

說的是,當父母不斷用吼罵、抱怨、批評、指責否定孩子時,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無助感。

這種無助會持續很久,進而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就是比別人差。

父母對孩子的愛猶如「火焰」,如果投射的距離和方式不當,不僅消耗自己,更會灼傷孩子。

我們學堂有一位寶媽莉莉,曾是個慢性子,但有了孩子之後,被生活瑣碎逼成了急脾氣,一著急上火就會罵人,忍不住的時候還會動手。

雖然學習了一些育兒知識,知道打罵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對孩子的諸多不良行為只能忍。

她以為只有壓抑住自己的情緒,就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睦。

但現實,卻是事與願違。

不愉快的情緒積累多了,最終還是會爆發,甚至以更猛的火力,發泄出來,傷人傷己。

直到進到我們的戒吼營進行學習之後,莉莉才明白:與其想方設法做一個完美媽媽,不如學習去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媽媽。

每次想要吼孩子關掉電視機快去洗澡的時候,她都會自己先洗漱完,安靜地躺在床頭看書。孩子一個人在客廳沒意思,也就自覺洗漱去了。

以前她總是好說歹說讓孩子不要挑食,後來她不再說,只是自己學著用蔬菜做新花樣,自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孩子見狀也把筷子伸了過來。

她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偶爾發脾氣時,她會蹲下來誠懇地跟孩子道歉:

「對不起,寶貝!媽媽知道你不喜歡我發脾氣的樣子,其實我也不喜歡,媽媽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所以我也在努力學習做一個好媽媽。」

出乎意料,說完這句話,剛才還對她圓眉怒目的孩子忽而趴在了她的身上,溫暖地抱了抱她。

她突然發現,當她打開心扉,跟孩子坦露心聲的時候,他們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加緊密了。

如果你也希望像莉莉一樣,戒掉吼罵,改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那麼歡迎你參加尹建莉父母學堂推出的【28天為愛戒吼活動】。

為了幫助媽媽們輕鬆地改變,讓家庭關係從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尹建莉父母學堂特別策劃了【28天為愛戒吼活動】。

尹老師開設28天戒吼活動的初衷

成為母親本應是一種幸福,不要讓失控的情緒影響了我們的親子關係,一味隱忍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要學會疏解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28天不對孩子吼叫,並完成簽到

(不需要轉發朋友圈)

即可獲得獎學金

金額=實際報名費,

活動相當於免費!

28天裡,要改變三四十年形成的脾性,肯定不容易。所以學堂研發了助力戒吼的相關實操課程,還會有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在線答疑和互動,用深入淺出的話語,手把手教給大家正確的戒吼方法。

截至目前,尹建莉父母學堂「戒吼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124期,目前已有100000+父母驗證為戒吼利器,活動結束後,收集的用戶反饋活動有效率高達97.5%。

活動中有高級輔導員為家長們答疑解惑,通過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家長們在育兒中的困惑與難題。

活動要求

28天不對孩子吼叫,並完成簽到即可獲得

獎學金

金額=實際報名費

活動相當於免費(開營3天內,可無理由退款)

8節音頻課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戒吼方法講給你聽;

輔導員在線答疑,追根溯源解答個性化問題;

28天時間從理論到實踐,幫您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在戒吼營心態變得更加積極也收穫更愉悅的家庭氛圍

在戒吼她們都獲得了獎學金報名費原路返回

愛的產生和表達,自帶情緒

管理情緒,做它的主人!

點擊「閱讀原文」

一起為愛戒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112000a5bf451ff98ead139c6bbd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