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粹「藝妓」是什麼?本是表演藝術,為何演變成男歡女愛?

2020-09-07     藝術起源

原標題:日本國粹「藝妓」是什麼?本是表演藝術,為何演變成男歡女愛?

日本藝妓橫濱瑪麗

「如果說我是一個妓女,那麼我永遠是一個妓女。作為一個妓女的本分,我會一直做下去」——橫濱瑪麗

74歲的她,仍站在街頭,她拉客60年,只為了等一位異國他鄉的男子。這個日本藝妓瑪麗的故事,一度讓世人為之矚目,也讓藝妓這種文化再次火熱,在日本文化中,藝妓雅而不俗,是一項極其高雅的表演藝術,被視為國粹,在外人看來,這也是一種神秘的文化潮流,被譽為「花柳界」,但從瑪麗身上,為何看到的卻是男歡女愛的一面?日本藝妓究竟是什麼?

日本「藝妓」

塗著大白臉,穿著很復古的服飾,整個裝扮給人一種另類而又奇特的感覺,這是現代人對藝妓第一眼的印象,在很多人看來,這只是一種神秘的文化潮流,但這也只是外行看熱鬧,因為藝妓這個在日本屬於專業階層的職業,並非那麼簡單,它有著眾多神秘的內幕,也有著眾多令人費解的演變。

日本「名妓」

看到「妓」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古代紅塵女子,其實它還有一種稱呼,叫做「伎」,與伎倆同意,只不過在名妓這種專業階層的人士,最初誕生於17世紀的日本,而「妓」在日本浮世繪文化中,也保留了漢字的原意,也就是說是藝術表演者,換句話說就是風俗女子,因此名妓這種日本文化潮流,究竟是高堂雅致的表演藝術?還是落俗為傭,淪為男歡女愛?

日本「名妓」

其實在名妓誕生之初,一直被叫做「町伎」,全部都是由男性擔任,相比較我們古代,就是唱戲雜技等表演藝術,町伎通常會在青樓與一些娛樂場所表演舞蹈跟彈唱樂器,是一門不折不扣的表演藝術行為,到了1750年左右的時候,日本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女性町伎,而這個神秘的文化潮流也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日本街頭

到了18世紀中葉,藝妓由女性全部替代了男性,而這種演變,也真正的讓藝妓這項表演藝術文化,逐漸演變成為了男歡女愛的文化,說白了在當初,就相當於我們古代的傭人,一般談論生意的男人,都會請上一位藝妓,她們最令人欣賞的本領就是能說會道,時常會讓生意事半功倍,加上她們精通舞蹈跟樂器,長相還美艷,因此深得當時上層人士的追捧,在日本迅速的成為了一種文化潮流。

著裝奇特的日本「名妓」

只不過很多人會好奇,藝妓究竟是不是與青樓女子一樣?其實藝妓這種文化,並非像古代的雜耍表演一樣,地位十分低下,反而是當時的一種極其受人追捧的上層人士,同時想要成為一位名妓也不容易,在最初她們延續著「女承母業」的習俗,由一些文人士子來引薦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名妓。

日本「名妓」

同時她們是真正的藝術表演者,做到了真正的只賣藝,為了藝妓純潔的形象,在做藝妓的期間還不允許結婚,而藝妓在當時接觸的,多半都是知名的文人墨士,亦或是富家子弟,因此她們多數人從10歲便開始學習,從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必修課開始,再到16歲時下海做「舞子」,最終才能慢慢成為一名真正的女妓,有著極高的文化修養,多數都嫁給了名門望族。

日本「名妓」

那麼很多人會好奇,為何會有「橫濱瑪麗」這樣的名妓存在?其實對於傳統習俗來說,傳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如今的日本,也只有不到200的名妓仍在延續傳統,在二戰之後,名妓的潮流走向了下坡路,並且由於現代文化的崛起,眾多名妓淪為了青樓女子,墜入了男歡女愛之流,終究成為了風塵之人,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日本「名妓」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妓文化,在如今也形成了日本獨特的一種傳統文化,深受遊客的喜愛,比如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要把臉抹得那麼白?其實是由於當初沒有電燈的時代,在油燈下,抹白了會顯得更加美艷,而如今的日本名妓,早已成為了日本國粹,其中無論是服飾還是習俗,都體現著日本獨特的文化存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wMsaXQBeElxlkka1t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