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
「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詩刊》編輯劉年」
矜奇立異,別樹一幟,是這個時代文學藝術界的特性,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文化潮流引入之後,文藝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人墨客不再拘泥於傳統,就像大眾喜歡新鮮玩意兒一樣,追求起了創新,雖說創意無極限,但終究是有底線的,而當突破了道德底線之後,按道理來說一切價值都該蕩然無存,但事實並非如此,就像是余秀華的「黃詩」一樣。
余秀華(右)
在這個標籤化的時代,余秀華是一個有著巨大爭議的詩人,有人賦予她「天才」詩人的標籤,在她的詩歌中找到了一位女性用文字吶喊彷徨的力量,但也有人更關注她是一個「農民詩人」、「腦癱詩人」,而她的詩歌與她一樣,有著兩極化的標籤,有網友大罵是「黃詩」,卻也有人覺得是她的詩歌既有古典詩歌的意趣,又有現代詩歌的抒情性,而如今,她一度被譽為了「現代情詩之母」。
余秀華
提起「情詩」,在中國古代其實就是婉約派,比如代表人物柳永的「酒力漸濃春思盪,鴛鴦繡被翻紅浪」,李白甚至還寫過「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空餘床」這樣的情詩,而女詩人之中就屬李清照最為知名,但反觀古代婉約派的情詩,聽起來都比較含蓄,而余秀華的詩歌,更像是國外的浪漫主義詩派,更加直接而奔放。
余秀華
當然現代詩歌與古代詩歌還是區別很大,畢竟一個是文言文一個是白話文,白話文本身就簡單直接,而近些年在文學圈,能夠在脫離圈子,在大眾面前成名的詩人少之又少,余秀華自然也成為了別樹一幟的人物,因此她被很多人賦予了「現代情詩之母」這樣響亮的頭銜,如此一來,很多人就好奇了,她究竟是「情詩之母」?還是「黃詩」作家呢?
余秀華
其實看余秀華的詩歌,更像是她人生的一個縮影,而她的人生可以用不幸與幸運來概括,出生後患上了腦癱,上學沒讀完高中,19歲時便在「在非自由戀愛下結婚」,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農村婦女,種地、打工是她一眼可望見的人生之路,但她並不希望如此,於是她幸運的愛上了寫詩。
余秀華
把內心所想寫下來,寫成日記,或寫成詩歌,這是很多學生時代文藝的少男少女的行為,38歲時的余秀華,也還是這種想法,在寫過無數詩歌之後,終於在自己快四十歲的年齡時一舉成名,《詩刊》在2014年連續發表了她的9篇詩歌,一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更是成為了她的代表作被大眾所熟知。
余秀華
從一個還在外地打工的農村婦女,一時間成為了中國文學界崛起的詩歌新星,對於余秀華來說就像是一場夢一樣,越來越多的文學節目邀請她做客,越來越多的記者來採訪她的人生,於是文學界誕生了一位「現代情詩之母」,在文學界紅極一時,但余秀華終究還是沒躲過「人怕出名豬怕壯」的現實,她的詩也被眾多人看成是「黃詩」,甚至有人認為根本不是詩。
余秀華
為何從「紅極一時」的女詩人,淪為大眾眼中的「黃詩」作家?其實對於文學界來說,人們最初看到的余秀華,是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人們最初覺得一個農村腦癱女人,寫出來如此震撼人心而又直白的情詩,本身就會產生一種敬佩之心,於是她「爆紅」了,但當回頭再看,人們開始質疑起了她的詩歌究竟蘊含了什麼?無非就是打情罵俏,因此認為這根本不是詩,反而覺得詩本應該是高雅的。
余秀華
有人看不透,於是大罵她的詩歌是「黃詩」,並且大罵余秀華也只是一個「黃詩」作家,但對於在如今的文學界,專家學者對余秀華的詩歌評價極高,而在採訪之中,也有專家表示「罵黃詩的,其實說明了你們不懂文學」,其實文學是什麼?說白了就是用文字來表達人的內心,而余秀華也做到了,並且做到了最直白最震撼人心的地步,儘管稱之為「現代情詩之母」有些過,但她寫的終究還是詩,並且是受人所欣賞的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ANCaXQBeElxlkkaLd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