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遠看像條狗,近看像條狗,到眼前一看,喲,原來是郭鼎堂」——魯迅評價郭沫若
一個能夠成為千古名人的人,往往離不開爭議,在近現代文人界,郭沫若便是一個離不開爭議的人物,他是中國文人史上少見的「全才」,無論是在文學、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與書畫藝術等領域,都有著傑出的天賦與造詣,然而他的「造詣」卻也是備受詬病。
郭沫若書法
在考古界著名的「司母戊鼎」和「明定陵」兩大事件,一時間讓他成為考古界的「千古罪人」,在文學界他是性情眾人,直言直語的品性也讓他也備受指責。
而時至今日,在書法界,憑藉「回鋒轉向,逆入平出」八個大字成名的「郭體」,也遭到了批評與質疑,而其中人們批評的原因,其實與郭沫若關係並不大,主要是由於他的書法,成為了山東博物館的題字。
山東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可以說是一個憑藉「題字」成名的博物館,一度被網友調侃為「山東情婦館」、「心系情婦館」等,因此遭到了眾多批評與嘲笑。
而且不僅僅是大眾批評反對,中國書協理事、山東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孟鴻聲也提交了把郭沫若題字換成王羲之的提議,但時至今日題字還是沒有更換,於是便有人好奇山東博物館為何不顧批評,執意用郭沫若題字呢?
郭沫若書法作品
尤其是作為「書聖」王羲之的故都,用王羲之的字本就是合情合理,因此山東博物館題字引起了眾多爭議,而郭沫若的書法也因此惹起了爭議。
其實在當初,山東博物館並非是郭沫若親自去題字,而是選自於郭沫若的一封信件上(如下圖),在這封信中,郭沫若是以豎版來構圖,因此從整體上來看極有藝術性,並非也不失美觀性,然而被排版成了橫版之後,便破壞了書法的結構美,每個字體單獨來看,也自然會產生誤解。
郭沫若書法
然而對於專家來說,普通老百姓是以傳統識字的方式去分辨好壞,尤其是鋼筆字的普及,毛筆字逐漸發展成為純粹的藝術形式,大眾對書法獨特的藝術性難以品鑑。
因此只是認為山東博物館的題字寫得不僅不美,而且有歧義,說白了專家的意思就是老百姓不懂藝術。其實無論是懂或不懂,歸根結底還是看郭沫若的書法如何?尤其是在題字這一塊,郭沫若的書法是否有資格?
王羲之書法
其實在近現代文人界,郭沫若題字應該是最為風光且有獨特書法風格的,他在傳統魏碑體上進行創新,把本身凝重的魏碑體寫得活靈活現,造詣極高。
而如若山東博物館,換用王羲之的行書,則如上圖一樣,太過於傳統規矩,或許這也正是執意選用郭沫若書法的原因。況且郭沫若也現後為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黃帝陵、中國現代漢語詞典、中國銀行、中國書店、杜甫草堂、屈原紀念館等地方都題過字,尤其是對中國銀行的題字,更是受到了當代書法大師啟功的高度評價。
郭沫若題字
由此可見,山東博物館的題字,並非大眾調侃批評中那樣不雅,對於書法來說,在傳統章法的基礎上,終究要進行創新,就像從篆書到楷書再到行草等,每一位書法家都需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才得以成功,而對於郭沫若書法的爭議,其實也只是空穴來風,拋卻人品等方面,僅僅從書法角度看,郭沫若終究是一代書法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P10OXQBd8y1i3sJVQ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