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中國網際網路科技龍頭阿里在11月15日火熱招股,申購以前需要了解新股上市流程、挑選方式以及提高收益率的技巧。
港股IPO市場完美契合了這個金秋收穫的主題,不僅10月掛牌上市的公司數量達到21家的月度新高;同時上市的公司中暗盤和首日股價上漲率也均超過6成以上。更讓投資者們激動的是,10月出現了首日大漲218%的漲幅王魯大師,上市4日最大漲幅超10倍的傲迪瑪汽車,以及公開超購倍數達752倍的生物製藥企業亞盛醫藥。
來源:華盛證券
11月15日,中國網際網路科技龍頭公司阿里巴巴也開始在香港市場招股,看到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手癢了」想打新了呢?
實際上在港股市場,新股不是必漲的,破發也時有發生,所以挑選優質股票就非常有必要了,這也是本次課程的重點內容。
本次打新課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是新股上市的流程及關注點,第二是怎麼挑選新股,最後是講講提高打新收益率的小技巧。
一、新股上市有哪些流程和關注點?
來源:華盛證券
公司上市要先經歷遞表,聆訊,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後不久呢,就是公開招股,大家可以留意華盛通的認購開始日和截止日通知,認購完成之後會有中籤公布以及暗盤交易,這都是在同一天,然後第二天就正式上市了。
此次阿里巴巴回歸港股上市消息,基本是以內部消息流出的形式被報道的。而有媒體就上市事宜像阿里方和港交所方面求證,目前得到的都是「不予置評」,這也與港交所的《主板上市規則》上的條例有關。
根據《主板上市規則》機密存檔的規定,「若新申請人呈交上市申請時已在認可海外交易所上市不少於五年且擁有龐大市值(按本交易所不時厘定),或若新申請人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C章申請作第二上市,其可按保密形式呈交申請版本,而毋須遵守刊發申請版本的相關規定」。
打新的不同時間段,投資者關注的東西有所不同:
(1)公司提出上市的申請並通過港交所聆訊後,就有機會上市了,這段時間投資者可以多關注公司的招股書,裡面含有你能接觸到的最官方、正規的數據信息。
(2)認購開始後,投資者可以選擇現金或融資認購;招股期通常持續5天,期間你可以留意定價區間、招股書和孖展數據等。
(3)招股完成後到上市之間存在暗盤交易,它發生在上市前一個交易日的16:15-18:30,關注暗盤數據有利於預測新股首日上市的表現。
二、如何挑選優質新股?
來源:華盛證券
下面我們看一下怎麼挑選優質新股,舒舒服服吃肉呢?
主要從上面幾個點來研究,行業、招股書、孖展數據、配售結果。
先觀察行業,特別是業務有前景,受投資者歡迎的公司。比如新經濟、生物科技、醫藥、物業管理及教育行業新股。比如今年一手收益近萬元的翰森製藥就屬於生物科技類公司。此外「字母股」也較為受歡迎,字母股就是股票名稱是英文字母的股票,大多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從2019年截止10月15日共上市了10隻字母股,平均首日漲幅為14.37%,而生物醫療類新股共上市了8隻,平均首日漲幅為15.7%,均高於新股平均水平。
來源:華盛證券
然後是研究招股書,在華盛通的新股中心可以查看新股的招股書。上面這張圖呢就是招股書的構成。可有人會說會,招股書內容這麼多,得看到猴年馬月啊?怎麼高效看招股書呢?
那麼就需要找出招股書的關鍵信息:保薦人、基石投資者的認購份額,市值估值,超額配售權,頂頭槌。下面我們一個個來說。
首先看下保薦人,保薦人就是為 二板市場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 承擔推薦職責,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向投資者承擔擔保職責的證券公司。如果保薦人歷史業績向好,新股在首日上漲的機率較大。
來源:華盛證券
比如上面這個圖就是近兩年根據保薦人保薦數來排序的數據。在華盛通APP可查看保薦人的歷史業績數據,在新股認購頁面點擊保薦人名稱即可進入查看該保薦人的歷史數據。
來源:華盛證券
再看看基石投資者的認購份額,基石投資者是一些一流的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實際是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肯定,能給市場帶來很大的信心。
一般來說,基石投資者的認購份額會在20%左右。如果某隻新股在上市前,其基石已認購超20%、甚至30%的股份,那說明這隻股還是不錯的。
比如我們看到日照港裕廊就是今年2019年漲幅剛好排在魯大師後面的一隻新股,在魯大師之前呢,一直占據著漲幅的榜首,那麼它的基石認購份額也是非常高的。
來源:華盛證券
基石認購份額通常反映了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肯定情況,能給市場帶來很大的信心,一般20%左右,若基石認購超20%,說明這隻股還不錯的。
再說說財務類的數據,市值代表上市公司的規模,一般小市值股票容易被炒作,首日表現常常優於大市值新股;大市值股票不容易被炒作,但是表現一般更穩一點,市值的計算方式是總股本*發行價。
估值是指對一個企業值多少錢進行估算,常用的估值方法是相對估值法,比較常用的指標比如市盈率;
假如A公司的市盈率PE比同行業的B公司高出很多,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可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
但如果高的離譜,估值不合理,市場不買帳的話,會出現上市破發。相反,估值低的話就會存在溢價空間。
然後是超額配售選擇權,也就是常說的綠鞋,發行人授予承銷商的一項選擇權。
來源:華盛證券
作用是穩定股價。在股價漲跌都可以行使。大漲時行使綠鞋,也就是要求公司多發行15%股票,可以緩解供不應求的狀況,可用於平抑股價。
破發時行使綠鞋,承銷商從二級市場購買發行人股票,股票需求量增加,阻止了股價的持續下跌,甚至使價格上移,接近發行價。研究綠鞋是提高收益率的技巧之一。
再說說頂頭槌,新股最大可申購的那一檔在香港通常被稱為「頂頭槌」。頂頭槌申購數量通常反映了新股的熱度。
認購頂頭槌所需資金規模有大有小,少的只要五百多萬,多的需要十數億的資金。
比如小米,申購頂頭槌需要12億,所以一個新股「頂頭槌」份數的多寡,即代表了市場上的追捧程度。
下面我們看看孖展倍數,"孖展"一詞英文為Margin,即保證金的意思,也可以用槓桿代替,通常,在香港申購新股,券商最多可給10倍槓桿,假如一隻股票入場費要6000元,那麼你準備大概600元。
孖展倍數是孖展資金與集資額的比,孖展數據會在認購階段可以查看,大概是每小時更新一次。
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購的熱度。也可以預估新股最終的超購倍數,通過華盛通APP就可以隨時查看孖展數據。
來源:華盛證券
比如上面這個介面華盛通新股中心的某一隻新股的孖展數據截圖。不過孖展倍數越高,中籤率也會隨之降低。
最後是研究配售結果,配售結果包含了中籤率、最終定價及超購倍數等,結果會在暗盤當天早上公布,配售結果怎麼看?
來源:華盛證券
我們看上面這個表,配售分國際配售和公開配售兩部分,通常比例都是9:1,即90%的股票會在配發給比較有實力的基金、機構或個人客戶,另外的10%就是公開發售,主要是散戶投資者去認購。
從公開發售的認購熱度,我們大致可以判斷散戶占總體發行量的比例,從而估算整隻股票的流動性程度,以及炒作的可能性。
例如19年3月份的新股潤利海事就反過來了,公開發售占了9成,強行把貨派給散戶,首日真的慘不忍睹!
公開發售與國際配售之間還存在一個互相回撥的機制。
如果公開發售不足額,但國際配售足額,保薦人可以酌情將公開發售不足的份額由公開發售重新分配至國際配售;如果國際配售部分認購不足,通常選擇推遲上市,因為強行回撥至公開發售市場會恐慌。
對於散戶而言,遇上熱門股,一般回撥的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有些半熱不冷的新股而言,啟動回撥機制就有破發風險,尤其是超額認購15倍至50倍這個區間,公開發售量會從10%回撥至30%,散戶持貨量猛增,首日拋壓巨大。
來源:華盛證券
相關數據關注華盛通APP新股中心,可以輕鬆找到。
三、港股打新如何提高收益率?
終於到第三個板塊,港股打新提高收益率有哪些小技巧?
這裡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提高中籤率,一個是把握買賣時機。
對於超過500萬元申購額的大戶而言,中籤率基本一致的,基本可保證穩中一手。但對於小散戶,中籤率自然是隨著申購的數量增加而增加。認購現金不夠的話可以進行融資。
一般來說,港股打新的原則是儘量每人都能分到一手,一手中籤率還是很高,2018年平均中籤率約60%,而A股中籤率只有0.05%。
然後是把握好買賣時機,既然打新是短線交易,判斷買賣時機顯得尤為重要,新股通常在三個時間點賣出:暗盤交易,上市首日賣出,上市後其他時間賣出。三個賣出時間點各有優劣。
先解釋一下暗盤交易,暗盤交易港股市場特有的一種交易方式,又稱場外交易,指不通過港交所交易系統的撮合,而直接在某些大型券商內部系統實現報價撮合的交易。
專注港股打新的老司機們都會經常研究暗盤,原因有三點,我們看下圖。
來源:華盛證券
1、彌補未中籤遺憾
無輪是否中籤,都可以在這個時段買入新股,對於新股未中籤的投資者來說暗盤可以彌補未中籤遺憾!遇到特別中意特別看好的新股,還是可以等到暗盤買入,將新股收入囊中。
2、鎖定收益,及時止損。
如果你中籤的新股在暗盤行情不錯,但你擔心新股正式上市後走勢不定,這時候就可以通過暗盤提前賣出,賺錢離場,落袋為安!當然新股暗盤價格表現不盡人意,也可以提前賣出股票,因為數據顯示在暗盤就表現出下跌的新股,正式上市後跌幅通常比暗盤更大。所以暗盤是一個及時止損的工具。
3、暗潮湧動,跨市套利
一些估值較高的新股通常在上市首日會有保薦人採用綠鞋機制來護盤,也就是說保薦人會出手穩定股價,不會讓股價跌的太難看。
如果暗盤時候價格跌幅較大,有些精明的老司機們反而會選擇買入,等待第二天上市後賣給保薦人來獲取收益,實現「暗盤」到「正式交易」兩市場間的跨市套利。
所以暗盤下跌也可以根據有沒有綠鞋來操作:1、沒綠鞋一般建議直接賣;2、有綠鞋建議先看看首日表現。
但不是所有券商都支持暗盤交易,目前華盛通支持暗盤功能。
第二個時間點是首日賣出,港股打新和A股打新一樣,最好是上市首日賣出,這也是很多打新老司機們最建議的操作辦法。
因為港股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往往首日就把上漲空間用盡,然後大部分新股價格會慢慢回落,因此港股打新最好採用首日賣出甚至暗盤賣出的策略,回籠資金快速投入下一隻新股,不要長期持有。
來源:華盛證券
我們看到上面這個圖,2018年新股收盤平均漲幅約為15.69%,但是首日開盤平均漲幅約為17.4%,所以一般來說開盤賣出總體上優於收盤賣出。
第三是上市後其他時間賣出。不過前提是實在非常看好手中的新股,比如中煙香港、瀚森製藥這種首日沒有大漲,後續反而漲了好幾倍,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延長賣出時機,一切建立在你對公司和行業有深刻認識的前提上。
小結一下:港股新股最佳賣出時機一般是首日賣出>暗盤賣出>上市後其他時間賣出。當然懂得跟隨大盤也很重要,整個市場是一個蓄水池,一旦資金如潮水般湧入市場,市場整體的估值中樞勢必水漲船高。
大盤氣氛好,投資人打新的情緒也會高漲,從而帶動個股首日表現提升。
來源:華盛證券
最後是阿里巴巴正在火熱招股中,上圖是阿里截止2019年11月15日的最新消息,祝大家有一個理想的打新收益。
阿里巴巴火爆申購中!華盛打新通道已開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MTFfG4BMH2_cNUgsM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