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學子深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踐行精神傳承與教育幫扶

2019-11-04     南粵古驛道網

南粵古驛道網 祁方

2019年9月8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在韶關樂昌坪石正式掛牌,標誌著廣東省活化內遷高等院校的遺址遺蹟、謀求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眾所周知,自近現代以來,華南地區漸成中華民族風氣得先之地,這均源於先進思想文化的傳入與散布。而在這其中,國民教育最為民族復興之基本依託,高等教育則更肩負著民族振興的神聖使命。發生於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大學內遷,有著保存延續中華民族教育星火的深刻實踐。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掛牌。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紀念柱建成揭幕。

在這其中,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華南地區中高等院校內遷粵北樂昌坪石、以及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內遷清遠連州東陂,它們均已成為了今日中大、華工、華農、華師、惠州學院、仲愷農學院等高校和華附、省實、廣州培正、廣州七中等中學的根脈所在。在那個內憂外患的歲月里,一眾師生延續了華南教育的光榮傳統,還有諸多大師們在極其艱苦的歲月中堅守與堅韌、譜寫了一幅幅壯麗的學術畫卷。依託南粵古驛道活化的深入,挖掘、復活內遷高等院校的遺址遺蹟、乃至歷史文化,有著重塑它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聖地的現實意義,也是不忘初心、不忘師恩、傳承華南教育星火的踐行。

圖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陳列展館。

圖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勵儒書社。

正是基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承載的教育精神以及新時代意義,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自始至終、前赴後繼地投入其中,為研學基地的建設付諸了極大的努力與貢獻。還有,眾多華南學子也紛紛參與其間,在各自領域裡不遺餘力地助推研學基地不斷向縱深發展。這其中,華南理工大學學子莫道明便是其中一員。

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在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亞南書舍進行景觀營造。

圖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烽火里的中山大學圖書館」展示牌。

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華工畢業生,感師恩與教育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莫道明,在得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掛牌後不久,2019年10月30日,莫道明欣喜地深入研學基地參觀學習,同時希望能夠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踐行華南教育精神、落實教育幫扶措施,圓夢他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與情懷。

莫道明與樂昌市市委書記瀋河民、副市長鄧洪瑋參觀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中大天文台遺址,緬懷先師前輩。

莫道明與樂昌市市委書記瀋河民、副市長鄧洪瑋參觀當地學校。

在參觀學習過程中,莫道明一邊實地詳細了解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遺址遺蹟,一邊與當地政府領導探討各種可能的修複利用方式與細節。

莫道明表示,這次他來到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瞻仰,是懷著對抗戰時期華南教育先師前輩的緬懷之情,重溫了一眾先師們在艱難困苦中仍然堅守著教育興國的信念,他由衷地對坪石先生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對當年為延續華南教育星火而做出貢獻的當地老百姓表達真誠的感恩之心。當然,他更對以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當地政府為代表的眾多研學基地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欽佩。同時,他希望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與當地學校建立教育幫扶合作關係,包括選派當地教師來省實天河學校培訓、省實天河學校選派教師去當地學校支教以及其它教育資源共享等,可以讓當地師生得到實實在在地幫助,或有助於提升當地的教育水平。

另外,莫道明還建議,希望將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打造成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示範性教育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此目標,需要充分提煉研學基地的現實意義、以及新時代價值,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他也將竭盡全力推動該研學基地的建設,與廣大有志之士攜手傳承華南教育精神、共謀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的興旺發展。

莫道明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七年的華工求學生涯對他的人生和事業都有著極為關鍵的積累和錘鍊意義。畢業後,莫道明也時刻銘記著師恩以及教書育人的教育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並一直在做著努力和探索。

2011年10月,莫道明向華南理工大學捐資5000萬元,同時創辦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2005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與廣東實驗中學合作,莫道明投資3億元創辦了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該學校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努力開發包括藝術教育、科技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環境教育、體育等 「六育」特色的生命化教育,業已成為廣州民辦學校成功的典範。2019年,莫道明還探索創建了高中英才班,志在培養「內心豐盈,獨立擔當的未來領袖」,並親自擔任該班班主任,繼續著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

2019年國慶期間,來自廣州、坪石兩地的小學生在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組織進行紅色教育活動。

廣東省內數百名師生組成研學團到韶關坪石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開展「大學尋蹤之旅」。

回望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始末,不難看出,以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為代表的眾多專業人士對服務人民福祉的追求與堅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為人民謀幸福的決心、還有諸多華南學子對於教育事業的執著與探索,這些都與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所蘊含的教育精神不謀而合,都是致力於傳承華南教育的光榮傳統、推動華南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信有了這樣一批有社會責任感、有志教育事業的熱心人士的加入與奮鬥,華南教育星火必將再次燎原,合力助推中華民族文化再次勃興、以及人民福祉的實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VRYOW4BMH2_cNUgk_WF.html








阿瑞:歸途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