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經常報道一些國外的性能車作品是不是一個愚蠢的行為,因為那些JDM的車在中國大陸公路上出現的機率幾乎為零,如果幸運的話則有可能看見港澳牌的JDM車型。但是最終筆者意識到,精神糧食始終還是不能缺少的,縱使我們與右舵車無緣,但它也是世界汽車文化里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人類總是那麼犯賤,總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越難得到的東西才會越珍惜。國內也有好幾位兄台暗地裡收藏著一些JDM車,即使它們不能合法上路,但這幾個發燒友也甘願一擲千金收入囊中,讓它靜靜地擺在自己的車庫裡。
最初讓筆者了解到Skyline R32的契機就是那部叫《頭文字D》的動畫,雖然高橋涼介說如果這台車不克服「推頭」的問題,是鬥不過他的馬自FC的。但後來筆者又再翻看九十年代期間澳門格蘭披治的錄像才發現,把「戰神」這個頭銜頒發給GTR(參數|圖片)是沒有錯的,動畫里實在過分神化了AE86了。
今天筆者為大家分享的這個作品是來自美國的,美國跟咱們一樣,也是主要承認左舵車,但自從美國允許入口25年的國外中古車後,各種經典的右舵JDM車就紛紛在美國出現了,包括上文這台R32。美國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個中古車入口條例,必然是建立在一個既多姿多彩又豐富並且根深蒂固的汽車文化上,筆者真心盼望國內的汽車文化得到繁榮的情況後,也能出台這樣的政策。
圖:原廠大燈就已經帶有透鏡,配置還是蠻高的。
有時候,我們在評價一台車的時候,應該要追溯回當年的工業發展狀況,Skyline(參數|圖片) R32生於1989年,當年的中國還是遍地田野,國內的自主品牌包括紅旗也壓根造不出這樣精良的產品。確實日本的科技曾經領先中國一大截,但Skyline擺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不少車廠要效仿的模擬藍圖。
圖:這款輪圈寫著大大的RAYS Logo,所以筆者也不多介紹了,但是這款輪圈是來自gram lights系列,它並不屬於鍛造輪圈。
圖:原廠的RB26引擎比較重這是實話,所以升級一套大6活塞的alcon卡鉗也是合情合理的。
圖:看見這四圓燈的經典造型,總會讓人起雞皮疙瘩。
圖:這台車保留了原來的經典味道以外,也輕微走向了racing style的路線,碳纖維子彈後視鏡就是一個很racing的存在。
原廠的RB26DETT只有280匹,在當時的汽車來說,這個數據已經可謂是天文數字,並且此引擎的改裝潛力巨大,換兩顆渦輪就能輕鬆上500匹。但是當時日本有關條例規定本土的性能車不得超過280匹,那為什麼馬力上限要定在280匹呢?這裡有個故事。當年日本車競相展開馬力競賽,發生不少慘劇,因此各個車廠決定聯合商議出一個馬力上限值,避免無止境的馬力比拼。而當時日本本土車之中,原廠輸出最大的是大哥Fairlady Z32,VG30DETT引擎輸出280匹。於是280匹這個數字就作為日本自主馬力上限,從1989年一直執行到2008年。
圖:進氣套件是來自GReddy的,兩個「冬菇頭」保證了充足的進氣量。
圖:包括進氣歧管還有旁邊那個機油濾也是來自GReddy,這個進氣歧管的容積會比原廠的更大,在節氣門打開那一瞬間,就馬上有充足的空氣進入燃燒室,有了這貨,油門反應也會更靈敏。
圖:老車始終沒有那麼多的電子設備,但卻讓人覺得很放鬆。
圖:又是這對像海綿寶寶里那個派大星的SPARCO桶椅,看著感覺舒適度不錯。
日產本該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品牌,當今為了賺錢而迎合市場去妥協也能理解,但是你能不能搞一些民用性能車或什麼驚喜給消費者呢?再不出大招你就要被歐美車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