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進軍預製菜,為火鍋行業提供3點方向

2023-11-28     火鍋餐見

原標題:馬雲進軍預製菜,為火鍋行業提供3點方向

本期看點

1、「馬雲進軍預製菜」事件

2、火鍋人從中看到哪些風向

馬雲進軍預製菜

是烏龍事件,還是真準備搞大事?

馬雲也玩起預製菜了?

前兩天,一家名為杭州馬家廚房的食品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貨物進出口、食用農產品批發、日用品批發、酒店管理、技術服務等。據了解,馬家廚房是由杭州大井頭貳拾貳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而後者則是由馬雲持股99.9%。

這意味著,馬雲對馬家廚房擁有絕對控股權。

來自百度百科

馬雲玩預製菜的消息甚囂塵上,甚至驚動了股市,截止上周五收盤,A股預製菜概念股沖高,49家預製菜公司,有45家都漲錢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預包裝食品」跟「預製菜」搞混了,認為前者等同於後者,於是以訛傳訛,說馬雲要玩預製菜。

消息傳來,很快就被馬雲前任助理髮現漏洞,隨即在朋友圈寫起小作文,先是說,馬雲不做預製菜,接著扯了一大圈「馬家秘制老鴨煲」的故事,最後又說「不好說」、「一起找鴨子」啥的,相信此君的門前大橋下,正游過一群鴨。

不好說故事真假,但前任的身份,禁不住讓人猜測,兩人之間,多少存在點信息差。

因為這其中,有個簡單而樸素的邏輯——試問,你下一步準備幹啥,會告訴前任不?

前任小作文

馬雲做不做預製菜先放一邊,伐冰之家,不蓄牛羊,看慣星辰大海的馬雲,想來也不會盯著老百姓餐桌上的幾片菜葉子。

不過,如果了解馬雲這兩年的行程,就不難發現,馬雲在農業上,確實沒少下功夫。

去年下半年,馬雲在日本旅居時,就考察過日本的漁業養殖技術,參觀了水產養殖研究所,今年7月份,馬雲成立海洋科技公司,準備進軍水產賽道;今年8月,馬雲參加「校長有約」分享會,明確表示,自己這幾年在學習如何做好農業,不管是種茶種葡萄,還是養牛和釀酒。

無論馬雲是否進軍預製菜,但火鍋餐見認為,馬雲盯上的,不一定是社會市場,很可能是大眾痛點。

在一次記者採訪中,馬雲被問及「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馬雲語調哽咽、一臉苦笑,連說「都難都難,現在都難」。

2023,每個人都艱難地活著,然而,難的背後,一定有諸多痛點,聰明如馬雲者,不可能不思考社會痛點所在。

那麼,馬雲到底盯上的是哪個痛點?

低消費時代

火鍋老闆看緊3個風向

今天一早,就被一條百度熱搜刷屏,#漲價的羽絨服,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

講的是,大家覺得羽絨服貴,轉而買起了軍大衣、花棉襖,受眾群體多是年輕人,購買原因合理而充分——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價比。這就像不久前探路者衝鋒衣爆火,原因是「始祖鳥的平替」。

截止發稿前,搜索結果達177萬

前段時間,「五星級酒店自助餐」火了,很多酒店推出12888元、9999元、6666元自助餐年卡,引得打工族紛紛購買,按一天三頓計算,一頓飯花銷一二十元,而且可選品類多、品質好,既便宜,又解決了選擇困難症(天天不知道吃什麼)。

還有一些餐飲品牌紛紛開副牌、打低價;一些創業愣頭青跟餐飲老炮硬剛,活活打了一年的價格戰……凡此種種,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低消費時代,低價近乎成主流。

再說火鍋,今冬砂鍋的火爆,其中的邏輯之一,也正基於此,很多人覺得一兩個人吃火鍋,客單價會高,轉而去吃「砂鍋」;還有大斌家串串,也盯上了這個趨勢,搞了個「孤獨小火鍋」,一人食也划算。

大斌家「孤獨小火鍋」

品質+低價,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強化、放大傳播。

除了品質低價的趨勢,今年,有兩個「報告」透出的趨勢,也很值得關注。

第一、在一周前的「第六屆世界川菜大會」上,發布了《川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川菜門店數量已超過32萬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大菜系。

第二、9月下旬,中烹協主辦的「中國快餐產業大會」上發布的《2023中國快餐企業發展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23第二季度,我國快餐賽道門店規模約416萬家,占全國餐飲市場的48.2%,中式快餐門店規模約397.8萬家,在快餐中占比超95%。

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兩個報告背後的邏輯。

擴張迅猛的川菜館,切中了哪些需求?很明顯,辣、下飯、價格親民,是川菜的基本特徵——辣,讓人記憶鮮明;下飯,是實用需求;價格親民,是當下消費趨勢。

三點川菜長久以來的基本特徵,卻在2023年被放大,可見,餐飲消費已經回歸到「基本款」(基本需求)上了,花里胡哨的玩意兒,大眾已經看不見、看不上了。

再說快速崛起的快餐,又是切中了哪些需求?快餐的基本特徵當然是「快」,也就是效率。

當下,大眾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期望用一年時間去找回丟失的三年,在這種高節奏、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下,除了社交需求,大眾更傾向儘可能地縮短吃飯時間,將省下來的時間,要麼留給未完成的工作,要麼留給自己解壓。

在微博一些話題上,很多年輕人表示,縮短吃飯時間,留給「報復性熬夜」。

根據以上信息綜合判斷,這個「對錢沒有興趣」的男人,這次盯上的,不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極大可能,是「消費力下降背後的需求如何被滿足」的痛點。

從以上事實及推論出發,有三個風向,火鍋老闆應當關注。

第一、大眾在家消費頻次可能增高。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的消息,(2023年)9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老百姓捂緊口袋,不太願意消費了,能省則省,火鍋老闆還應盯緊在家吃飯的場景,設置相關內容,諸如外賣、外送、檔口之類,客單價做低些,最好能與在店消費做出明顯區別,讓顧客覺得占到了便宜

第二、不玩花架子,只做基本款。卷場景裝修也好,卷飲品主食也罷,餐飲消費說到底,就是一個「飽腹舒心」,顧客越來越清醒理智,越花哨的東西價格越貴,正如「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電影台詞,別打女拳)。

顧客吃基本款,不貴,還不會犯錯。所以,火鍋老闆還應在基本款上下功夫,平價尖貨、薄利多銷,才是正道。

第三、「低價+品質+高效」,任意兩種組合都是王炸。承接以上兩點,火鍋品牌可根據自身優勢自主選擇組合,簡單直接一些,會顯得品牌真誠。

2023還有一個多月就結束了,看好風向,努力才有意義。

最後

回到馬家廚房來。

早在今年6月份,馬雲在淘天集團的溝通會上做出判斷,當前國內經濟下行、消費信心不足的情況還會持續,因此,接下來,是淘寶而不是天貓的機會;會上,馬雲還為淘天集團指出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網際網路。

其實,無論馬家廚房盯著哪條賽道,對餐飲人說,並不重要,但釋放的信號,卻值得重視。

馬云為淘天集團指出的方向,同樣適合餐飲行業,即,回歸產品、回歸用戶,回歸效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73ce7748304752a65c0eb8f78f41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