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媽媽的「強勢」是彌散在家中的甲醛

2022-06-23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尹建莉:媽媽的「強勢」是彌散在家中的甲醛

讓寬容、理解和愛充盈在每個生活細節中——多管理自己的情緒,少管制配偶和孩子;只改變自己,不改造別人;對當下的「幸福」熱情點,對未來的「目標」淡漠點……

提問者

尊敬的尹老師:

我的孩子一歲八個月了,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他變得十分敏感。只要有小朋友對他稍微發脾氣,或者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要表示不滿或者哭泣。要是有小朋友打了他,他就會哭得不依不饒,情緒上來的時候還會打自己,好像不懂得痛似的。

看到孩子打自己,我十分心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我看其他的小朋友都沒有這樣的舉動啊,沒有人會打自己。

請問,我該怎麼辦?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嗎?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說關於強勢媽媽對孩子的傷害。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平時對孩子的爸爸態度不好,表現得很強勢造成的。尤其在來月經前幾天,心情總是很煩躁,就對他爸爸太兇,是這個原因導致孩子遇到困難時做消極抵抗嗎?

我想改變自己,把重心放到經營夫妻感情上來,這樣是不是對孩子有幫助?

現在孩子打自己的時候我捂著他的頭不讓他傷到自己,抱著他,傾聽他的哭泣,然後再輕聲安慰他。您看這個方法是不是可取?

一個急需幫助的媽媽

尹建莉

急需幫助的媽媽:

你好。

你自我反思得很好,沒錯,孩子的表現確實很可能是由於你太強勢引起。你自己能提出這一點,真不錯,這是改善的開始。但你的反思稍有不到位,即你信中提及你對孩子的父親強勢,認為只要改善夫妻相處態度,孩子自然就好了——沒錯,改善夫妻關係肯定會讓情況好很多,但這還不夠。世上沒有孤立的關係或孤立存在的性格,也就是說,一個人身上的任何特性和做法,幾乎不可能只展示給張三而不展示給李四,只互動給張三而不互動給李四,尤其在相處較深較長的關係中。可以這樣比喻,一個人身上不加約束的性格缺陷猶如不講衛生的體臭,越是親密相處的人,越容易被熏到。「強勢」則像彌散在屋子裡的甲醛,不僅難聞,更是有害,同一屋頂下生活的人,沒有誰可以躲開傷害。如果你在丈夫面前已強勢到影響夫妻關係了,那麼你在孩子面前一定是強勢的。

儘管你信中展現的是對孩子溫柔的一面,我也相信你從主觀上非常願意給孩子柔情,讓他幸福。但才一歲八個月的孩子,生氣了居然打自己——這一「狠招」不是一個簡單信息,它在明確地告訴你,孩子的挫折感很強,他的情緒已嚴重受阻,負能量積累得遠超過了他的承受,心理秩序已開始紊亂了——這絕不僅僅是你對他父親強勢這樣一個原因造成的,而是你和孩子的相處本身也有問題。

生活的細節非常多,每天有無數的具體情境,在這些情境中你是如何處理和孩子間的關係的,雖然我看不到,但完全可以想像——在家庭生活中過度強勢的人,他(她)讓配偶承受多少壓力,就會讓孩子承受多少重負;給配偶多大的控制,就會給孩子設置多少阻礙。你的丈夫是成年人,可以隱藏或自我消化這種壓力。孩子太小,他心理不斷受阻後形成的恨意無法向外排遣時,只能通過打自己來表達不滿。

沒有一種深刻的相處可以憑技巧完成,對某一局部關係的修改可能會暫時帶來另一局部關係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會恆定和長久。所有關係的軸心——你自己——如果不改變,圍繞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會改變。我在此信中對你說的最重要的話是,改變對孩子父親的態度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改變所有家庭成員間相處的習慣。

從現在開始,不要為自己的脾氣找理由,來月經和發脾氣有什麼關係,哪個女人不來月經?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嘛!不找客觀理由,才能誠實地從主觀上反省自己,才有可能改變自己。找理由就是在找遮羞布,只能讓問題存在得更久,無助於問題的徹底解決。

孩子還小,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你不要沮喪。一切都在你的心間、在你的手上,你完全可以讓一切變得不一樣。

讀一些好書,謙卑地反省自己,把「強勢」化成溫柔而綿延有力的水,讓寬容、理解和愛充盈在每個生活細節中——多管理自己的情緒,少管制配偶和孩子;只改變自己,不改造別人;對當下的「幸福」熱情點,對未來的「目標」淡漠點……這些是基本的路徑。你若想改變自己,辦法就來了。凡事有因有果,種下什麼就會收穫什麼。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誰都會犯一些錯誤,重要的是不斷改進。

你在孩子打自己時,捂著他的頭不讓他傷到自己,抱著他,傾聽他的哭泣,然後再輕聲安慰他,這樣的做法應該是對的。只是我不知你是如何安慰孩子的,如果你僅僅是勸阻了孩子的自我傷害,而沒有真正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安慰就只是皮毛之力,甚至可能是「強勢」的變種——用溫柔的方法強行讓孩子停止哭泣,而沒有真正疏導他的情緒,實質上形成又一種壓抑。

你的孩子當下最需要你做的,是無條件的愛和對他自由意志的尊重——真正獲得愛和自由的孩子是不可能打別人,更不可能打自己的。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意志與「強勢」水火不容,你做好了前者,後者自然就淡化了、消失了。你現在的任務是把這些概念悟透,並體現到行動中,這很難,但值得你用全部的力量去完成,它將不僅是孩子的幸運,更是你自身的福祉。

關於脾氣的問題,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兩本書中多有提及,既有對脾氣來源的分析,也給出了一些克制脾氣的辦法,你可以看一看,試一下,應該有作用。

祝福你!

尹建莉

孩子出現「怪異」表現

其實是父母行為的投射

只有自我的軸心改變

所有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想改變,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邀請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解鎖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只需19.9元

馬上掃碼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f1df6b440393586bb8035640dfa0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