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帝汶戰地游

2021-09-24     崎峻戰史

原標題:《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帝汶戰地游

《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帝汶戰地游

前情提要:1942年4月,在平定作戰尚未結束,志柿謙吉中佐就中途返回安汶,進行防空部署,防備盟軍飛機的空襲。5月中旬,日軍擔憂的空襲終於到來,8架「哈德遜」轟炸機以港內的艦船為目標展開攻擊,擊傷了一艘炮艦,日軍報告至少4架飛機被擊落。

遭遇潛艇

在1942年4月下旬,安汶遭遇首次空襲後不久,司令官決定乘坐「西安丸」號前往帝汶島視察,他的將旗升起在桅杆上,我是隨行人員之一。佐世保第一特別陸戰隊在改編後成為第4警備隊,與福見部隊(海軍傘兵)交替擔負帝汶島古邦的警備任務,此時正在安汶待命,司令志賀大佐也同行前往視察,此外還有民政官員和報道班員同往。

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日本海軍傘兵部隊,參加了對帝汶島古邦的攻略作戰。

「西安丸」號從安汶出港,一路駛向帝汶,海上風平浪靜,是一次倍感愉悅的航海。在出航第二天的下午3時左右,我打開摺椅坐在左舷甲板上,一邊享受著迎面吹來的清涼海風,一邊與民政官員閒聊。突然,從艦橋方向傳來喧囂聲,聽到艦長高聲發出「右滿舵,全速」的號令,接著響起「開始射擊」的號令。我立即跑上艦橋。

在船首右舷前方不遠處,可以看到三條魚雷航跡正朝我們疾馳而來,我當即嚇呆了,甚至忘記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三條雷跡,眼下只能等待著數秒後的猛烈撞擊和爆炸。雷跡在艦橋後方不遠處,前桅下方及後桅附近消失了,但是,竟然沒有聽到預料中的爆炸聲。我轉向左舷觀望,發現雷跡又出現在遠處,漸漸消失。真是太幸運了,魚雷居然從艦底穿過!緊繃的神經瞬間鬆弛下來。

1926年美國海軍進行魚雷測試時一枚魚雷從靶艦艦底穿過,未能爆炸,「西安丸」號的遭遇與此相似。

我猛然醒悟過來,一定遇到潛艇襲擊,急忙回首向右舷尋找敵艦的蹤跡,在右舷80度方位,一具黑漆漆的猶如惡魔般的潛望鏡探出反射著陽光的海面,好像在嘲笑我們一樣。由於潛望鏡背對太陽,我們不易察覺鏡頭的反光。「可惡的傢伙!」我站在艦橋上怒目而視,可是船遲遲沒有轉向,也沒有提速,真是讓人無比氣憤!炮術長對著傳聲筒大聲叫喊,才好歹右轉了30度。這時,一號艦炮開始射擊,炮彈落點的水柱稍稍偏右,接著又是一發。從後甲板傳來「深彈準備完畢」的報告,此時船首終於對準了潛望鏡。

敵軍潛艇在距離我艦約300米處,潛望鏡突然向右傾斜,在距離僅100米處沒入水中,不久我艦就抵達潛望鏡入水的位置,潛艇螺旋槳攪動的海水從水下翻湧上來,我們就在涌水的地方投下了4枚深水炸彈。沒一會兒工夫,我們就感到船體劇烈震動,聽到「咣咣噹噹」的聲音,在航跡上升起渾圓的灰色水柱,大家在感到安心的同時也滿懷期待地觀察海面上是否有潛艇的殘骸或油跡出現。

船向左舷轉向,艦長問桅樓上的監視員:「能看到碎片嗎?」

「還不清楚,隱約能看到一些。」上面回答說。

我也看到了,不過具體是什麼東西很難判斷,於是我向艦長建議:「請沿著剛才的路線再進行一次深彈攻擊。」不過,艦長並不同意:「深彈只剩5個了,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遺憾,我也不得不放棄了。我想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下進行深彈攻擊,就算沒有將潛艇擊沉,至少也能令其失去航行能力。

用電腦復原的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使用的九五式深彈及其投放滑軌和拋射器。

那一天,攻擊潛艇成為全船的熱門話題。對於同行的民政人員來說這是第一次遇到潛艇攻擊,好像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岩瀨事務官說:「我一直以為跟著海軍會比陸軍更為安全,今天可算是痛切感受到跟著陸軍才是真正的安全。跟著海軍,就算人沒事,要是船沉了那後果不堪設想。要是跟著陸軍,至少腳下的土地是絕不會沉沒的!」晚餐時,艦長杉本大佐來到士官室,他說道:「你們知道嗎,本艦可是非常幸運的艦呢!」然後就聊起以前逢凶化吉的往事,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神情。臨入睡前,我還擔心敵軍潛艇會不會一直跟蹤著本艦,準備在明日一早再次伏擊。不過,從今天的情況看我認為暫且沒有什麼問題,之後便安心入睡了。

天色剛蒙蒙亮,我聽到士兵在艙外大喊「魚雷!魚雷!」同時傳來急速跑動的腳步聲。我立即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下來,衝到艙外!一條魚雷從左舷正橫方向直衝過來,不過在距離艦尾僅數米處與航跡交錯而過,我不由地倒吸一口涼氣,又返回艙室換上衣服後爬上艦橋。司令官也來到艦橋,但此後再也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1942年日本海軍艦艇在南太平洋使用深彈攻擊美軍潛艇。

我們在嚴密監視下繼續航行,這一路可不敢有一絲大意呀,很快就要到小巽他群島了。今天早上攻擊我們的潛艇是昨天那艘,還是其他的潛艇?很多人認為是另一艘潛艇,討論到最後也沒有一個結果。在小巽他群島和帝汶島之間的航線上我們遇到了正向安汶返航的「友鶴」號,它向我們發送了報警信號後就離開了,提醒我們要多加小心潛艇。

當天下午,「西安丸」號就到達古邦。我們上岸後前往福見部隊本部拜訪,司令官擔心近乎沒有武裝且速度緩慢的「西安丸」號單獨航行會有危險,要是有什麼萬一也要想辦法營救艦員,於是他建議調遣「初雁」號來接應「西安丸」號。我立即草擬電報,發送到安汶。當天,我們視察了福見部隊、機場等地,傍晚回到「西安丸」號。翌日早上,在福見君的引導下視察了內陸地區和戰地遺蹟,下午又訪問了陸軍的伊東支隊長。

訪問帝力

到達古邦的第三天,即4月29日恰好是日本的天長節(即天皇的生日——編者注),「西安丸」號於上午8時起錨,前往帝汶島北岸的葡萄牙領地帝力。上午9時許,從機場方向傳來震天動地的巨響,同時看到高高升起的濃煙,不久身在船上的我也感受到船體震動起來,嘩嘩作響。我心想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既沒有看到有飛機飛來,那景象也不像是轟炸。聽說機場附近的荒地里堆積了不少炸彈,想來是那裡發生了爆炸,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能。後來,我聽說當地人在放火燒荒,不慎使火勢失控擴散,最後引爆了荒地里的炸彈。

4月30日上午9時多,我們抵達帝力,這裡的港口遍布暗礁,危機四伏。「初雁」號已經停在那裡,「西安丸」號在港內拋錨後,「初雁」號艇長前來造訪問候。上岸後,我們立即前往機場基地,距離市區不到1英里,規模很小,幾乎沒有什麼設施。我們移步到基地宿舍,偶然遇到了笠井特務少尉。1938年我擔任上海陸戰隊的租界部隊部隊長時,他是本部中隊的小隊長,為人正直,在開戰時笠井君再次應召入伍,現任航空隊的甲板軍官。

今日的東帝汶帝力海岸,帝力是東帝汶首都,從葡萄牙殖民時期就是當地的行政中心。

在機場受到款待後,我們又訪問了駐紮當地的陸軍部隊,指揮官是一位聯隊長,在交談時,陸軍勤務兵赤裸著上身,只穿著褲子和草鞋,畢恭畢敬地端茶倒水,我們對這種隨意且失禮的著裝感到吃驚,而陸軍好像已經默許這種沒有規矩的行為。

司令官表示要拜會一下當地的葡萄牙總督,請陸軍聯隊長幫助聯繫一下。帝汶島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帝汶屬於荷蘭殖民地,而東帝汶是葡萄牙領地。當時葡萄牙是中立國,但是澳大利亞軍隊卻以各種藉口進駐東帝汶,構築了防禦陣地。既然日本已經占領了荷蘭統治的西帝汶,不可能對澳軍盤踞的東帝汶不聞不問,自然也要攻略此地,而葡萄牙總督對於事態變化感覺非常不爽!

帝汶島地圖,西帝汶屬於荷屬東印度,今日為印度尼西亞一部分,東帝汶為葡萄牙殖民地,現在是獨立的東帝汶共和國。

雖說如此,我們也不可能聽從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而且,還有一些殘兵敗將躲藏在帝力後方的山區,頻繁地襲擾生事。最近,有小型船隻在海岸出沒,接收來自澳大利亞的物資補給,還有無線電通信往來。如果進一步提出懷疑,總督也有可能通過電報與敵軍暗中聯絡。我們正身處一場賭上生死的戰爭中,司令官和聯隊長一再強調至少要讓我們的人管理電信事務,並儘快討伐剿滅敵軍的殘餘部隊。

就在我們進行會談時,突然響起空襲警報。我們頓時為停泊在港口的「西安丸」和「初雁」號感到擔憂。司令官走到外面的院子裡,神色憂慮地望著天空,來襲敵機有3架,直接以兩艦為目標投彈,所幸沒有擊中,兩艦都平安無事。我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繼續往前走,進入防空壕,然後從入口處眺望外面的情況。敵機在投彈後又用機槍向地面掃射了兩三次後才離去。從我們入港到敵機來襲之間剛好過了三個小時,如果在看到「西安丸」號入港後立即發送電報的話,從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出擊的敵機飛抵帝力也正好是三個小時,司令官注意到這一點。在警報解除後,我們乘上汽車直奔位於後山腰的總督府,那是一片宏偉的西式洋房,帶有很大的院落。

二戰時期在帝汶島上堅持游擊戰的澳大利亞突擊隊。

總督出門相迎,引領我們走進氣派的客廳,在相互說了些客套話後,話題就轉向眼下的國際局勢。總督表示他現在為很多棘手的事情煩心,看起來他有一些神經衰弱的症狀,司令官對他表示了同情。之後,司令官話鋒一轉,以流利的英語說道:「可是今日我艦入港後,就有人向澳大利亞發報,敵機從達爾文港來襲,他們到達的時間與我們遇襲的時間相吻合。我一想到這一點,心情就非常不悅。」總督突然神情慌亂,一個勁地解釋,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在我們告辭的時候,總督的妻子和女兒正好要出門。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又順道去了一趟陸軍營地,和聯隊長說明了與總督會面的情況,然後穿過帝力市區回到航空隊駐地。市區的街道非常漂亮,但是因為戰禍行人稀少,顯得冷冷清清。報道班員間宮茂輔正好在航空隊的士官室里,他向司令官申請,待紐幾內亞平定作戰結束後,他想到這裡工作一個月。

「初雁」號在空襲時已經開往港外待命,我們立即登艦向安汶返航,歸途十分順利。

下期預告:雖然日軍陸續完成了紐幾內亞方向的平定作戰,但荷屬東印度地區仍有非常廣闊的區域日軍尚未涉足。第24特別根據地隊司令部對於安汶以南正對澳大利亞的阿拉弗拉海地區非常關注,希望派兵進占,但上級司令部未置可否,因此司令部決定以自身兵力逐步展開攻略作戰,控制這一區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1782929_61267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