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語言「垃圾堆」里養孩子:父母的嘴,決定了孩子的命

2023-01-15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別在語言「垃圾堆」里養孩子:父母的嘴,決定了孩子的命

文 | 小樹媽媽(ID:tree2050)

直播預告

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前段時間我發的一篇文章里,談到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一位媽媽看完後,在後台留言,說起自己兒子的經歷。

她家孩子語文英語還不錯,但數學成績一直提不上來。所以數學老師經常在班級點名批評孩子,還動不動就說「你就不是學數學的料」之類的話。

兒子4年級的時候,這位數學老師調走了。新來的數學老師性格非常好,還經常鼓勵孩子,跟她兒子說:

你看你用心做,不是能做出來嗎?

我覺得你很有數學天賦,能再細心一點就更好了。

我覺得你特別有潛力,如果多花點時間在數學上,你成績沒問題。

你看你用心做,不是能做出來嗎?

我覺得你很有數學天賦,能再細心一點就更好了。

我覺得你特別有潛力,如果多花點時間在數學上,你成績沒問題。

也就一個學期,孩子數學就從班級中等偏下,衝到了靠前的位置。

甚至孩子自己都會跟媽媽說:我覺得我還挺有數學天賦的。

看完這位媽媽的留言,我也替孩子高興。

遇到一位好老師,幾句話的鼓勵,不僅改變了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也可能改變他的人生。

心理學博士蘇珊·福沃特曾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父母的話、老師的話,都會成為一種貼上了「撕不下來」的標籤。

一句無心之言的消極暗示也許限制了孩子的成長,一句積極的暗示,可能會讓孩子自信倍增。

語言暗示的力量非常大,但遺憾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沒有真正意識到。

曾看過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父母每天與孩子的對話中,只有不足20%的話是積極肯定的,平均每個孩子每天會接收超過400條負面信息。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喜歡的一種方法就是激將法: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這種類型的題,你都做過十道了,還錯啊?

就你這樣的,還想將來考上名牌大學?不可能的!

你看看那誰多優秀,多跟人家學學好不好?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這種類型的題,你都做過十道了,還錯啊?

就你這樣的,還想將來考上名牌大學?不可能的!

你看看那誰多優秀,多跟人家學學好不好?

有些父母從沒想過要傷害自己的孩子,只是認為不能太順著孩子說好話,要用一些逆耳的「忠言」來打擊他,才能促使他進步,避免沾沾自喜。

但是,經常被罵笨的孩子就會真的變笨,不是危言聳聽,是有科學依據的。

心理學中,有一個「自證預言」的現象。

經常被父母詬罵和貶低的孩子,會被消極的心理暗示所影響。他甚至會相信父母對他的評價都是正確的。

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按父母暗示,按父母的評價去行事,最終讓語言成真,變成了父母嘴裡的「笨孩子」。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還研究發現:

言語暴力會影響大腦的胼胝體、海馬回和前額葉。其中,胼胝體負責在兩個大腦半球之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信息。海馬回負責管理情緒。前額葉負責提供思考和決策。

長期遭受到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中的海馬體和胼胝體體積會明顯減少,孩子的記憶和反應速度都會下降,智商將受到直接的影響。腦部損傷是不可逆的。

對,你沒有看錯!而且,經常被罵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慾望,會明顯下降。

教育學家埃里克森認為,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大於身體上受到的創傷。

特別是當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卻總要處於苛責的「逆境」之下,大腦為了適應外部環境,就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結構。

在苛責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懦弱自卑型的性格,成為他一生的陰影。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句「積極暗示」不斷重複,就會根深蒂固的植入一個人的潛意識,讓這個人深信不疑,形成了觀念。

接下來這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可以證明這一點。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撒了一個 「權威性謊言」

他到一所普通中學,說要對學生進行一次「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他在所有名單中,隨機抽選了18個名字,並告訴老師:這些孩子的智商極高,以後必定最能有大發展。

8個月過去了,奇蹟出現了!

那18個被選中的孩子,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變得更陽光自信,善於交際,求知慾強,而且學習成績提高的很快,成為了同伴中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羅森塔爾給老師提供了一種積極的信號,讓他們對選中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學生從老師這裡感受到了這種力量,覺得自己很優秀,於是開始用優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同時因為「被預測優秀」,得到了老師們更多的積極關注和鼓勵,所以學習進步很快,這又反過來給了老師一種正向反饋。

你看,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結果,同樣也是積極暗示的神奇所在。

最終,羅森塔爾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後,就很容易接受這種心理暗示,從而朝著標籤所指向方向進行轉變。

所以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我身邊很多優秀的父母,用親身經歷驗證了這一點。

我朋友親戚家,有個十來歲的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非常慢。

據這位親戚描述,她兒子吃飯慢、洗漱慢、寫作業慢、走路慢,幹什麼都慢。

媽媽每天急得不行,結果是:孩子越急越催,越催越慢,越慢越急。

實在沒有辦法了,她找到我朋友,說你一定得傳授點經驗給我啊!

我朋友告訴她一個辦法,結果不到一個月,真的就把孩子拖拉的問題給解決了。

朋友告訴那位媽媽:你不要再催他了,每次你只說這一句話——孩子,這次比上一次快了一點。

結果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進步非常明顯,她開心的告訴了我朋友,說你這個方法可真好用啊。

朋友補充道:

即便是積極暗示,也要幫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標。

不要對孩子說,好好學習,成為學霸,以後考重點名校之類的話。因為這個並沒有多大效果。

你給孩子制定的「積極暗示」目標越清晰,孩子的動力越大,也更容易把控,因為他覺得他能夠得著。

最後,朋友說了一句讓人深省的話:治標得先治本,孩子變壞還是變好,根源還在咱們父母身上,你說對嗎?

一個孩子能不能積極向上的成長,與家長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和期望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孩子會按照這個期望不斷調整自己、塑造自己。

所以,你對孩子說了什麼性質的話,就可能會塑造出怎樣的孩子。

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環境信號」出了問題。

負面信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確實沒能力,甚至在困難面前就直接放棄努力了。

而正面信號就像一個助推器,會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推動他。

就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大腦是可以被語言環境改變的,它會因外界的需求,而改變神經網絡的分布。

所以,我們常說的那些教育孩子的話,最終都變成了孩子心中的「預言」。

如果你受過語言暴力的傷,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孩子成為曾經的自己。

我們要把愛和寬容傳遞給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打擊。

只有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當你不斷批評你的孩子

孩子不會不愛你

但他會停止愛他自己。

歡迎加入【28天為愛戒吼活動】

成為一個不吼不叫的媽媽

堅持28天戒吼並打卡

即可獲得全額獎學金, 獎學金=報名費用

活動相當於免費

立即掃碼,一起戒吼吧

作者介紹

作者:小樹媽媽,公眾號:成長樹,已獲得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6fbb339957ef67c4d564881e1d370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