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流感高發季,新冠肺炎甄別難上加難,如何判斷是否要去醫院?

2020-02-26     看呼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的近期流感周報顯示,我國內地大部分省份仍處於流感流行季節。那麼,作為湖北疫區以外的醫院如何在眾多的流感病人中,準確甄別新冠確診病人,就顯得難上加難。特別是公眾在對於醫院避而遠之的恐慌中,一旦發生髮熱、咳嗽等症狀,往往第一選擇在家處理或者生扛。那麼非疫區的新冠診斷是不是更加困難?更加容易漏診或誤診?發燒咳嗽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發熱的人到醫院就會被扣留下嗎?


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上海市防控新冠區專家組成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敏教授為我們一一解答。


在流感高發季,特別是非疫區,出現感冒、發燒,要不要去醫院?去醫院以後,在發熱門診,是否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如果不去醫院,在家扛著可以嗎?現在到發熱門診就診是怎樣的流程?危險性是不是確實比平時要高?


周敏:在疫區發熱門診的危險性比較高,從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到最初在武漢地區某些發熱門診的病人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最初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沒有那麼深刻,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病毒的傳染性會那麼強的時候,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的情況。

但是現在大家對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已經識別得非常清楚了,所以在發熱門診中,各方面措施還是非常到位的。比如病人來到發熱門診就診,我們設置了污染區、清潔區和半污染區,會進行非常清晰的分區的界定,病人一定要佩戴口罩,在我們醫院的發熱門診專門安裝了一台CT機器,不與其他病人混合使用CT機器。這就使發熱門診的所有病人都在這樣的區域進行診治。所以嚴格的院感管理非常關鍵,尤其是非疫區的醫療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充沛的情況下,交叉感染的機率並不是很大。


呼吸道症狀非常顯著了,但是擔心去發熱門診,進行一系列檢查後讓留院,就拖著病不去醫院,像這種情況,是不是隱患?有可能加重其他病情的進展和拖延嗎?


周敏:要根據病人的實際病情的輕症,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因為現在大家還是儘可能的減少出門或者去醫院,如果僅僅是受涼抵抗力下降或者非常輕微的普通感冒症狀,在家服用感冒藥後能退燒,臨床症狀緩解,不一定要去發熱門診。

對於高熱、在家服用感冒藥未退熱或者咳嗽症狀比較厲害的病人,甚至出現胸悶、胸痛的表現,如果病情逐漸加重,不要在家硬扛,還是要及早治療。因為在臨床中,病毒性肺炎越早干預,治療效果越好,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可能會延誤病情,比如流感,一般在48小時內就要服用奧司他韋這樣的藥物,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流感或者新冠肺炎,還要注意是否存在家庭的聚集性,如果一家人都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一定不要硬抗,要高度懷疑是不是流感或者新冠肺炎。


感冒、不發熱,乾咳、渾身乏力、肌肉酸痛,服用一段時間消炎藥,但是不敢去醫院,體溫為37.4℃,像這樣的症狀是在家休息還是去醫院?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


周敏:在臨床或者日常生活中,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區分,服用抗生素還是抗病毒藥物,大家還是要有相關的常識。上述描述的症狀像病毒感染,對於病毒感染而言,服用抗生素沒有效果。一般來說病毒感染的發熱往往體溫較高,以高熱為主,咳嗽往往是乾咳,而且咽喉部疼痛非常厲害,肌肉酸痛、頭痛、乏力也非常明顯,也可能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的表現。

如果是細菌感染,體溫可能會出現高熱,但是一般是中等發熱,咳嗽往往伴有痰,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很少有痰,除非混合細菌感染。如果是膿痰或者黃色的痰液,往往是細菌感染,渾身肌肉的酸痛、頭痛相對來說比較少,這種情況是要服用抗生素的。

所以剛才提到是否要去醫院,我認為還是要看自己能否承受,如果體溫不是很高,自己感覺還可以,那麼通過休息、服用對證治療的藥物就可以緩解,倒不一定要去醫院。如果經過對症治療不能緩解,體溫居高不下或者症狀加重,還是建議去醫院及時醫治。


現在很多人一聽到咳嗽就非常緊張,覺得旁邊人咳嗽是不是馬上會傳染給我,我們如何辨別什麼樣的咳嗽是安全的?就傳染性上而言,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乾咳?


周敏:從我們呼吸專業來說,專門發布了《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有許多呼吸道疾病都會出現咳嗽,並不是說所有的咳嗽就是新冠肺炎,不要草木皆兵,這也會引起大家恐慌。最近我也有這樣一個體會,每天會有好多親戚、朋友來諮詢我,說我咳嗽了,會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

實際上除了一些原發的呼吸道疾病來說,咳嗽指南中又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發生咳嗽的時間是3周之內,往往是有呼吸道感染,比如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亞急性咳嗽發生咳嗽的時間是3~8周,就是不超過兩個月的咳嗽,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後咳嗽,就是有些病毒或者支原體感染後,我們的呼吸道會變得非常敏感;還有一種咳嗽叫慢性咳嗽,其實很多病人就是這種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咳嗽時間間斷的持續在兩個月以上,這種情況的話,根本就不用考慮是新冠肺炎。那麼慢性咳嗽往往最常見的原因是與過敏有關,比如咳嗽變異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鼻後滴漏綜合症、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咳嗽有時候也表現為乾咳,但是這種咳嗽往往是夜間為主,晚上比較明顯,而且有些人說話、喝水的時候會咳嗽,接觸過敏源、聞到刺激性氣味或者吃海鮮這種容易過敏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引起咳嗽的加重。這種咳嗽根本沒有發熱的表現,不用擔心是新冠肺炎。所以大家不要過度恐慌。

一般來說,從我們現在診斷的新冠肺炎以及報道的病例,發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表現,不發熱的新冠肺炎還是占少數。


在一個家庭中,妻子發燒,體溫不高,伴有咳嗽,家裡有老人和孩子。根據網上相關資料,可能不需要馬上去醫院,但是妻子是否要與其他家庭成員進行隔離?如果要隔離的話,寶寶還很小,處於哺乳期該怎麼辦?像這種情況,如何做到既能在家休養,又能夠防止家庭聚集型的傳染?


周敏:無論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都具有傳染性,而且說實話,從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來說,大家也體會到居家隔離解決不了傳染的問題,尤其是武漢病例數的增加,大部分由於當時病人比較多,有的病人無法及時入住到醫院,進行居家隔離,隔離以後就把家人傳染了。所以我認為如果真的出現這種類似的、不能排除的臨床表現或有相關流行學病史的話,最好去醫院進行排查,這樣比較放心。如果診斷為新冠肺炎,就要針對性治療,而不是居家隔離,尤其是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所以如果高度懷疑新冠肺炎,並不提倡居家隔離。


家庭聚集感染的案例占到百分之多少?


周敏:目前我們醫院(上海瑞金醫院)沒有碰到家庭聚集病例。本來是有一家三口都發病了,我們也比較緊張,確實是聚集性感染。後來給這三個病人都進行篩查,最終結果都是陰性。反之,除了新冠肺炎,其他的病原體也具有一定傳染性,只不過傳染性沒有那麼強。我們在臨床中碰到支原體感染的病例,一般小孩子比較容易支原體感染,大人都會非常密切地照顧他,在照顧的過程中可能大人被傳播,這種情況在臨床中並不少見。還有流感病毒,流感之所以稱為流行性感冒,就是具有一定的傳播能力。所以很多病原體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只不過是傳播性強或者弱的問題。我們覺得新冠肺炎恐怖,也是因為它的傳染性非常強,傳播速度也非常快。


現在是疫情高發期,如果去醫院看病不是去呼吸科,也不去發熱門診,去其他科室看病有沒有被感染的風險?


周敏:這種感染的機率比較小,因為現在在我們醫院的門診,在挂號前每個病人都會去測體溫,也會詢問流行病學史,如果病人有發熱立即會轉到發熱門診。肺癌病人來醫院化療,也會進行篩查,先做CT檢查,沒有問題再收住院。所以在前期把控好,就診其他科室這種交叉感染的機率應該是比較少的。


有些疾病必須定期到醫院看病,才能夠保證身體和病情的好轉,不然延誤病情也可能是致命性的,或者導致疾病更加嚴重。目前來講,在疫情期間是不是也是大家需要去關注的一點?


周敏:對於這種急性冠狀病毒的感染肺炎而言是很嚴重,但是因此延誤其他疾病的診治,導致死亡的例數也有所增加。大家可能因為恐懼,耽誤了病人。比如高血壓,控制不好,血壓太高出現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如果不規律的看病、不規則用藥可能誘發心梗,心梗不及時救治的話,可能就會導致心源性猝死。尤其在非疫區的情況下還是要關注,大家不能因為恐懼新冠肺炎,其他病都不顧了,這樣也會危害健康。


專家簡介

周敏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青年委員及慢阻肺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優秀中青年醫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ejeg3AB3uTiws8Kgj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