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叫苦、加加掉隊、中炬高新兵困寶能,2021,他們不可承受之痛

2022-04-29     快消

原標題:海天叫苦、加加掉隊、中炬高新兵困寶能,2021,他們不可承受之痛

文丨李歡歡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熱愛烹飪的國人來說,日常生活少不了油鹽醬醋,消費的剛性需求、無周期性波動,決定了調味品行業屬於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行業。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我國調味品市場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到2020年,市場規模已達3950億元,較2019年擴大了超1.5倍。

然而,這種高速增長的態勢沒能在2021年得到延續,海天、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恆順醋業等頭部企業在經歷了產品調價之後,業績依然呈整體下滑趨勢。當然,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消費需求的疲軟、上一年的高基數和高庫存.....多重壓力疊加之下,連「醬油茅」海天都發出感嘆:「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些挑戰,2022年依然存在。

重壓之下,他們都在尋找出路……

上下擠壓,業績集體下滑

調味品細分板塊眾多,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調味品企業100強」,其涵蓋了醬油、味精、食醋、料酒、味精、雞精等17個子集,涉及到的上、中、下游企業不少,已誕生2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以調味品為主營業務的超16家。針對調味品的陳述和分類,本文將以目前滲透率最高的醬油、醋等傳統調味品為主,按照最常用的成分分類方法,將其劃分為基礎調味品和復合調味品。

從上述16家調味品公司年報來看,業績下滑是2021年的大趨勢,近10家公司的凈利潤下降明顯,增收不增利現象普遍,能做到營收、凈利潤雙增的已然是行業佼佼者。

具體來看,海天依然是行業龍頭、最賺錢的公司,2021年營收已突破250億,超66億的凈利潤更是近乎其他十幾家上市公司的凈利之和。龍頭的焦慮在於,公司雖然勉強保住了營收、凈利雙增的態勢,但增速均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首次錄得個位數增長。嚴峻的局勢,不由得讓海天在年報中急呼:「2021年是極其困難的一年,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龍頭承壓,排在後面的企業生存更不易。已掉隊多年的「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陷入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凈利潤直接從去年的盈利1.76億轉虧8000萬,營收同比下降15.34%至17.55億元。虧損之下,加加食品正被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超越,「醬油第一股」的招牌也越來越黯淡。

陷入營收、凈利潤雙降局面的還有寶能系實控的醬油老二中炬高新,和恆順醋業。財報顯示,占據中炬高新總營收90%的鮮美來調味品業務,2021的營收同比減少7.24%至46.18億元,凈利潤降低31.04%至6.47億元;另外,公司受寶能系流動性危機的影響,78億定增擴產項目遲遲未落定,這也許會讓公司失去繼續做大的最好時機,此前定下的到2023年實現營收、產能雙百億的目標恐難實現。而食醋領域的龍頭恆順醋業情況似乎更嚴峻,凈利潤直接腰斬,降幅超60%。

一片慘澹之下,走高端路線的千禾味業在2021年營收、凈利潤雙增的成績,可謂優秀,19.25億元的營收,超越加加食品,成功躋身「醬油四大上市企業」前三。

至於復合調味料方面,雖然近兩年一直在風口之上,2021年更是融資消息不斷,但從天味、仲景、安記、頤海國際等幾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來看,「風大」不代表企業能賺錢,目前規模最大、也最具影響力的天味食品和頤海國際,2021年的凈利潤均出現了雙位數下滑,天味食品的下滑幅度近乎50%。

各尋出路,2022繼續承壓

業績下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幾乎每家企業都在財報中提到了成本端的壓力,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能源、運輸費用也在上漲,極大考驗企業靈活應對和成本消化能力;下游,受消費需求疲軟和疫情的影響,大家都選擇在家做飯,這樣雖然會拉動調味品家庭消費場景的銷量,但這部分增量並不能對沖餐飲行業受阻所帶來的下滑缺口;為提升銷量,各品牌又不得不加大品牌和渠道建設的投入,銷售費用的增加導致利潤端進一步承壓。

上下游如此擠壓,直接拉低了各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尤其是醬油板塊的毛利率下滑最是嚴重。其中,海天醬油的毛利率同比減少4.47個百分點至42.91%,加加醬油的毛利潤下滑7.76%至27.18%,中炬高新下滑5.69%至39.20%,千禾味業減少4.41個百分點至43.93%。

當管理、銷售等費用率壓縮到了極限,也還是難以抵消成本壓力的時候,漲價就成了行業的共同選擇。

2021年10月12日,海天率先宣布漲價,對醬油、蚝油、調味醬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上調3%-7%;11月2日,恆順醋業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11月20日起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調整幅度5%-15%不等;隨後,加加食品、李錦記、仲景食品均加入了漲價陣營。

不過,正如恆順醋業在漲價公告中所言,調價可能影響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再加上原材料成本還在繼續上漲,產品調價不一定能使公司利潤實現增長。事實也確實如此,2021年第四季度,受提價和春節消費旺季提振,恆順醋業雖然在營收層面實現了環比增長,但凈利潤卻出現較大下滑。而表現更明顯的加加食品,在產品已提價的情況下,第四季度依然虧損8000萬,從而導致了全年業績的虧損。

調價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繼續挖潛增效。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多家企業2021年的研發費用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通過研發新產品來押注多元化布局,一方面積極布局核心業務之外的其他調味品細分品類,另一方面將產業鏈延伸到調味品的上下游關聯領域。比如,海天味業近些年陸續布局了耗油、料酒、雞精、味精等細分品類,2021年又推出了復合調味料、大米、大豆油等新的業務產品;而千禾味業、李錦記、中炬高新等頭部企業也都在2021年涉足了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料等熱門品類。此外,恆順醋業還在今年3月宣布要進軍預製菜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尋求多元化布局時,幾乎所有的基礎調味料企業都將目光盯上了料酒這個細分品類。在恆順醋業的營收結構中,料酒已成為緊次於食醋的第二大品類,2021年營收3.2億;而海天,包括醋、料酒在內的其他類產品,2021年的營收增長高達13.37%,規模已達22.11億,其中醋和料酒的營收超過12億,管理層表示,公司正在加速這兩個品類的發展,以構建新的增長點。除此之外,千禾味業、中炬高新也都加大了對料酒的產能布局。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料酒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尚無龍頭企業產生,可發展空間大,分散的市場格局讓調味品企業們都想來爭奪這塊蛋糕。不過,從企業的基本面來看,雖然海天在財報中並未公開料酒的具體營收,但業內猜測其規模大機率已超過目前恆順醋業的3.2億,未來領先此細分賽道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市場情況來看,大豆、白糖、味精、包材等核心原料繼續上漲,局部疫情防控對餐飲的影響不降反增,消費者的錢袋子越來越緊,調味品企業的處境依然不樂觀、甚至更嚴峻。從各家調味品企業第一季度報的財務數據來看,不管是漲價還是多元化布局,目前發揮出來的效應,短期內都彌補不了上漲的成本和下滑的銷量。

可以預見的是,在疫情和世界局勢並不明朗的當下,調味品企業的2022還將繼續承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cd22c7ec289d2464ed435c9633cdf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