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你病要你命!海天醬油「偷襲」維他奶,經銷商紛紛「倒戈」?

2023-11-28     快消

原標題:趁你病要你命!海天醬油「偷襲」維他奶,經銷商紛紛「倒戈」?

文丨橘子

「偷偷努力,然後驚艷所有人」。這是不少人的夢想,興許也是不少公司的夢想。尤其對經歷了「雙標」事件後,總是被追問業績緣何下滑、何時才能打造出第二增長曲線的海天味業來說。

對標「龜甲萬」?

「當下的海天味業(以下簡稱:海天)是煎熬的,但也是努力的。」這是一位行業觀察人士的真實感受。

在他眼裡,為了改善業績重獲增長,海天正經歷著各種層面和程度的改變。比如,「海天做豆奶了」,不僅如此,海天在辣椒醬以及米麵油方面也有「想法」。

「今年7月末,海天豆奶上市,距今已有4個月了,市場反饋還不錯,近期,經銷商都在搶過年的禮盒訂單……」快消君在一知情人士處確認了這一消息。

公開信息顯示,海天豆奶目前的主要產品是益生菌豆奶,主打0膽固醇、0反式脂肪、非轉基因東北大豆;配料表也相對簡單,水、大豆、白砂糖、食用鹽、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主要規格是250毫升裝,已經有幾個不同的SKU,為代工生產。

目前,藍色包裝的益生菌豆奶,線上已經能買到了,但不同店鋪的產品,售價已經不一樣了。

前述消息人士稱,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據他了解,海天豆奶的市場推進速度很快,部分經銷商也已經拿到了還不錯的銷售業績。對標維他奶的話,海天豆奶給到經銷商的價格幾乎是前者的6-7折。畢竟,海天在採購大豆環節的優勢是無需多言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海天的拓品和以往有些不同。「不論是料酒、食醋還是辣椒醬,這些產品均在海天的『產品庫』里,而豆奶,首次出現。」前述觀察人士說。

也有消息人士稱,海天豆奶的立項甚至早在兩三年前,至於是不是海天想打造的第二增長曲線就不得而知了。

事實上,海天的壓力,對調味品行業有所關注的人都略知一二。就2023年而言,不論是半年報,還是三季報,其總是被「不及預期」的業績所困擾。再疊加資本市場的「不看好」,海天的股價也變得動盪不安起來。

昨日,海天每股報收37.49元,總市值2084.67億,距離其高峰時期7000多億的市值,這位「醬茅」已跌去了近5000億市值。

當然,此前海天官方也在不斷地回購股份,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讓海天味業變得好起來。不僅如此,其在財報中也反覆提及,在產品、渠道、供應鏈以及內部管理方面都在做變革。也對外聲稱,「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力爭未來五年企業恢復到正常的增長曲線上」。

一些海天的工作人員感受到的是,海天的「衝勁兒」一直在,團隊都比較務實,「公司今年招了很多業務去幫經銷商做動銷,一些下線城市一線工作人員的月薪已經給到1萬+了……」面對於海天的豆奶,他們說要看看公司下一步的動作,目前基數還小,沒有量說什麼都白搭。

「海天是想對標日本企業龜甲萬,龜甲萬的豆奶每年能給公司帶來比30%還多的業績,但問題是,海天與龜甲萬不同,海天沒有做飲料的基因。」食品飲料產業投資人陳小龍說。

龜甲萬是日本最大的醬油生產企業,市占率達 到34.1%,在美國的醬油市場市占率也超過50%。 2022財年營業總收入5164.40億日元(約247.7億人民幣)。其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1917年,有著百餘年的發展歷史,除了醬油,番茄製品以及豆漿業務都是其主營業務。

而有關做飲料的基因,是在2000年,龜甲萬獲得了可口可樂的行銷權,並助力了其之後十年的營收增長。2004年,龜甲萬投資Kibun豆乳公司,2006年並表,2008年對其實現100%控股。目前,豆奶系列由約 40 種產品組成。

進入「業績高地」

細究起來,龜甲萬在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階段里,也曾遭遇業績下滑、渠道變革、被競爭對手「夾擊」等情況。但也因為其在應對市場變化時做了對的決策而使得公司重獲增長。

僅就年營收而言,海天不輸龜甲萬,2022年海天實現了256.1億元的營收,只是,凈利潤下滑較多。但要說到海天業務層面的「拓展」,表現就很一般了。

在陳小龍看來,豆奶想要成為海天的第二增長曲線,「有難度」。豆奶之前,海天實際上做過其他飲料產品,但並沒有堅持做下去。另外,相對於醬油產品的習慣性消費,飲料是衝動型消費,在營銷層面,海天需要付出更多。再者,海天此前的經銷商團隊也並不適合做飲料。但好處是,有豆奶產品相對高的毛利,如果做好了,或真能提振海天公司的業績。

與此同時,在南方部分市場、有飲料行業從業者已經在終端看到了海天豆奶,但卻表示「不看好」。在他看來,豆奶這個品類太卷了。不論是維他奶業績的低迷、大陸市場的混亂和內鬥;還是維維豆奶多年來的幾乎「停滯」;豆本豆的各種「燒錢」、伊利旗下相關產品的打折促銷,以及4年虧了50億的OATLY……「這個賽道,太卷了。不是沒有機會,但要看海天願意下多少功夫去做。」

值得一提的「過往」是,海天曾經在拓品時做過火鍋底料。原本,對於做調味料的海天來說,將品類拓展至復合調味料「順理成章」,但公司率先上線的新品卻是韓式部隊火鍋、雲貴酸湯風味火鍋……產品本身沒問題,但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小眾了。

火鍋底料中,受歡迎的口味依次是牛油、番茄、三鮮、菌湯,「作為首次入場的玩家,率先推出大眾熟悉的口味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幾率,而不是需要做消費者教育的小眾口味。結果是,訂貨會時經銷商和廠家都很積極,可產品在市場卻面臨動銷困難,後來甚至出現了大甩賣的情況,於是,「拓品失敗」。

在前述觀察者看來,這是節奏出了問題,雖然最後海天也推出了常見的品類,但一鼓作氣的氣勢已經沒有了。

他說,「內部的容錯機制,是有問題的。所有人都要對業績負責,可出了這種問題之後,還有人敢輕易試錯嗎?」目前,為了留住更多利潤,海天採取的是行業里非常先進的鎖量和鎖價並行。

在海天對外所說的一系列改革中,產品端,沒有特別出彩的、能直接拉動海天業績的產品;而供應鏈端,海天的很多設備已經「頂級」了,「比如,其罐裝設備的速度每小時54000瓶,還如何升級?」前述知情人士說,利好的是,在海天一線業務的努力下,今年的動銷還不錯,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也不算大。

「它現在進入了業績高地,或者叫成長高地,這意味著想再往上走,有些困難。」陳小龍說。

這大概是海天之所以說要用「五年的時間」回到之前增速的原因。但「壞消息」是,海天在2020年以前都保持著每年15%左右的營收增長,以及超過20%的利潤穩定增長,凈利潤率常年20%以上。

看慣了海天的高增長,市場似乎接受不了海天的業績下滑或是慢增長。而實際上很多世界級大公司,每年也都只有個位數增長。

只是,不同位置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一了解過海天豆奶市場運作的業內人則非常看好這款產品的前景,甚至感覺到了一種「大殺四方」能量。

有關海天做豆奶的初衷、SKU的設計、市場布局、戰略規劃,以及海天在重獲增長以及業績是否面臨天花板等問題,因「時間有限」,海天官方沒能給出回復。興許與海天而言,當下確實需要更多的時間,不論是新品、市場信心還是業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3d1840d8344a1df5fae852fb80a2b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