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火鍋十大潛力品類預測

2023-01-16     火鍋餐見

原標題:2023,火鍋十大潛力品類預測

導語

火鍋餐飲的春天來了,不少細分品類蓄勢待發。

本文帶您從品類角度,洞察2023火鍋細分品類發展風向。

品牌引領,耙牛肉的機會來了

2022年,劉一手推出了新副牌「劉口水耙牛肉火鍋」,國慶7天,16張桌子創下14萬的業績,吸引了一大眾加盟商的諮詢。

牛肉品類的火鍋一直是最火爆的,可是品類火,並不代表生意就一定好做,每個細分品類都有自身的一些痛點。

耙牛肉其實是一個很有歷史沉澱的品類,起源於民國年間。但是一直不溫不火,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缺少一個強品牌的塑造。

正如雞火鍋一直沒有全國性的品牌出現,就在於缺乏頭部品牌、大品牌的引領,品類認知尚未成熟。

現在,重慶火鍋的知名品牌劉一手助力耙牛肉品類,依靠品牌知名度,加上耙牛肉本身的歷史積澱,無疑會讓這個品類再上一個台階。

同樣,牛肉火鍋也愈加細分,錯位競爭定會讓這個品類更加繁榮。

港式地攤打邊爐,自南向北,野心勃勃

近些年,地攤火鍋、打邊爐都是熱度很高的火鍋品類。

港式地攤打邊爐,顧名思義,港式打邊爐加上了「地攤風」,細分出來變成了一個新的火鍋品類。

目前是市場上的品牌如林記、盛港林記、通記、春幸記等,都屬於港式地攤打邊爐。門店數最多的林記,主要分布在華中,北方城市居多,盛港林記除了華中,大有向北、向南擴張的趨勢。

說說菜品,港式地攤打邊爐的菜品常以牛腩煲、花膠雞為主,有的會增加燒烤小串、滷味拼盤,場景上除了港式外,還以矮桌矮凳、爐火等凸顯地攤市井風,把高檔的打邊爐變得接地氣了。

對於北方消費者來說,港粵的特色打邊爐可以相對低一點的價格吃到,這也是其能夠攻占北方市場的原因。

糟粕醋,地域特色火鍋衝出枷鎖

今年秋冬火鍋旺季,最爆火的當屬盒馬推出的糟粕醋鍋底。

2020年,美食紀錄片《沸騰吧火鍋》中的一段講述,第一次把海南糟粕醋火鍋帶入大眾視野。

到了2022年,隨著系的消費升級,火鍋市場的多元化,加上盒馬的主推,糟粕醋火鍋迅速崛起,到10月中旬,糟粕醋火鍋同比9月增長350%左右,至今仍穩居火鍋熱賣榜榜首。

一方面,糟粕醋自身的酸甜辣復合型口味,正好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另一方面,健康飲食的主潮讓糟粕醋趕上了。

也有人說,糟粕醋火鍋靠的只是運氣,加上盒馬的營銷,有螺螄粉火鍋的趨勢,只是虛假繁榮,並不會走太遠。

但火鍋餐見認為,糟粕醋作為地域特色火鍋,能衝出枷鎖,一路北上,在線上、線下雙開花,其實足以證明自己了。另外,據說糟粕醋對消費者味蕾的刺激是終生的。

總之,相信未來糟粕醋火鍋在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等多方面的加持下,一定會走得很遠。

單品化、輕量化、快餐化,蹺腳牛肉逆勢走來

巨量算數顯示,從2021年夏天開始,蹺腳牛肉的綜合指數快速上升,2022年再創新高。小紅書上,相關筆記也有5萬餘篇。

蹺腳牛肉屬於四川流派的火鍋,比較講究熬湯,牛身上的各個部位,除了牛毛和骨頭,什麼都可以吃,蘸水特點明顯,就是辣味很重。

市場上,也跑出了一些黑馬品牌,比如2022年成立的肖四女樂山蹺腳牛肉,目前已擁有125家門店,覆蓋城市40餘個,口碑評分也高達87.12。

楊三娘蹺腳牛肉、馮四嬢蹺腳牛肉也都擁有近百家門店,2022疫情之下,依然增勢迅猛。

仔細觀察發現,蹺腳牛肉火鍋爆火主要有兩點:第一,屬於大單品,標準化相對較高,易於複製;第二,毛利較高,對顧客而言,性價比很高,對商家而言,依然利潤空間不小。

外加自身就餐方式靈活,蹺腳牛肉最終靠單品化、輕量化、快餐化的特點,實現了逆勢增長。

鮮湯豆花魚走紅,魚火鍋不容忽視

魚蛙類火鍋是僅次於川渝火鍋、牛肉火鍋的第三大品類,在火鍋界不容忽視。

2020年開始快速擴店的六小六鮮湯豆花魚,現在已擁有門店246家。數據顯示,豆花魚的客單價大多集中在50元左右,主要分布在下沉市場。

魚肉本身的成本較低,且供應鏈穩定,對於商家而言,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2023開年,真正的疫情後時代來臨,豆花魚火鍋本身自帶的健康屬性,正好切中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加大,羊肉館生意迎來小高潮

在大眾點評上搜素「羊肉館」關鍵詞,2021年1月,長沙顯示有2100+,武漢顯示有3800+;2022年9月再查,長沙顯示有6250+,武漢有10700+。

可見,近兩年時間,羊肉館在一些地區呈增長之勢。

知名品牌如洞氮胡記羊肉館、懶談秦市井羊肉館、草本味市井羊肉館等,也都在順勢增長。

綜合來看,羊肉館的增長,是最無可爭議的。本身產品有特色,塑造性強,比如洞氮胡記羊肉館,主打「燙皮羊肉」,羊肉、羊雜、棒骨吃法多樣。十家羊肉館,9家洞氮胡,年均賣出30000+頭羊。

另外,就餐環境寬敞,多為市井風、大排檔,放鬆接地氣為其主要原因。

最後,大疫三年,經濟下行,羊肉館的鍋底有料,看起來價值感很足,外加陽康後,人們對滋補養生的需求大大增加。羊肉館必會在幾個月內迎來幾波小高潮。

但是,羊肉館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主要以男性消費者為主,以及場景問題,市場會有所受限。所以,羊肉館是個好選擇,但是選擇開在哪裡,是餐飲人需要格外注意的。

火鍋越變越「小」,「一人食」底氣十足

在過去三年,小火鍋市場快速增長,2021年小火鍋門店數量超過7300家,創歷史之最。

呷哺呷哺在21年12月,曾調整戰略,回歸「大眾消費路線」,客單價調到60以下,重回小火鍋狀態。

做快餐小火鍋的桃娘下飯小火鍋,36元套餐包含一鍋、一碗主食、一杯飲料,心在開出了8家店,社區商業均有涉足,近來還頻上熱搜。

另外,市場上冬陰功小火鍋更是引人注目。比如,一年拓店150餘家的迷你椰也上新了「冬陰功mama面」火鍋。

小火鍋主要就是贏在「小」,符合當代一人食的消費習慣。據統計,我國有近2億的單身人口,這也是「小火鍋」持續增長的底氣。

總之,對顧客而言,小火鍋、一人食能消除當代很多人的心理障礙,加上平價實惠,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對商家而言,減輕裝修成本,利潤可觀。

不得不說,火鍋由大變小,是個趨勢。

本地雞窩裂變式爆發,增速迅猛

美團線上餐飲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本地雞窩火鍋增長迅猛。繼2021年裂變式爆發後,2022年保持了近一倍的體量增速,遠遠甩開其它品類的火鍋。

本地雞窩火鍋多在江浙一帶,以味道鮮美、肉嫩燙補、養生健康為其主要特點。素來江浙派火鍋最具妙趣,本地雞窩確實有料,先喝湯、再吃肉,最後涮食材,打出了一套溫潤的「形意拳」,征服了不少人。

疫情之下,加上感染新冠引發的的後遺症,越來越多的人對「有料」「養生」為主題的火鍋感興趣。

就在2022年世界盃期間,海底撈先後也推出了多種有料鍋底。酸辣味型的泡菜鴨鍋底,體驗感極強的牛蛙鍋底,都是一經推出,迅速成為爆款。

另外一點,性價比無疑是本地雞窩的另一大特色。統計對比,其平均客單價低於整體火鍋市場的平均客單價。比如一席地本地雞,客單價在60左右,甚至更低。

整體上來看,消費者永遠是喜新厭舊,在有料和高性價比的驅使下,本地雞窩這種新火鍋,就成了最佳選擇。

粥底火鍋潛力無窮,話題量過億

粥底火鍋,也叫作粥水火鍋,屬於廣東的特色。在某音上,話題量已經達到9000w+,小紅書上更是帖子不斷,曾經一條芬蘭人吃粥底火鍋的視頻更是有百萬的播放量。

順德是粵菜的發源地,本身就以品類繁多的粥水而盛名,粥底火鍋更是別具特色。

每晚七點,在順德大街的美食街內,最受歡迎的就是兩家經營粥底火鍋的大排檔。在用餐高峰期,一家火鍋店的的排號數高達200多桌。

粥底火鍋重在湯底,由米汁和清水或雞湯融合而成。涮燙程序極其講究,一定是先燙葷菜,然後燙食素菜。

菜品也比較豐富,各類海鮮水產,九節蝦、鮑魚、白貝以及各式魚類都是粥底火鍋店的必備招牌菜。

最後,粥底火鍋不單單是大鍋熬制,家庭聚餐的好選擇,單人鍋一人食也比較常見,用餐形式靈活。

未來,粥底火鍋還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但發展壯大還需要些時間。

酸湯+牛肉,強強聯合鎖住年輕人

前幾日,一句「貴州酸湯牛肉火鍋讓我拋棄了重慶紅湯火鍋。」引起了我的注意。本以為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品類,可查閱各大平台,發現其呼聲確實很高。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擅長制酸,酸湯火鍋在當地異常火爆。酸湯選用的是本地小番茄,經慢火細熬後,番茄變得濃稠綿軟,十分下飯。

近些年,以酸湯為鍋底的火鍋,在市場上受到了很大歡迎。番茄鍋底及上文提到的糟粕醋火鍋,都是用「酸」鎖住了年輕人。

這次火鍋人把「酸湯」與第一大品類牛肉融合,可謂上強強聯手,能量無窮。

大疫3年,火鍋行業可謂是變局不斷。有的品類早早熄了火,有的品牌踩中風口,逆勢增長。

2023,火鍋行業將是競爭更加激烈的一年,以上細分品類,你看好哪一個呢?歡迎評論區聊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c81280beddf7c85eab52aaf486f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