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之前為何要「溫一下」,這個有什麼講究?聽聽行家怎麼說

2023-05-14     白酒二三事

原標題:古人喝酒之前為何要「溫一下」,這個有什麼講究?聽聽行家怎麼說

喜歡喝酒的人很多,真正了解酒的卻很少。在我國,白酒已經有4000多年的釀造歷史,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千百年來,釀酒的技藝越來越精湛,釀成的酒也越來越好喝,在喝酒這一塊,人們也總結了很多喝酒的方法。

古有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古代人在喝酒之前,都要煮一下,溫熱之後才喝,這是為什麼呢?

反觀現代人,基本上,開瓶醒酒後,就開始飲用,很少聽人說把酒溫一下再喝。為了弄清其中的「真相」,筆者查閱一番資料,並請教了一位酒領域的從業多年的行家,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原因一:釀酒技術有限

古代的釀酒技術,畢竟都不像現代這麼成熟,也沒有這麼先進的釀酒設備,一開始,酒是自然發酵而來的,後來又釀製出了黃酒,經過高溫,黃酒的口感更好,更醇。

技術更加精進之後,採用蒸餾法釀製出了白酒,但是呢,白酒釀製成之後,它裡邊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甲醇、乙醛等等,但技術落後,也不好檢測,可以通過加熱,揮發出去。

原因二:抵禦疾病與風寒

溫酒尤其常見於冬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冰天凍地的時節,溫一壺酒,配點下酒菜,叫上二三好友,小酌兩杯,是非常愜意舒適的事情。

古代沒有的防寒措施是很落後的,在冬天,人們喜歡喝兩口來取暖,讓身體變暖,很顯然,相對於冷冰冰的白酒,溫過的酒驅寒效果更好,用時也可以抵禦一些疾病。

原因三:養生健康

上文提到,由於技術落後,酒中含有不利於身體的物質,溫過之後可以讓這些物質在高溫下揮發出去。

與此同時,酒中的乙醇也會在高溫下揮發掉一部分,酒喝起來酒沒有那麼烈,當然了,酒的溫度也不適合太高,在30度到40度之間是最佳的。這樣喝起來口感也更好,更健康。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養生之道,以及智慧。

現如今,釀酒的技術越來越發達,白酒的品質也越來越好,人們也漸漸不需要溫酒。但是市場上的白酒也是真真假假,魚目混珠,酒友們也深受假酒的困擾。

關於如何選酒,酒友們首先要擦亮眼睛,切忌貪小便宜,其次是買酒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也可以看看下面兩款酒,都是純糧食白酒。

紅星二鍋頭

作為大眾好酒的典型代表,紅星二鍋頭當之無愧,它是質優價廉的代名詞,市面上價格非常低,十幾元可以入手。

難得的是,它還是純糧食白酒,以高粱、豌豆等等為原料釀製而得,屬於清香型白酒,清香純正,越喝越順口。

緣得仿台酒

此酒屬於醬香型白酒,產自茅台鎮,是以當地品質很好的紅粱為原料釀製成酒,也是百分之百的純糧食酒。

這款酒的風格特點是醬香明顯,口感醇厚,入口微酸,喝了回甘,很有層次感,回味悠長。酒友們說,它有八九分像茅台酒,而且價格實惠,總而言之,值得入手。

結語:古人喝酒之前為何要「溫一下」,這個有什麼講究?聽聽行家怎麼說。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d81b527841929f306a2a6029cdc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