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篇”改变父母?实是唤醒他们,对人生重新充满活力

2019-07-20   赋灵

在关于改变父母的“本原篇”中,我们有说到,改变父母的本质,首先是对一个特定人生阶段的男人/女人的改变,这与改变所有人时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本质问题是一样的,就是他们所处的人生境界;其次才是去解决父亲/母亲这一重身份所叠加的特有阻力;此外,大多数的父母还附带了夫妻之间相处数十年都无法改变/理解对方的那种宿命感,以及他们与梦想分离长达数十年的那种绝望感;而更麻烦的,可能还有他们曾经努力改变他们的父母时所留下的种种阴影。但我们确实能改变他们,因为我们与父母有着同样的四位一体(男人/女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自古以来,我们似乎根本找不到人们成功改变父母人生模样的先例。于是,我先行请教自己的父母:好像从来只有父母可以培养出伟大的子女,却未曾听闻有哪个伟大的人把父母也变得伟大的,这是为何?可如果说一丁点没有,在三字经里,还是让我读到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在有了孩子后,突然发奋读书的故事。并最终成就了苏门三父子。做为为子女能如此,仅仅是诞生就可以对父母造成如此大改变的,怕也是独一份了。但这只是苏洵的个人行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是不能指望自己如此幸运。数千年来,中国式父母早已习惯了面对子女时的权威,大都很难接受自己被子女改变。比如,我在十多岁的时候,由于受到西方认知的影响,会非常希望同父母做朋友。于是,我也同父亲说过:我们能否即是父子又是朋友呢?但他给了我很明确的答案:想跟我做朋友,这辈子你都别想。这件事情一直到了七年后才有转机。还是父亲主动问的我: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父亲可以改变,而且原来他对我说过的话是记忆的那么深。是啊,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有人理解,有人疼有人爱,等你缺少能懂你的朋友的时候,会自动找到我,对吗?所以改变父母,首先就是一个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情,最终会改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一家人,总是会互相影响改变的,重要的在于方法,在于能否更加的温和,更加的有效果,更加的让彼此都能感受到幸福,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不局限于父母这个身份,世上会主动改变的人永远是极少数的,父母首先就无法逃脱人的这个本质。的确,人会因为爱而去主动改变自己,比如,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最容易为了心爱的人去决心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也在《赋灵》的“创爱”一篇中说过:如果一个人都不会为了自己最心爱的人去改变,难道他会为了自己的父母子女去改变自己吗?当然不会。扪心自问,你会为了父母改变自己?还是会为了不改变而远离父母呢?而一旦一个人停止改变了,往往是因为他与他爱人之间已经出了问题,不能再令彼此成长了。所以对于我们子女来说,想要改变父母,绝对是非常难的。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几乎是不可能超过他们年轻时所释放的那份爱的。他们或许会为了我们而拼命,而牺牲,但如果让他们改变?那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场改变必须充满技巧,充满对整个家庭关系中的所有人的充分调动。所以改变父母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理解人与人生的完整关系,这本身也是我们自己必须的对人生的认知修行(三境四创,需结合《赋灵》的“创人生”中的部分章节:如:渡君三境,人生四维等)。真正基于对父母身为人的理解,从根源上认知他们,之后找到父母的三观来源,明确他们的四创背景。通常,这需要我们向前追溯至少三代人,甚至是整个家庭的起源……找到之后,理解这些三观是如何扭曲了的,是从他们小时候就已经毁坏还是成年后才开始固化的。必要时,不惜陪同父母重新长大,以一种众生之父/母的心胸和智慧,像对待叛逆期的子女一样呵护他们,相信我们的父母值得我们这样去爱。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懂得去解决父母内心的痛苦,比如:孤独、得失、对立、迷茫等人生四苦。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第一次到达自己的这个年龄……有着相应的迷茫。这并非人生负担,而是人生乐趣,也是我们真正学会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第一步。

第二、与父母人生的互参。利用家庭的共同梦想或者父母想要参与自己人生的那个欲望,来点滴影响他们,当然这个过程,自己会比较痛苦。此外是利用父母之间的相互矛盾,循环影响他们,如果一对父母需要改变,那么这对夫妻之间必然也会是矛盾重重的。解决这些矛盾恰恰解决了他们彼此的一大痛点,而要解决这些痛点,往往就是他们当年停下改变的关键。比如我的父亲,受限于传统观念以及少年时的经历,几乎完全否定了感性的力量,一度认为感性是无用的,女人更是懦弱的,没有理性的。而母亲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其感性常常都不被保护,更不会被梳理(这些仍需要“创爱”部分的理念:女人赋予男人感性,男人梳理女人心中的混乱)……

第三、定位父母已有的伟大,其分别在身为男人/女人、丈夫/妻子、父/母与子/女所体现的伟大互不消除。有的人或许是不伟大的,但身为父母却是伟大的;有的人身为父母就是务实而平凡的,但可能他们度过了极其艰难的一生,并拥有了从艰难中存活下来的伟大。定位父母在家族一脉中的特有伟大,这与小学生写作文,只怕父母当父母看待是不一样的。每代人本身就有每代人的痛苦与伟大,他们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他们一定为这个家解决了某些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家,是一个彼此存在配合的家,而我们也需要帮助父母实现他们的梦想。

第四、父母之间的循环改变,以及改变父母与改变世界之间的循环。即便我们很努力去改变父母,但这有个上限。毕竟我们没能力代替父母心中最该相爱一生的那个人,我们不是父母用完整的自我心中三爱集于一体的人。我们拥有他们身为父母的那部分爱,可改变他们的本质不是单纯地改变他们身为父母的境界,而是直接改变了他们本人,乃至由他们的心境所组建的家庭。我们也还有自己的路要去走,有自己最爱的人要去陪伴。父母更是见多了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他们心中的投影早已令他们固化到失去人生激情了。在改变父母的后期,他们早已有了非常让人值得肯定的变化,但我同他们说,我所能直接对他们形成的改变也就能如此了,不能在外界完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强行让父母放下已经形成的自我保护屏障。只有这个世界逐渐发生变化,父母才会逐渐放下与这个世界的战斗姿态。

改变父母从来不是因为嫌弃,恰恰是出于真正的对他们的爱。从改变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地理解改变一个具有真实性格的人是多么的艰难,需要着什么程度的细腻和耐心……改变父母是每个人人生的一部分,过程中必然充满了理解与陪伴。而那些从不想着去改变父母的人,往往都是长期远离的,总是浮于表面的交谈,根本不会真正感知到父母是否孤独之类的。

在改变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冲突,充满了每个人感性的循环往复。特别是每次以为他们有所改善后,不久又会恢复到之前的模样。对于固化了几十年的父母而言,尤为如此。但为了在改变的过程中能够让父母接受,我们所要做的是修行自己,最终抵达灵魂最深处的沟通,是灵魂最深处共同愿望的和鸣。

有了这些具体的天道与人道,坚持下去,父母的改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生总是诸事并行的。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能试着开始做这些会有不小的难度,单独的这一篇文章也远远不足。其中还涉及到自己对人生的解读,对异性内心的解读,对爱情的解读,家庭多代人的解读,以及整个世界、事业与梦想的认知。像赋灵里这样,仅仅只是把此视为人生的一个小小环节,更大的背景是要去修行对人生成长的深度解读、对爱的极限追求,对整个家国天下、所有类型的家庭关系的完整梳理,最终把方法、本原以及整个前行过程中的真实心得传递给世人。如果想拥有完整的《赋灵》力量,还请持续关注,《赋灵》不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完全盘活了人的“认知与行为、自我内在与外在平和”的人生运转体系,所做皆有所得,人生大有可为。每个人的人生深度与广度的开拓行为,也都将有赋灵的助力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