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殿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家住在承德县甲山镇料北沟门村,已经46岁的他,早年前卖过肉。2003年,霍殿友在甲山镇黄杖子村街中心开了一个板面店,生意一直不错。店不远的地方是卫生院,每天来这里就医的病人很多。
配图,图文无关
一天,他忽然注意到一位老人。上午从班车上下来进了卫生院,中午出来又坐车回去。下午又坐班车来到卫生院。霍殿友跟卫生院的院长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那位老人是从别处来输液的,一天两次,中午因为没地方吃饭和休息,只能上午输完液回家下午再来,一天折腾好几趟。
慢慢地,霍殿友发现,这种情况很多,附近来输液的人都不得不来回好几趟。“本身就有病了,再这么折腾,身体哪受得了啊!”于是,霍殿友产生了免费为这些老年病人提供午餐的想法。
配图,图文无关
10年间,霍殿友不光是为病人提供免费板面,每一个进小店的顾客,只要满70岁以上或是残疾人就全部免费。“老人和残疾人生活不容易,一碗面充其量成本也就三元钱,我多卖出去一碗就都赚回来了。”
一位来看病的老人回忆说,第一次走进店里吃面,吃完后问老板多少钱?“当时老板就问我多大岁数,当我告诉他已经70多岁了,老板就告诉我‘70岁以上老人不要钱’,我都不敢相信。”老人说,“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经历过吃饭不要钱的事儿。”过去的10年间,霍殿友不知道接待过多少位老人,他也不知道送出去了多少碗面。
配图,图文无关
霍殿友家中哥儿两个,他排行老二,父母一直和他过,天有不测风云。那年9月份,老父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最后撒手人寰。家人陷入无比的沉痛当中。
料理完老父亲的丧事,霍殿友和家人觉得家中空荡荡的,更让人觉得“空”的是心里。思来想去,霍殿友决定将“免费面馆”的招牌挂起来,算是对父亲的一种纪念。 霍殿友和家人商量起这件事,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爸,你的钱要不够我给你点。”女儿如今也能自立了,在附近镇上开了一家婚纱摄影,时不时还补贴家用。
配图,图文无关
哪天挂的牌儿,霍殿友也想不起来了。反正那年9月份的一天,人们发现小店招牌上悄悄多了“老年人免费餐馆”七个字。
霍殿友的小店只有30多平方米,小屋内只能摆下3张桌子,小店就是他家主要生活来源。为了维持“免费餐馆”的招牌,霍殿友辞去了一位女工。“这样就能省下1000多元,这些钱也基本就够维持了。”除此之外,霍殿友还将多年的吸烟和喝酒习惯也戒掉了。挂牌三个月已送出200多碗。
除了来店里吃饭的老人和残疾人。每天上午10时左右,让儿子到附近的卫生院去登记有多少位70岁以上的老人在输液,然后便做好面条或是等老人来吃或是送到医院里。
配图,图文无关
挂牌不久,就有200多人享受到了霍殿友提供的免费午餐。“不仅仅是一顿饭的事儿,谁都有老的时候,能给他们做点啥就做点啥。做的是买卖,更是良心。”这是霍殿友发自心里说出的话。
霍殿友的举动不仅感动了老人和残疾人,也感动了身边人。
文/改编自《善行河北 德润燕赵》,原标题为《承德农民霍殿友免费施面已10年》(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编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编辑/储钰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许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