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感情好了还可以再要,冻卵还没用完”

2021-01-20     牛妈彭小蹦

原标题:“等感情好了还可以再要,冻卵还没用完”

这两天的瓜,只要有手机的人,应该都被迫吃了几斤,我不得不写下这篇文章,消化一下。

1月18号中午13:01,平地惊起一声雷。张恒发了一条微博,爆出自己在美国育有两个孩子,热搜瞬间就了。

紧接着,爆出两张孩子的出生证明,父母名字一栏赫然写着SHUANG ZHENG和HENG ZHANG: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几个小时后,又爆出一段震碎大家三观的录音,关键字:代孕、弃养、孩子打不掉TMD烦s了,网络沸腾了,微博服务器将崩不崩。

部分录音文字截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然而,最让我震惊的,还是晚上那条录音:疑似郑爽说,他们弃养,其实给一些没有孩子的家庭,其实是作了贡献的,而且劝张恒母亲,他们以后感情好了,冻的受精卵还可以用(言下之意,想要孩子又可以继续找人代孕),OMG,我当时听完手都在抖了。真的彻底惊呆了!想要就找人代孕,不想要就弃养,随时可以重来一遍,这和贩卖人口有何区别?活生生几条人命啊,几个人一生的事情,为什么她可以如此轻描淡写?

大家惊呆了:何止疯,简直就是坏透了!

她是一开始就又疯又傻还坏吗?!

并不是!

根据网上的各种新闻报道,郑爽2岁学习才艺,4岁第一次登台, 5岁参加钢琴、长笛、舞蹈等兴趣班,开始各种比赛。12岁只身离开家乡,一人从沈阳去到成都,在寄宿学校学舞蹈。 荣誉证书一抽屉,高考时同时被中戏、北影、上戏三所院校同时录取。12岁就独立了,还没成年,人生就不缺钱了。

小时候练琴,只要没有练好就会被木棒打手,犯困的话冷水就会喷上来。有时候爸爸都会因为母亲的过于严厉而发生争执,但是看到父母吵架,孩子自然会更害怕,于是小小的她拉着爸爸不要吵了,她好好练就是了。

12岁时,父母安排她去成都上学,她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可是母亲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势在必得。临行前夜,郑爽以一件小事为借口大哭,母亲对她说的话是:“我死了你都不一定能这么哭”(孩子听了一定觉得自己无能又不孝吧),并且威胁郑爽:“你哭吧,明天我也不送你了。”郑爽害怕极了,赶紧跟母亲道歉,乖乖收拾东西。

一个人在成都, 被同学排挤嘲笑是乡巴佬,孤单、挫败,成绩一落后,就让她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坏孩子”,就连 看到同学亲嘴,内心都慌得不得了,生怕自己也变成这种“坏孩子”,暗自下决心“要考第一”“现在学习充实了自己,以后才会有甜头”。

看到这里,大家看到了什么?像不像一只在笼子里,被长期用电击的猴子?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了,但无形的牢笼和电网,无时不在!

直到成年之后,她谈起这段往事,依然泪如雨下。节目上,父亲问她还怪自己吗?郑爽沉默了很久很久很久,说:“嗯,还怪。”

综艺节目《旋风孝子》截图

考了91分还要被妈妈大骂一顿,表示“失望”。母亲很少对她表示肯定,多年后在一次采访中,她母亲说:“说不出违心的话”,言下之意就是,没有达到我的标准,就是没有达到。可以说,郑爽的童年,都是在无尽的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之下度过的。基本可以肯定,大部分时间她都会感到自己无能、无力、不被认可和爱着。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多么的自卑和敏感。

离开家后,她将所有的心事都写在了日记本上,可以说相当细节,但是对父母:已经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懂事的孩子。

所以,懂事、听话、孝顺、学霸、努力、坚强、独立。这些名词用在童年的郑爽身上,不为过吧?和又疯又傻还坏,至少没有关系吧?

小时候太懂事,正是悲剧的开始

应该很多读者都看过海桑的这首诗: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

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

如果他

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阿姨好

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

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

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郑爽,应该完全没有这样的童年。

她母亲公开表示,给她报那么多兴趣班,就是为了实现她自己的理想,没有干上演员这一行,觉得特别遗憾。从郑爽四岁开始,她就制定了10年计划,并严格实施和执行。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包括没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小,心一横把女儿送到了成都,可以说一切都在母亲的掌控之中。

有一次,郑爽和母亲发生冲突说不想去参加一次考试,母亲的回复是:“这怎么还有你选择的呢?!”“愿不愿意都得整” 。

郑爽曾在综艺节目里,对父亲控诉:”我都跟你说过一些问题,你就非得把我往死里搞我。”

综艺节目《旋风孝子》截图

难道郑爽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他们应该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对孩子的爱,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苦一点,将来就好了!我敢肯定,这样的父母千千万,只是孩子有郑爽这样天赋的极其少。

孩子不会想这么多,将来是什么,她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现在怎么做,父母会爱自己!

父母控制越多,要求越苛刻,孩子为了懂父母的事,讨父母欢心,就必须谨小慎微,全力以赴达成父母的目标。否则,就会失去父母的爱,这对孩子来说多可怕!

所以,直到成年,考第一这样的目标,都不敢动摇。为了拍戏, 168身高,体重一度到35公斤。一些合作的明星发现她经常自言自语。郑爽应该不止一次崩溃地提到过,觉得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在娱乐圈

一个永远活在否定、打击、控制之下的孩子,注定要极其懂父母的事!

她没有机会去考虑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原本应该去做什么,学会什么。

小时候只懂父母的事,

长大就很难懂自己的事!

一个人必须在小时候,懂孩子应该懂的事,才能过好一生!

1988年,在一次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郑爽的童年,可能更多地在学习,怎么拿到第一名,然后用第一名,换父母的爱和关注!这个目标直到成年,都一直紧握着。所以,看了她的家庭和成长经历,我总担心这根弦会绷断,一旦绷断,后果应该不堪设想。

从小就绷得很紧的她,没机会和自己连接,更无暇顾及旁人了。所以, 怎么关心他人,不占有别人的东西,怎么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怎么爱护这个世界和他人,她懂的很少很少。(再联想一下这几天的行为)

根据之前的新闻,我看到有报道说,学校老师投诉郑爽不听话,不愿意接林黛玉的角色,之后又频繁接到公司电话,说不配合安排,失联了。 之后,什么私自变卖剧组的道具,家里宠物因为缺少陪伴而有明显攻击行为,比如这次代孕、弃养风波……都证明,应该在幼儿园学会的这些,她都不懂。

她太懂父母的事,对自己应该懂的事,懂得太少太少太少了。

不懂事的大人,巨婴“疯”一般的行为

这些年看郑爽的行为,总是感觉有那么一些”疯“。

因为她没有真正长大过。

成年后,当名利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她终于过上了“苦尽甘来”的生活。这是她从小接收到的教育。

接下来何去何从?迟到的叛逆期终于来了。

据网上报道,郑爽对父母最经常的指责是:“你们从来都是提问题,而不帮我解决。”虽然还是当年那个只需要考第一,其它问题父母搞定的孩子。但总算长了一些气场。

再后来,就有了郑爽喊话“放飞自我”,喊话媒体和黑粉,带领粉丝走出新浪微博,招募团队,建立自用app。

郑爽看似长大了,但其实并没长大。从小就具有的 懂事、听话、孝顺、学霸、努力、坚强、独立……为何长大就成这样了呢?

正常人和巨婴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社会情怀,是否关心这个世界和他人,能肩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如果没有,那就是一个巨婴。

很多在我咨询室里长大的成年人,离开时,我都会用一句话鼓励他们——“轮到你上场了!

我看到很多粉丝拥护她,认为豪宅、找代孕的特权、任性的本事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我就感到震惊,社会巨婴真不少。

下图,是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的一次演讲截图:

无疑,郑爽是非常努力的,可是她仅仅将这种努力,用来追逐自己的胜利,用自己得到的环境恩惠去贬低那些处于弱势环境中的人,比如那些代孕的妇女。她和她的家人,应该从来就没有想过,如果你不是群居在这个社会,只拿这次疫情,背后如果没有防疫战士们负重前行,哪有你的岁月静好?

有很多年轻的粉丝,拥护她的任性,觉得她活出了自己,在这个强调个体的时代里,或许很多人都还没有长大过,不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轮到你上场”的含义。

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的确不该有孩子,这注定是一场悲剧,一对没长大的父母,两个代孕的女人,两个无辜的小生命,两个荒唐的祖辈……

写在最后:

写下此文,只希望,世上少一些“懂事”的孩子,多一些“懂事”的大人!

我不是郑爽粉丝也不是要替她洗白,但我也打心底不希望她被舆论杀死。

我希望能从教育和心理成长的角度,敲醒警钟。在这个鸡血的时代里,有许许多多的父母都会认为,把孩子逼去某一条成功的路,将来就好了,就算怪自己也无所谓,也无憾。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那一切都是家庭教育的错吗?绝对不能这么说,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不能永远活在“受害人”的角度,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要立足在当下,因为过去已经没法改变了,而将来有无限可能。如果愿意长大,任何时候都不晚。

END

我是牛妈彭小蹦,画漫画的心理咨询师,出版书籍《成长,不慌张》,阿德勒学派心理咨询师,8年专注家庭关系成长路,2年心理咨询,1000多篇文章,和几十万妈妈的成长故事,欢迎关注!

推荐给更多人,来个三连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aEDH3cBRnIjoXcGHa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