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把马甲脱了我还……真就认不出你们这些自主品牌SUV了

2020-12-04     速度周刊

过完广州车展,车圈基本上就算结束了今年的所有大事件。按照惯例,接下来一直到过年的时间,是整理今年试驾车型和研究品牌发展趋势和产品力的日子。

突然想起今年夏天的时候,我在上海市区试驾了一下BEIJING-X7,这台车在驾驶的方面上没能给我留下特别多的感受,就是一台百公里加速10秒左右,比较轻巧的家用SUV。但是它的科技配置体验环节倒是让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不是说用起来多么得心应手,而是在数量上实在是一波接一波听的我不得不服气。

但是,放到快12月的今天,对于那么多的科技配置和功能,我不再有那么多的惊讶和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意味。我忽然有了这么一种想法——如果我把这台BEIJING-X7的品牌遮了,外观拆了,只拿出几个关键词,比如

“1.5T发动机”,

“5门5座SUV”,

“国产自主品牌”,

“中配车型在13万左右”,

“科技配置丰富”等,

来让大家猜车,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满足要求却不相同。

因为即便是这么多的限定词,也依然涵盖了非常多的车型。

除了BEIJING-X7以外,我随口能报出的还有星途LX(参数|图片),吉利ICON(参数|图片),长安UNI-T(参数|图片)等等等等。

这几台车都是最近一年内上市,热度极高的家用SUV车型。当然,从外观上来说,不论是LX的千层蛋糕前脸,uni-t的星河前脸还是icon的线条拼接前脸都是非常各不相同,但又有着先锋艺术设计的作品,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的。但当我把这几台车从实车转换成配置表来研究,会发现“脱下马甲”之后的它们真的很难分辨,车与车之间的相似程度达到了95%。

也正是从它们的身上,我发现了现在自主品牌造车的一股新的风气:小排量SUV+科技配置堆料。

这是我在汽车之家上截的上述4款车型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和辅助操控配置的对比表,均选取了13万区间的中配车型,为了避免各种嫌疑抹去了型号。而最后一列,不少科技配置都不涵盖,需要搭载也需要选配另外加钱的,是笔者自己于2016年下半年购买的顶配豪华品牌SUV车型,价格是前4台车的总和翻倍还不止。如此强烈且鲜明的对比,很难让人不对国产的SUV们心动。

我们再来看这张表。

顺序没变,这一瞬间我甚至都想把自己的车卖了,去换一台ICON或者UNI-T。这时候,周老师拦住了我,他对我说,你的车发动机值钱啊。

没错,造成科技配置落后价格却居高不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车里有着一台极其优秀的发动机。而放眼望去,国产自主品牌都在做小排量的发动机,一方面是大排量车型市场销量与日俱跌,研发它很明显不划算。另一方面,小排量的发动机想要做出英菲尼迪QX50(参数|图片)那台沃德十佳的水平,没有超大体量的物力人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也是不现实的。

恰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自动驾驶、科技大屏、车机互联等突破性的造车理念,于是燃油车企业也将这一系列硬件逐步搬入了自己的车内,并想方设法做的更大更新更有噱头,自主品牌更是希望从这里实现侧面的超越,把重心从发动机上移开了。

单从表面上看,贯彻这个理念,自主品牌确实已经摸到了超越、胜利的边缘。

但这件事,我还是想从两个角度分析和评论。

首先,这些科技配置的含金量和可靠程度大家倒不用去质疑,但凡能拿出来卖的,它确实都是经得起考验的。至于为什么物美还价廉,这也是因为虽然科技是国外的公司企业开发的,但它们零部件的供应商都是国内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使得国内的汽车品牌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使用权,并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零部件进行安装,所以最终上市的时候虽然科技配置非常多,但售价却可以保持在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区间。

但是!

虽然用起来没问题,不过自主品牌的这些科技配置大多数都是直接买直接装,不太会针对本身车型进行调教测试,这就和一些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做法不大相同。比如丰田,它会选择自己开发一套TSS智行安全系统放到车型上,虽然这增加了造车成本和消费者购车的成本,但这也让整台车更加的丰田化,最小程度的影响车辆本身的操控性却又最大程度的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相对于这样的做法,国产车型的科技配置就更显得像堆叠了——每一个功能都是独立分开的,有着不同的按键和唤醒方式,甚至为了避免中控设计太过复杂,还选择把物理按键都转化成屏幕触控,并打出了“极简中控,智能操作”的概念牌。

这样的做法也就造成了前文里我提到的情况,你我都是自主品牌,造着小排量的发动机,功率扭矩相差都在个位数,有着丰富实用的科技配置,中控上插入了光鲜亮丽的大屏,最后再为了好的销量把价格压在了15万以下——大家都没有特别大的品牌特征,换个标似乎也可以直接上市。

我不能说,低价高配,这是一件坏事,相反,我认为这也太赚了,我恨不能花个几万块,在我车上把这些功能一个个都添上。但是,品牌的忠诚度,形象,是不能依赖这些大家都一样的东西来体现的。

一台车搭载是智能先锋,所有车都搭载就是平庸了。确实,在和进口品牌、合资品牌竞争市场的过程中,大量的科技配置添加是一条捷径,但这就像电子赛车游戏里的氮气加速,按下它可以提速拉近和前车的距离,但是如果用完了,还没能超越它,接下来面临的依然会是因为动力不足或是技不如人,落下风的情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WHhK3YBdHeNs4oxkG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