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收到名这样一条留言:
“您好!我是一名刚踏入职场半年的人士,在大学时期,经常听见别人说这个社会只要有关系、有路子就好行走,也就是所谓的人脉即钱脉。后来参加工作后,为了少走弯路,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请身边的领导与大部分同事吃饭,玩耍,即便工作再累为了维护与同事之间的友谊,经常会参加他们的系列娱乐活动。不仅如此,我还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些同城的行业精英,并参加了他们的线下付费培训。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我不仅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感觉身心疲惫,我该怎么办?”
看了这位朋友的留言,其实从人际交往学这方面来讲,他能有这种主动寻求人脉的意识确实很不错,懂得主动去结交朋友自然是一件好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没准以后遇到问题之后还真能够对自己有用。但从“无用社交”法则与“废弃社交”法则的层面来讲,他的选择维护人脉与社交的方式并不合理,原因如下:
太过盲从,分不清有用社交与无用社交。
这位朋友在留言中提到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请了领导与同事吃饭玩耍,经常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参加他们的各种娱乐活动,不仅如此还参加了同城精英的线下培训活动。前者请大部分同事吃饭玩耍实则属于无用的社交,同事即便厉害也只能在工作中给予自己帮助与支持,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同事来说,随时都有离开用人单位的可能,然而想要与他们建立好的关系,其实平常对其给予一些小恩小惠完全都可以达到社交目的。最关键的是他手里的积蓄并不多,这时候盲然去社交无异于给自己施加压力。
再则,请领导吃饭、玩耍很有必要,属于很理智的一种表现。说得简单直白一点,想要在职场中得到更好的提升空间与加薪有时候全凭领导的一句话。付费参加同城精英线下的培训活动也属于一种变相投资,对于刚步入职场不久的人士来说,各种资源都相对的匮乏与欠缺,参加有益的线下活动一是可以提升自己,二是可以结识更多陌生领域的朋友。
人际交往遵循“礼尚往来”的法则,而非是单方面的乐此不疲。
实际上,任何单方面的付出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益处,相反还会给自己徒增很多的负担与过多的消耗自己。自古以来人际交往都遵循“礼尚往来”的法则,这里的“礼尚往来”并非是要得到别人物质性的东西,换言之也就是我对你好,如果你不能对我好,那么就适可而止。运用到职场中亦是如此,除了对待领导之外,对待普通同事,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对你好的机会。
结交的出发点太过功利,人际交往的过程实则也是彼此相互信任的过程。
任何好的人脉都是经过时间沉淀而来的,这位留言的朋友结交朋友的出发点太过功利。太过于急太想要渴求回报,恰恰疏忽了人际交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人与人都有个彼此了解、彼此放下戒备逐渐对其产生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需要时间来衡量。
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让你对一个刚认识不久、不怎么熟悉的人提供一个非常不错的就业机会,你会不会为其提供?显而易见,很多人不会为其提供。因为你并不是很了解对方为人,即便对方能力很强,你一定也会犹豫,因为你不清楚对方的人品如何,又怎会放心对方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且不会辜负你的所望。
众所周知,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如果能拥有一个好的人脉关系,不仅能让人少走很多的弯路,还能完全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于是很多人为了得到优质的人脉,想方设法盲目的去结交自认为能帮助到自己的人士,依靠人脉完美蜕变的人不再少数,最终在消耗金钱的同时还花费了过多的精力且一无所成者也不在少数。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在职场中得到优质的人脉,以下几点也许对你有用:
一、沉下心来,主动向比你优秀的同事学习
著名的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一次演讲会上被听者问及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老师,为什么我身边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看上去都那么厉害,都能轻而易举的将很多看似很困难的事办成,我也特别想成为那样的人,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我快速的成为这类型厉害的人?”
安东尼.罗宾耐心的听完了这位听众的提问,对他说道:“其实想要成为向他们一样厉害的人很简单,走近他们,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学生时期我们可能都深知这样一个道理,想要绘画好看,前期就一定要学会模仿那些漂亮的画作;想要字写的漂亮,最捷径的方式就是在图书馆挑选两本你喜欢的字帖,对其临摹并记住笔画,然后才能更容易写出漂亮字体。其实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一个团队中即便你自认为自己很优秀,其实也有短板。这时候一定要学会沉下心来,勇于发现同事身上比你厉害的优点,并主动走近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
一个懂得谦虚且擅于学习的人,想要深入结交比你厉害的同事其实相对比较容易。人都喜欢被认可,你只要能对其真诚的表达认可,实则也就撕下了对方第一层防御的面纱,一旦卸下对方的防御之心之后,一定也会得到真诚的对待。
二、真诚待人,给对方温暖,多沟通交流以此获得对方信任
在美国杜邦公司曾有过这样一位比较厉害的销售人员——迈克。
迈克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只是在于他推销产品的突出能力,无论是与身边领导、同事,还是与客户的交往之中展示出来的交际能力也让人过犹不及。
对于普通销售人员可能会为了在短时间内俘获客户的心、取得顾客的信任,做出一些很暖心的举动;即便这种举动能感动客户,可存在性也并不是太强,一旦此销售人员脱离这个行业或者离开这家销售公司可能也就会失去这些客户。迈克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他能成功俘获客户的内心,还能更深层次的与他们做很好的朋友,他会时不时的登门拜访客户,会悉心为客户准备一些小礼品,小礼品不止适用于客户本人,他会有针对性的为客户家人准备小礼品。即便后来他离开了杜邦公司,已对那些曾属于他的客户没有任何业务的帮助,他还是经常被邀请去参加他们的高档聚会,成功的加入了一个好的圈子。自然而然,前途也就一片光明。当别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迈克的回答很简单:“真诚待人,多给对方温暖,让对方彻底信任你”。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与怎样类型的人交往,想要得到对方的信任都离不开真诚;想要建立一段很好的友谊,必须要懂得如何去经营。经营友谊并不止是嘴上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温暖对方的心,就如迈克一样,他经营友谊的方式从为对方及对方家人悉心的准备小礼品开始。试想一下,要是有人能这么有心待你,你会不会感动?会不会对此人心生深交之意?即便你有所顾虑与猜疑,一定也会给对方一个彼此增近友谊的机会。
三、努力提升自己,你的能力就是你的通行证
在很多人看来,认识厉害之人越多,得到的帮助也就越多。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如果对方和你并不是太熟,你开门见山向对方寻求帮助,对方一定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你,因为你的目的性太强。再则?你又不能带给人家多大好处,人家凭什么要帮你?换言之也就是说,这世上并没有白吃的午餐。但如果你是某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即便你和这些厉害之人不太熟悉,那么结果又当如何?
马云在刚创业的时候,为了拉业务,跑遍了很多的地方做宣传,最终没能成功宣传,还被很多人称为是骗子。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当初被很多人称之为骗子的人的成就妇孺皆知。十多年前,马云也认识一些厉害的人,为了能将事业做下去他到处拉赞助找人投资,最终都被这些厉害的人婉拒;而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要与马云合作的大佬却数不胜数。因为十多年前,没有人看到他的能力有多强;而十多年后,没有人再怀疑他的能力,因为他做出了成绩。
举这个例子其实也就是想说:努力提升自己,当别人看到你足够优秀、足够有能力的时候,但凡做出了成绩,不用你主动去为了寻找不到好的人脉发愁,自然会有好的人脉主动找你。你越优秀,个人魅力也就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
四、深层次关系的建立,从麻烦开始
作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说: “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一段好关系的维系,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彼此长期沟通、相互麻烦。一个只知道单方面付出或者怕麻烦别人的人,是无法与他人建立更深层的关系的。相反,还会因为彼此交流与沟通变少关系而变得生疏。
心理学上,把这种不敢麻烦别人的情况称为“依赖无能”的表现。依赖无能者看起来非常独立自主,实际上是因为耻于向他人求助,内心脆弱孤独。
也就是因为这种心态从中作梗,将自己硬生生推入了被动的局面,试想一下,当别人有事麻烦你的时候,你大义凛然对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你从来不麻烦对方,即便对方心里会对你心生感激之意,可能下次想麻烦你的时候也不好开口,这样一来,彼此的关系想要更深层次的建立也就有了阻碍。
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适时麻烦别人,即便在你看来你的个人能力已经远超对方,对方根本对你提供不了什么帮助,你也可以挑一些对方力所能及的事情麻烦对方,这样才不会给对方造成太大的社交压力。
五、正视别人能为你带来什么之前,先思考你能为对方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很多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好的人脉资源,不仅仅因为好的人脉资源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还因为人脉资源越优秀道路也就越走越宽广。
很多朋友为了能拥有优质的人脉资源,想方设法的结识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主动与其建立联系,试图能依靠他们的人脉资源与渠道让自己少走弯路。殊不知,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单纯,并不是你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厉害,最主要的还得看你在别人眼中扮演的什么角色。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假如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一无是处,那么你能真正的和对方建立起社交圈么?可能性不大。换言之也就是说,你认为的优秀人脉资源可能对你一无是处,因为你并不能给对方带来他的需求,所以别人又凭什么在你身上花费精力!
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就如同力的作用那般是相互的,你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一定要思考你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心甘情愿的与你建立社交关系。